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方法:40例D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液静滴、尿毒清颗粒口服,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Scr、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ACR明显下降,Ccr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DKD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IV期;肾康注射液;尿毒清颗粒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56-02
最新的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指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1],而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30%~50%[2],在住院患者中为40%[3]。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肾脏损害,以前用DN(Diabetic Nephropathy)表示,2007年美国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发表KDOGI指南建议DN这一专业术语应当被“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所替代[4]。目前DKD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位因素[4]。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减缓进展为主,控制血糖、血压,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使得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尿蛋白,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机率。然而目前治疗方法未能在较长时期内取得稳定效果。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ESRD时常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缺少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DKD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DKD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IV期20例,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0例对照观察,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中随机选取40例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0~83岁,平均(64.75±9.35)岁。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2~85岁,平均(66.75±8.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DKD诊断及分期参照Mogensen[5]分期法及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相关内容[6]。
1.2.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DKD病程分期为Ⅳ期,纳入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中药治疗,排除糖尿病肾病之外的原发性肾病。
1.2.3排除标准 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感染、肿瘤等应激引起尿白蛋白增多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情危重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对患者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优质低蛋白饮食(0.6g/kg·d),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有合并症的同时治疗合并症。
1.3.2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肾康注射液(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110)联合尿毒清颗粒(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73256)治疗。尿毒清颗粒用法:温开水冲服,1日4次,6、12、18时各服1袋,22时服2袋。肾康注射液用法:肾康注射液60~100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3.3疗程 两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cr、ACR、Ccr水平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r、ACR、Ccr水平变化比较(x-±s) 治疗组对照组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Scr、ACR、Ccr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ACR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Scr、ACR、Ccr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降低Scr和ACR、升高Ccr更明显。
3.讨论
DKD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之一,很多研究已证实糖尿病与肾小球硬化症有直接关系[7]。DKD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大量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终末期肾病肾功能不全等[8]。DKA患者肾脏的微循环发生明显改变。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引起红细胞膜组成发生异常,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流变性,从而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阻力增加,致血管压力增加,血管壁逐渐增厚,导致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肾血流量减少,以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9]。
中医学认为,DKD发病源于消渴,属消渴“并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脾瘴、消渴、消瘅,类似现代医学糖尿病的3个发展阶段[10]。多数学者认为,DKD的发病机制为气阴两虚兼瘀,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原则[11-12]。肾主精,为先天之本,久病肾虚失于封藏,则小便量多如膏脂;消渴阴虚燥热,阴损及阳,加之瘀血阻络,可致雀盲、中风偏废、坏疽、水肿、关格等各种变证。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至晚期,在治疗中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同时对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中药能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DKD临床疗效肯定。肾康注射液含红花、丹参、大黄、黄芪,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的功效,可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等[13],同时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尿毒清颗粒包括大黄、桑白皮、茯苓、苦参、制何首乌、白芍等,具有活血化瘀、健脾益气、通腑降浊的功效。两药合用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保护患者的剩余的肾脏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能够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许山荣,钟一红,陈波,等.上海市效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8-23.
[2] Lu B,Gong W,Yang Z,et a1.An evaluation of the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efini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InI Med Res,2009,37:1493-1500.
[3]汪珊珊,陈冬,陈明卫,等.代谢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5:509-511.
[4] KDOQI.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J Kidney Dis,2007,49(2 Suppl 2):S12-154.
[5] Mogensen CE,Schmitz A,Christensen CK.Comparative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Diabetes Metab Rev,1988,4(5):453-483.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792-801.
[7]薛景勇.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微血管炎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0):176-181.
[8]李航,吴雪怡.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7):564-569.
[9]王进红,谢燕,唐巧云,等.2型糖尿病肾病凝血异常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0):1009-1012.
[10]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90-616.
[11]檀金川,秦聪.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9):836-837.
[12]王怡,徐艳秋,黄芳.因虚致瘀理论与糖尿病肾病[J].中医药学报,2014,42(1):7-8.
[13]何学红,马进,王圣志,等.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实验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79.
论文作者:吴青,陈永华,毛奇,吴春,王治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注射液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颗粒论文; 肾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