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常茂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
摘要: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与历史知识有机融合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历史知识;史实记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秦朝是亲法制度的起源,自此形成了家国情怀并被后人所沿用。秦朝时期边境的匈奴屡犯边境,对于匈奴的灭剿活动也就此形成,有关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思想也逐渐的渗透开来,这便是最好的家国情怀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高中阶段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功能,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教学根本任务。
一、历史与家国情怀的联系
(一)古代历史的家国观念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里形成了国家就是全民族的家庭的思想理念,我国古代实际意义上的家庭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单位--宗族,我国古代宗族制度的形成是基于权力的合理分配以及义务的履行,古代的国家也是建立在权力的分配和义务的履行上。我国古代社会一向是以男子为尊女子为卑,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处于最高具有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家庭中的各个成员都需要服从,子孙后代均需要实施孝道并进行赡养。孝道在古代人们的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违背孝道即是违背人伦纲常,这是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背离的。我国古代无论是处于何种地位的人均需要实施孝道。即便是古代的君王也不例外。可见古代对于加于家庭的重视程度极高,同时也衍生了盲目性的特点,具有盲目的顺从,这类家国情怀是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利用家庭关系实现统治者的无条件的管理,以实现国家稳定的目标。而就现今的发展形式来讲却不适用,现今社会是以自由、平等、民主为主要目标,因此这种家庭束缚式的约束却不适用于现今社会。封建社会的长期影响使愚忠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古代的君王臣下都是绝对的顺从,即便是这个君王并不受到国民的爱戴。
(二)现代生活中的家国情怀
现代社会的家国情怀与我国古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间没有绝对的服从,都是相互尊重,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赡养义务,父母需要在孩子成年以前实施赡养,当父母年迈之时孩子也要赡养父母,在我国法律的约束下任何人都没有随意处死别人的权利。现代社会民众对于国家的观念并没有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对于国家的服从也只是家庭的观念。现代社会的家国情怀表现在维持国家稳定以及家庭的和睦关系等,同时两者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家庭的和睦是建立在国家的稳定的基础上的,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家庭和睦会减少生活中的矛盾,生活中的矛盾越少社会就越稳定。家国情怀的影响因素除了内部因素之外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停留在国际的层面上,当出现国际争端和外来侵犯的时候,保护国家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二、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教学内容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学要求
家国情怀的教育主要是集中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是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情况来进一步的掌握我国的国情。历史学科的学习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以及文化的普及,并将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使学生产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来调整教学计划,并结合时代教育的特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里所讲的时代性是与社会的现实情况以及时代发展的主题相符合的,在满足现实生活的条件下还要与历史发展的规律相适应。历史只能停留在过去但是可以结合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将生活感受得以深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历史事件来审视现今社会,让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脱离单纯史实记忆,为历史赋予新的生命。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历史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历史的学习工作,并结合历史反思现实生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按人类社会发展线索分时段中外合编的结构,既从纵向保持各册历史主体的主线系统清晰,有利于加深对该领域历史发展脉络流变的认识;又从横向在全球文明宏观视野下,通过中外对比,把握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联互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与各自特点。各版本教材都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分别围绕各册主题,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整合成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若干单元,通过单元课目的形式展现。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高中历史教材,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是相互对比进行教学的,以摆脱史时记忆式教学。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家国情怀的教学方式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材的主要结构来展开编排活动,以中西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掌握历史知识,在民主意识的教学工作中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西方的民主观念较为成熟,但是在文化方面西方却比不上我国丰富呢。让学生从历史因素上来展开思考活动,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其为我国的建设活动提供优质的人才,并从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责任感。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家国情怀的培养力度
(一)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力度不足,因此应加大教学改革实现家国情怀的深化和普及,从历史层面来掌握中国的国情,让学生产生国家的认同感,并对各个国家的历史有所掌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认识到民族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矗要想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就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进行筛选,尽可能的选择重要的知识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获取历史启示。并结合教学方式的调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导入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上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适当的进行导入式教学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熟练的教学模式下会使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升级。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数千年来数以千际的英雄志士都受到了家国情怀的熏陶和指引,实现了保家卫国的目标。例如,在古代灭匈奴的霍去病有着"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气魄。也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更有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的情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将知识、态度以及能力等进行结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我国古代总是有着讲述不完的家国情怀,一本本厚重的史书无一不是家国的体现,我国国民应怀有同属一个国家的意识,共同爱护着同一祖国。
四、结束语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工作应放在重要地位,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上尚且存在着不足之处,对此需要借助家国情怀的力量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实现史实记忆的逃离,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打下基础,实现教学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天成,杨成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学周刊,2019(09)
[2]刘观华.家国情怀教育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J].教书育人,2018(35)
[3]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
[4]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
论文作者:杜常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情怀论文; 家国论文; 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学科论文; 国家论文; 家庭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