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陈芬芳[1]2007年在《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宏观把握整个园林研究的历史,杜绝园林研究中的盲点,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扩宽研究者的思路以指导研究者今后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现有古典园林研究论着的整理和收集,建立园林研究目录数据库。在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研究论着按学科内容进行分类。通过论着学科分布和年代分布的量化分析,发现园林研究的发展规律,即园林的研究总是从最基础的史料整理和实际调研测绘开始,进而对其设计方法、造园思想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园林历史发展的根源——园林文化。文章最后以天津大学园林研究作为个案,具体分析其园林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特点,进而展望今后园林研究发展的方向。

周武忠[2]2001年在《理想家园》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为主的综合比较研究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侧重于风格的分析和植物、假山与石景的比较,也涉及理水和建筑等其他造园要素。 研究表明,中西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之后由于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不平衡,而在西方世界内部先后出现了16、17世纪以“第叁自然”为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和18世纪英国的写实主义自然风景园。前两者均深受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影响,但意大利园林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法国园林的专制主义表现在造园风格上形成了差异;第叁者则是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农业生产方式、经验主义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综合作用的结晶。 中西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和造园风格的差异体现在植物、假山和石景、水法,以及园林建筑等造园要素上。中国古典园林在假山迭石、植物的写意式配置和园林意境的创造上最为突出,用以追求“自然之本质”;而树木修剪术、几何图案式花圃、植物迷宫、丛林、水法和园林雕塑是西方规则式园林的特色,主要表现“秩序和控制”;英国风景园则以疏林草地等“写实主义自然”见长。它们都是可资现代造园和景观营建时借鉴和利用的优良的传统元素。 尽管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如此之大,两者在其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审美心理的形成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由人类共同的“本原观念”、即人类的同一性所决定的。这一深层的原因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世界上的一切造园活动,不论是规则式的还是自然式的,都表明我们人类想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寻求伊甸园。

滕云[3]2009年在《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这种交流的研究也愈加重要,本文的中心就是对中欧古典园林进行比照,并对中欧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挖掘。通过对中欧古典园林的客观评价,对当今中欧园林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中欧古典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为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而以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英国园林为代表的欧洲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但在十八世纪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影响,出现了以“第叁自然”为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和英国的写实主义自然风景园。本研究用比照的方法对十八世纪的中欧古典园林进行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相关资料获取对中欧传统园林的规律加以认识,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实例支持。文章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简要介绍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概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造园自然环境、社会因素、造园手法、空间布局、造园要素五个方面对十八世纪中欧古典园林进行比照,第叁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文章主体中每项比照内容都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欧古典园林比照方面的分别阐述;第二部分是比照方面的实例分析,也就是选取一座中国古典园林和一座欧洲古典园林进行比照;最后第叁部分分析中欧古典园林差异形成的原因。中欧古典园林由于中欧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同属于世界园林艺术。尽管差异如此之大,两者在其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审美心理的形成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比照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包括在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古典园林这两种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目的是促使园林工作者了解双方的优良传统和存在问题,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优良传统,借鉴欧洲园林的长处,为我国的园林建设事业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进行中欧园林比较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探求园林艺术的普遍规律,扩大园林学研究的领域,为创造新的造园艺术风格提供历史借鉴,并力求由此对世界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周杰[4]2013年在《和而不同—中西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解析》文中认为在人类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代表世界先进文明的“西方景观文化”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园林景观文化在遭受西方景观文化的强势攻击和自身文化继承上缺失和衰落的双重打击下已处在非常危险的历史境况。因此,本课题期望通过对中西园林景观设计思想比较研究,使得中国的景观设计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历史交汇点上,探索出一条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与西方“和而不同”的景观设计之路。本课题核心概念是“和而不同”,“和”即统一,和谐,它是抽象的,内在的;“不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和而不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以达共存共荣。本课题以“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结合中西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对中西园林景观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主体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四个部分:两个方面:一是以“和而不同”的视角对中西传统园林发展阶段以及设计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对中西现代景观“同而不和”现象的研究与批判。四个部分:1)从中西传统园林的发展看“和而不同”;2)对中西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的“和”与“不同”进行解析;3)对西方现代景观“同而不和”的现象批判;4)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下,对中国园林景观与西方现代景观“同”与“不和”的现象进行解析与批判。本课题结论:历史是循环式向上发展的,中西方园林景观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发展过程后,终将重归“和而不同”的景观设计之路。

