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面临什么样的调整?_马洪论文

高科技产业面临什么样的调整?_马洪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面临什么样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88年正式组织实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宗旨的“火炬计划”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科委“火炬办”研究员李临西介绍,目前,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个,包括1.4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1500亿元。计划到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面临着资金紧缺、技术水平滞后等多方面的难题,怎么办?李临西提醒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指望国家拿出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对照国外创办高科技园区的经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走向成熟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

设在深圳的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提供了一份关于世界科学园区(也就是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研究报告说,首创科学园区的美国,办科学园区的成功率也只有一半,不是所有科学园区都会一帆风顺地发展,科学园区的创办是有条件的。

这份研究报告归纳了7个条件:1、附近有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提供新思想、新成果、咨询服务和优秀的研究人才。2、 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高技术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的研究发展费平均为非技术密集产品的10—12倍。3、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条件。 有吸引力的住宅、文娱设施、教育条件和低廉的生活费用,是吸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4、基础设施完善,辅助和支持系统配套。美国“硅谷”有3000 家企业为2700家电子企业服务。5、靠近机场,有高速交通和信息网络。 使自然资源和运输成本在产品的总成本中占极小的比重,产品能迅速投放市场。6、有大批富有创新精神、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熟练的劳动力资源。7、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虽然还没有人对我国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否具备以上这些条件作出详细的评价,但通过简单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开发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关专家认为,在国家的财力支持和优惠政策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有很多基础工作可做。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解学慧在实际工作中感到,企业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他认为,在我国科技运行系统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不是共同处在一个竞争压力之下,没有体制的依托,企业需求没动力,科研院所难以对企业产生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说,一个高技术企业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研究开发队伍,不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狠下功夫,即使有过短暂的辉煌,也会很快陷入困境。许多企业内部开发力量不够,增强开发力量的一条可行途径是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结盟。国家应制定更加具体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并且在全国大力推广产学研结合成功的经验。国家各种科研计划尤其是863计划要逐步向企业界倾斜, 使企业成为科研的主体。企业成为科研的主体之时,也就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腾飞之时。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沛霆认为,把科技产业化的组织、管理工作搞上去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神圣任务。如何把最有优势的要素组合起来变成生产力,还有一个过程。他建议把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核心、学者为后盾这三者结合起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洪指出,许多地方为了利用优惠政策,纷纷办起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多名不符实。从高新技术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他提出,我们要尽快从我国现有的科技基础着手,在计算机、微电子、航天、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展开攻关,先在技术上突破,再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税收优惠、政府投入增加有限的情况下,要利用已有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

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转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从区域优势转为产业优势,预示着一个新的趋势。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国务院第一批设立的开发区,最近几年发展较快,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截止今年6月底,已开发5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各类项目1033个, 投产工业企业111 家, 其中外资企业177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9.6亿元,工业利税7.1亿元,创汇2 亿多美元。在开发区的政策优惠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他们利用开发区已具备的优势和基础,提出“第二次创业”的口号,转而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据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介绍,目前,开发区科技一条街已全面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始占领市场,有12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开发新产品24项, 其中以大型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系列产品、以新型特种玻璃为基础的新材料技术以及智能预警控制、低温封孔剂、智能型直流电源瓶等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初步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以高新技术为龙头振兴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是结合我国实际的又一选择。

马洪认为,发展高科技产业有两个途径可供选择:一是上新项目、建新企业;一是利用原有企业。现在的倾向是一谈发展高科技就喊上新项目、建新企业,这是既不经济又不实际的。上新项目要量力而行。就我国全局来说,应着眼于现有的企业和产业,在对大中型企业改制、改组的同时,加大新技术改造的力度。他通过研究发现,只有选择在国内外居于领先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才能实现产品跳跃式的更新换代,走出一条振兴国有经济的新路子,这是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

扩大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技术创新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思路。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郭东军、薛澜等人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创新技术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创新技术适应性差、开发生产和市场脱节等问题,而中国又是一个极为庞大、极具潜力的市场,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争夺市场资源,这样,在我们给外国公司以市场准入的同时,应鼓励和诱导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他们认为,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创新上,我国目前主要是“政府诱导企业自主型”,企业自身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以“政府倡导企业自由创新”为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行业发展前景,主动地制定技术创新发展的计划,寻找合作对象。因此,我们应促进企业内在创新机制的形成,使企业成为自由创新的主体。

在研讨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上,专家们特别强调人的素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说,国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一批社会精英在运作,他们非常熟悉全世界的行情,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有较正确的判断力,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有较清醒的认识,也善于管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举步维艰,可以从政策、投资者、用户等方面找出种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明白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有些过分迷信技术的作用,有些过分相信广告舆论的作用,真正放眼世界驾驭高技术产业的“明白人”不多。他说,技术转移本质上是人才转移,我们应先在培养造就真正高水平的高新技术策划、管理、开发和销售人才上多下功夫,振兴高技术产业才有希望。

最近,在秦皇岛市召开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发研讨会”上,马洪、高尚全、马宾、周叔莲等一批经济学家和国家有关部委的人士以及部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从会议讨论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仍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期望过高,要求强烈,仍认为资金和各种优惠才是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兴衰的关键。

对此,杨沛霆教授指出,在一个时期注重资金是必要的,但制定政策时不能过分注重资金。日本特别注重人的素质,认为国民生产总值的3/4是靠人的智慧,1/4靠资本、设备。资金必须与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人的问题不解决,再多的资金也会浪费掉。

马洪在这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亦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和项目的确立,关键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形成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机制和相应的政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这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少,必须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

一些开发区已经意识到,人才直接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创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时,明确提出建立“人才支持系统”,并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首要条件。对开发区人才的合理流动做出明文规定,努力解决他们的职称评定、住房、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制定奖励科技人才和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几年来,共引进各类紧缺人才3000多名,使开发区高技术人才达到了全区总人口的30%多。

标签:;  

高科技产业面临什么样的调整?_马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