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素药物治疗哮喘的原理
哮喘属于一种呼吸炎症性疾病,一般会存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同时参与反应。激素本身具备显著的抗炎、抑制免疫、抗过敏、抗休克作用。可有效抑制毛细血管的扩张,以此减少机体出现水肿的几率。同时抑制白细胞浸润,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减轻炎症反应。哮喘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是当前全球范围推荐的,可以控制症状并降低未来发作的首选用药。
哮喘一般会应用激素治疗或控制,医生在给患者开激素药的过程中,患者比较抗拒。主要是因为激素药物会增加体重,还存在着其他的副作用。其实合理应用激素,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用药,能够减少激素带来的副作用。
二激素治哮喘如何合理停药
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的医生都有自己的推荐停药方药。这里提供 2 种参考方案。
方案 1
将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用药方案转换为生理剂量,比如:15mg/d~20 mg/d氢化可的松,或其他等效的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从每日清晨服用改为隔日给药,测定患者早晨皮质醇浓度:若浓度在3ug/dL以内,则表示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需要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开展治疗,治疗3-4周之后进行复测。若浓度在3ug/dL~20ug/dL,则表示患者机体存在基础糖皮质分泌功能,但功能不完善,还需要开展其他测试进行判定,比如:CRH 刺激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若浓度在20ug/dL以上,则表示患者基础糖皮质分泌功能已经恢复,可以停药。
方案 2
就使用 5 mg/d泼尼松剂量或其他等效糖皮质激素患者,可在原用药基础上半月减少1.0mg,直到用药为1.0mg,改为隔天给药,持续治疗2周,若患者没出现停药反应,则可停药。若出现停药反应,则测定晨间皮质醇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调整。
若使用的是 10 mg/d氢化可的松或其他等效糖皮质激素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半月减少5.0mg,直到用药为5.0mg,若没出现停药反应,则直接停药。若出现停药反应,则测定晨间皮质醇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调整。
就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而言,没有固定的减量方案。实际减量停药方案,需要依据患者基本症状及改善情况、给药剂量与时长,参照患者个体状况酌情考虑,综合考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达到治疗目标,减少糖皮质激素对 HPA 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选择最小剂量、最短治疗时间的糖皮质激素同时符合生理节律采用每日早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采用隔日给药的方案都可以减轻糖皮质激素对HPA 轴的抑制,方便患者更加快速安全的停药。对于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引发的急性精神病,并且抗精神病药物无反应的患者;或者患有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溃疡的患者应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
临床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时刻注意,使用治疗所需的最小剂量且最短持续时间的糖皮质激素。停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停药方案,尽量减少发生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保证患者病情的平稳过度。
三激素治疗药物有副作用吗
3.1 此“激素”非彼“激素”
我们哮喘病友常用的激素吸入剂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与非生长激素或性激素有较大的区别。简单而言,前者不会影响机体发育,后两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及发育。糖皮质激素本身发挥的是抗炎或抑制免疫的作用。据国内相关研究显示,哮喘患儿长时间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其身高与体重、骨质矿物质含量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差异。
若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确实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但就哮喘疾病治疗,合理的使用吸入剂激素类型,能够减少药物在肺泡组织内的沉积,可切实降低激素药物对全身产生的副作用。儿童哮喘疾病治疗,常用的是布地奈德,这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且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很低,产生的代谢产物没有活性,药物安全性较高。
3.2 此“抗炎”非彼“抗炎”
需要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以临床确诊哮喘或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依据。糖皮质激素本身的抗炎作用,是用过缓解渗出炎性反应。呼吸系统感染是进行抗炎、消炎,将病毒或细菌导致的炎症全部消除,其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炎药”,比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激素不仅可杀菌,还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作用显著,特别是对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有害无益!因此常见的感冒咳嗽是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的。
3.3 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会形成依赖
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是一种慢性、需长期使用的治疗性药物,因为哮喘通常迁延多年不愈,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与其说是依赖,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吸入剂主要起效于肺部,一般不会产生全身性的,如其他依赖性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最重要的是依从性,避免不充分治疗。有些患儿家长担心副作用,一旦患儿症状出现好转就立即停药,反复多次,反而容易造成哮喘治疗无效,急性发病加重等风险。在规范诊疗,制定了合理治疗方案后,每个治疗疗程中的药物使用量和时间一定要坚持用足,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论文作者:刘玮霞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激素论文; 糖皮质论文; 患者论文; 停药论文; 哮喘论文; 药物论文; 剂量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