田麟[5]2010年在《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园林艺术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做为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中西园林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在中西古典园林这一发展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探究深层原因,其根本是由中西文化所形成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思想的差异所造成的,西方哲学思想是以毕达哥拉斯学派崇尚的“数”为主,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根本和基础;而中国古典园林遵循的是以道家学派为主的“法师自然”的哲学思想,因此,以16世纪意大利台地园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总体呈现出规则、几何式的园林特征;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则是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为造园的最高意境和法则,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思想就像两根线一样始终贯穿中西园林从古至今的发展道路,不仅如此,还相继影响到与园林艺术有着密切相连的其它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建筑等。本论文主要以哲学思想、审美趋向的差异为基础、从空间形态和造园手法这两个方面着手对中西古典园林艺术进行研究比较,其目的是希望当代的园林工作者们能深度理解中西园林艺术中传统文脉的价值,从历史的差异性中吸取营养,并用当代发展的眼光去探寻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差异性,从而找到一种基于传统文脉的设计途径和方法。

胡晓宇[6]2007年在《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比较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联系愈加紧密,也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使中西园林艺术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变得更加方便和频繁。但在当今园林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人盲目的仿造传统园林模式或是纯粹的追求西方风格,造成许多现代园林没有中国现代的特色和风格。因此,以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西园林古典的艺术理论便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昌盛于中国明、清时代,它在立意命题、园林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营构、花木配置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曾对皇家园林产生重要影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行于18世纪,它一反欧洲传统的规则式造园风格,强调人工与自然融成一体。因此,它成为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这两种园林风格有其相同之处:二者都属于风景式园林体系;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英国园林主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而中国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概括。两者不尽相同,孰是孰非不能确定,其中既有相互配合得宜问题,又有艺术旨趣的相对独立。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中国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和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造园风格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为新时期的中国园林设计风格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借鉴。全文内容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框架进行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历史背景”首先简要叙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然后着重分析了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人文背景;第叁部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英国园林发展史的简要回顾,从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两个方面探讨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形成的历史根源;第四部分“造园思想的比较”是论文的重点之一,根据多个实例的比较,从造园艺术的精神层面对中英园林进行了比较;第五部分“造园要素的比较”是本文的另一个论述的重点,运用景观形态学的理论,从造园的物质要素:植物、山水、建筑来进行比较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中英园林风格比较带来的思考与启示”,承接第四、五部分的比较分析,并列举已有的现代园林实例,提出对当今园林风格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李朗然[7]2005年在《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运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为主的综合研究方法,对中法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和造园要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绘画艺术对园林风格的影响和造园要素如植物、建筑、水体、山石的比较。论文从地理环境、审美思想、自然观、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了中法古典园林的差异,并从历史发展和美学的角度找寻两者的相似性和共同点。 就美学特征而言,法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形态所体现的基本上是一种建筑美,而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形态所体现的基本上是一种绘画美。前者主要诉诸简明、规则的几何图案,后者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不规则线条。这个最基本的不同点的形成,是受两国人不同的自然观影响的。看待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同方式,导致了中法两国园林从艺术构思、造园手法、风格特征的完全不同。人们常将法国式园林比喻为“绿色建筑”、把中国式园林称作“天然图画”,这实在是对两种景观形态的确切概括。而从文化背景上来分析,“天然图画”与道家思想有较多渊源,“绿色建筑”的思想营养则多来自古希腊哲学。 地理环境:平坦-起伏 中法两国古典园林地貌上的区别最大:法国古典园林地表平坦开阔,中国园林地表起伏崎岖。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西、北为山,东、南为海。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叁分之二。另外境内众多的河流湖泊与高山丘陵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体骨架的园林格局。法国古典园林极少依山而建,一般皆为平地园。这与法国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条件有关。 美学观:唯理-重情 西方以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为手段来实现自然美;中国以师法自然、因任自然为途径来实现自然美。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看,是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法国的理性的标准有别于本文其它国家的理性。这种理性最突出、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它的明晰性和抽象性,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法兰西文化特征称之为几何精神。在中国哲学与美学思想中,“得意忘象,求之象外”都是重要的方面。“得意忘象”在中国园

