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羟考酮超前镇痛对其麻醉苏醒期疼痛情况、止痛药应用、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_丁丽丽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麻醉科 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羟考酮超前镇痛对患者苏醒期的疼痛情况、止痛药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ASAⅠ级或Ⅱ级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结束手术前15分钟,研究组静脉注射0.1毫克/千克羟考酮,对照组静脉注射0.1毫克/千克地佐辛。术后使用VAS、BCS对患者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对VAS评分大于7分的肌注100mg哌替啶,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的VAS评分、哌替啶的使用次数、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而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羟考酮超前镇痛,能够缓解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疼痛情况,减少止痛药的使用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羟考酮;超前镇痛

妇科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比较快且并发症少,相对来说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但因手术过程中的牵拉、损伤等造成的躯体体表疼痛及内脏疼痛仍是无法避免的[1]。而羟考酮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双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和中枢神经系统,起效迅速,对内脏的镇痛作用持久且很少会引起呼吸抑制[2]。本文主要研究妇科腔镜手术结束前十五分钟,应用羟考酮超前镇痛对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疼痛情况、止痛药使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6年4月1日到2017年5月30日收治的ASAⅠ级或Ⅱ级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5~63岁,平均年龄为(42.8±5.7)岁,体重为48~72kg,平均体重为(57.6±9.3)kg;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为(43.2±5.8)岁,体重为46~74kg,平均体重为(56.9±9.4)kg。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阿片类药物过敏。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HR、BP、SpO2,开通静脉通路,麻醉及诱导时,静注0.05毫克/千克咪达唑仑、5微克/千克芬太尼、1.5毫克/千克丙泊酚以及0.15毫克/千克顺阿曲库铵,肌松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微泵持续泵入5微克/(千克·小时)瑞芬太尼及4~6毫克/(千克·小时)丙泊酚,每隔30分钟静注2mg顺阿曲库铵以维持肌松。结束手术前15分钟,所有患者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研究组静注0.1毫克/千克羟考酮,对照组静注0.1毫克/千克地佐辛。术后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循环稳定后可拔除插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止痛药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

1.4 评定标准

使用VAS、BCS对患者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时间点选择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VAS评分标准:0是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剧痛;BCS评分标准:持续疼痛为0级,安静时无痛但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为1级,平卧且安静时无痛但转动体位及咳嗽或深呼吸时感觉轻微疼痛为2级,深呼吸时无痛为3级,咳嗽时无痛为4级。对VAS评分大于7分的肌注100mg哌替啶。

1.5 数据统计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按照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用n及%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用X2来检验。当P>0.05时,表示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BCS评分

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C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舒适度更高,两组间的比较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妇科腔镜手术的创伤小、舒适度高且恢复较快,所以备受人们青睐,但因为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内脏痛以及CO2气腹容易给患者造成疼痛及应激反应[3]。临床上常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起效快、可控性好,但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在腹腔放气后易出现应激反应,这一阶段患者又正处在麻醉苏醒期,如果未采取良好的镇静与镇痛措施,患者极易出现躁动、肌紧张、血压升高、呛咳等不良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4]。

羟考酮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类药物,因其双受体激动作用,对缓解术后患者内脏痛具有独特作用[5]。在手术结束以前注射羟考酮,可以有效缓解因手术所导致的疼痛,减少躁动情况,提高患者苏醒期的舒适程度,既保证镇痛效果,又不影响患者的清醒时间[6]。本研究中,在结束手术前15分钟,分别对两组患者静注0.1毫克/千克的羟考酮及地佐辛,使用VAS、BCS对患者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例数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妇科腔镜手术应用羟考酮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疼痛,减少止痛药应用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妮娟,吴畏.关腹前应用盐酸羟考酮对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静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05):667-670.

[2]贺朝阳,孙燕,李建英.羟考酮与地佐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26-127.

[3]张力,袁军.羟考酮多模式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1):61-65.

[4]付玉杰,李建英.羟考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临床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9):1579-1580.

[5]李敬平,魏海婷,杨坤渹.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08):765-768.

[6]国松,姜万维,郭旭东.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186-187.

论文作者:丁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羟考酮超前镇痛对其麻醉苏醒期疼痛情况、止痛药应用、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_丁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