论社会规范教育_教育论文

论社会规范教育_教育论文

略论社会规范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规范是指导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教育是国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规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薄弱环节,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一、社会规范教育与素质教育

社会规范教育体现的是国民基本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基本精神一致。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他们多方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具体地说,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全面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所以,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既要提高人的自然性素质,也要提高人的社会性素质;既要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共同性素质,也要提高人的个性素质。由于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就是全体性,而社会规范是全体社会公民共同遵循的,社会规范教育所提供的是每一个未来社会成员所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做人”教育,因此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社会成员能否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的基本素质。

社会规范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其它类型的教育不可替代的。社会规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外在的约束性,这种约束性反映了社会规范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规范对人具有约束性,这种约束性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人们的这种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种本能,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社会规范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逐步地认同规范的要求,努力将社会的规范和约束转化为内在的需要与约束,并从行动上表现出来。一个具有良好社会规范素养的人,并不感觉到规范是一种束缚,而只是感受到了道德的自由,这种自由来源于他对社会规范的必然性认同,这是社会规范教育的特殊性,是其它类型的教育无法替代的。

社会规范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项迫切的教育内容。从青少年乃至广大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方面的素养状况来看,对做一个能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履行社会公德的好公民所必需的素质水平是有差距的。社会上违反规范的行为处处可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已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这与商品经济的冲击固然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与我们的中小学忽视社会规范教育有关。现在的中小学生,几年或十几年后都将走入社会,他们有关社会规范方面的心理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还将影响整个社会风尚,甚至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对于教育来说,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培养的人只懂科学,不懂得社会规范和为人之道。

二、社会规范的内涵和教育内容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在一定的行为规范的指导之下进行的。社会规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第一,社会规范是指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维护人类生活的社会性原则。第二,社会规范是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的手段。社会规范要求社会成员的行动符合社会的期待,并调整控制人们的行为,制裁人们的失范或越轨行为。第三,社会规范保存和传递着社会文化,维持社会的延续。一定的社会规范具有阶级性。新生一代总是首先接受传统的社会规范的教育,同时在适应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社会,重新建立新的社会规范,适应新的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

社会规范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它的形成途径方面来考察。社会规范的形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国家有关机构或其它的社会组织根据需要而制定的,如法律、纪律、规章、制度等,这类规范具有外在的强制性。二是先由少数人提倡而后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并形成为一种社会的精神力量,如道德、风俗、礼仪、时尚、习惯以及社会舆论等,此类规范具有较强的内在约束力。前者称之为硬规范,后者称之为软规范。人的社会规范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育影响的结果。任何社会都要求其社会成员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并注意通过学校来实施社会规范的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教育体系,以便使青少年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社会规范教育。

当前,笔者认为应着重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社会规范教育。

法律规范教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国家政权强制实施的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社会,法律是代表人民大众自己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法律规范是评定人们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准绳,在所有社会规范中是层次最高的行为规范,触犯了它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意识淡薄是缺乏法律规范教育的结果,同时往往又是人们违法犯法的原因。青少年违法者中很多是缺少法律规范教育的受害者。学法、知法、守法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强而有力的学校法律规范教育,是杜绝青少年违法犯法的重要途径。

纪律规范教育。凡是集体,不论其规模和目标异同,都必须有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的纪律。纪律是法律的辅助手段,它往往带有强制性。青少年学生不仅现在生活在集体里,将来还要加入更大的社会集体。在学校对他们加强集体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不但是调整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他们具有遵纪守法素质的基本途径。对校园里学生的许多违纪现象,诸如考试作弊、无故旷课、酗酒、甚至打架斗殴,均应提高到社会规范的高度,严加管理和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道德规范教育。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在阶级社会,道德规范具有阶级性。当前应该根据道德要求的不同层次和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首先抓好做人的基础道德教育,使青少年明确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对青少年进行的“五爱”教育应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工程。(2)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反映,主要包括公共场所道德、公共卫生道德、公共交往道德、公共生活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社会公德的素养,标志着一定社会的国民素质的水平。诚然,对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教育,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但学校无疑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尊敬师长,虚心好学,珍惜友谊,诚实守信,态度谦虚,主持正义等都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应从这些做起。(3)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育是培养高尚人格素质的核心内容,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所持的主动的和积极的态度体验,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并没有意识到做社会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会向社会索取,不愿意奉献。责任感、义务感可以说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因此,在学校里,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师长、对亲友负责逐步升华到对社会、对事业负责。责任感和义务感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素质的重要表现,应成为当今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

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当各种社会规范变成为个体的行为规范时,社会规范才能发挥其指导人们行为的实际功能。所以,在社会规范教育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个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将影响社会、集体和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它一方面把个体行为纳入社会行为方式,使人受到某种约束;另一方面这种约束又使人与社会保持适应,感到做人做事得心应手。个体道德习惯的培养,应和有益的规范性社会习惯,如良好的习俗、礼仪和时尚等相适应。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中,许多体现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良好社会习惯规范,以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经验,因其更贴近我国人民的生活,应加以整理,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三、社会规范教育的实施构想

社会规范教育的实施,是一项比较复杂和艰巨的教育工程。

(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社会规范教育中的优势,使教育落到实处。

社会规范教育是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活的素质教育,学校无疑应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学校应该首先认真做好三件事:第一,切实贯彻落实中小学既定的德育工作的目标。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样规定的德育任务是从实际出发,既符合社会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也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踏踏实实地予以实施。第二,要划分社会规范教育的层次,把最理想的目标,最高的要求,不分学生年龄大小,不看实际条件,都作为青少年共同的准则。这样会带来德育工作中“假、大、空”的弊端。因此,应该将社会规范教育层次化,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从最低要求开始,逐步提高。第三,要迅速扭转学校只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塑造;只重德育工作的语言训导,轻实际锻炼;只重骨干学科教育,轻社会知识和规范知识的传授的教育倾向,通过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使社会规范教育能落到实处。

(二)教师努力遵守职业道德,是实施社会规范教育的重要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师最主要的道德规范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教师应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看作是自己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并努力使教师道德规范转化成内心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教师榜样的力量,是学校顺利实施社会规范教育的保证。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自我教育,提高社会规范的素养。师范院校应普遍开设教育伦理学或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师德规范训练。

(三)大力净化社会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做规范人的社会氛围。

学校的社会规范教育如果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存在显著的反差,往往会造成青少年思想感情上的迷惘和行为上的偏颇,并降低学校社会规范教育工作的威信和效果。所以,净化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环境是学校社会规范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教育环节来看,当前社会教育仍是最薄弱的。为使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社会规范教育,首先政府应对社会上健康向上的东西采取保护性措施,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各种影响采取限制性措施,对违法乱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要严加制裁和打击。其次,学校要与家庭所在社区进行社会规范教育方面取得协调,齐抓共管。重视发挥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如图书、娱乐、体育等项活动,引导青少年正当的兴趣和追求。再次,成年人应当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针对实际出现的新情况,要大力加强社会规范及其教育理论的研究。

封建社会十分重视社会规范教育,并将某些社会规范概括成简明易记的警语或规则,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社会规范及其教育理论的研究。在我们的民族道德里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道德观一脉相通的美德是很多的,应该在剔除封建道德糟粕时,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精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全国人民所接受社会规范以及社会规范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中小学课程之中,渗透到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标签:;  ;  ;  ;  ;  

论社会规范教育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