唐燕[8]2006年在《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比较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了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发展轨迹和造园风格进行了论述,主要侧重于地理环境,审美思想,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了两种园林风格的不同;并对两种风格下的造园要素如植物,建筑、水体、空间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比较。 研究表明,中国与伊斯兰的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各具特色。总体上看,中国园林由于受儒,道,佛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伊斯兰的造园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化及美学思潮的影响,创造出与中国的自然式不同的园林,而是比较规整的园林风格形式。此外伊斯兰园林的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方方面面都反映出伊斯兰教教义的要求,折射出伊斯兰特有的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纯净、清洁、宁静”的园林风格。 以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作比较,尽管各自所追求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共同的追求就是使人赏心悦目。规则式也好,自然式也罢,对中伊方各自的主人来说,均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都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天堂家园。 传统园林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其形式和含义已经为社会所认可。而现代园林则代表了发展的方向,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对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比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历史发展和美学的角度找寻两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传统中获得设计手法上的启示,着眼与实践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的审美和功能的要求,力争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能融汇古今的优秀作品。

柏洁[9]2009年在《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透视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拟从中西方不同的透视观念入手,深入阐述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概念和由来,并与中西方人不同的空间观念相结合,探讨了中西方古典绘画及园林的差异。绘画是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反映,园林和建筑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结果,中西方绘画和园林领域的差异恰恰可以反应出中西方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如果说,建造逻辑和设计方法上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方法论造成的,对认识论的深刻剖析必然能对方法论起到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西方园林的差异的着作有很多,但是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概述性的泛泛而谈,缺乏从微观的角度详细的比较与研究。为了填补上述空白,本研究拟用比较法,从透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中西方人在选择“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背后的空间意识和审美需要,并由此深入地剖析了中西方自古不同的空间观念,揭示了中西方古典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心理学及生物学条件,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对园林空间设计的深入探讨,即由透视学元素的角度出发,从消失点、基面、视距、图底关系和画面感等几个特定的方面比较中西方园林的空间特点及审美差异,从而达到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方法论的差异的目的,以期对未来的设计实践有所指导和帮助。

查前舟[10]2005年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西学东渐”进程的加快,国内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对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借鉴和启示意义的研究比较重视,其研究成果也较为透彻和具体,相对而言目前对于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发展的影响较为漠视,其研究成果也以建国初期的一批初步探讨性的学术论文为主,内容大多较为陈旧、粗略或趋于纪事性,缺少必要的系统性。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影响的历史回顾和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园要素等具体方面以及影响启示的全面深入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评价,以求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的时候重新确立正常的交流心态,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对西方影响的启示总结,积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可能发展道路。论文包括为正文和结语两部分,共六章。正文首先分析中西传统园林艺术的差异性,接着分章节深入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西方的传播历程与影响。最后结语陈述了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影响的几点启示,并结合当前中国园林的发展现状,积极探讨如何以一种与新时代结合的方式体现传统复兴,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当代延续,指明未来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D]. 陈芬芳. 天津大学. 2007

[2]. 理想家园[D]. 周武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01

[3]. 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D]. 滕云. 沈阳农业大学. 2009

[4]. 和而不同—中西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解析[D]. 周杰.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5].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性研究[D]. 田麟. 湖北美术学院. 2010

[6].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比较初探[D]. 胡晓宇. 重庆大学. 2007

[7]. 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D]. 李朗然. 中南林学院. 2005

[8]. 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比较与启示[D]. 唐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06

[9].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透视学分析[D]. 柏洁. 天津大学. 2009

[10].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的影响[D]. 查前舟.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