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旅行与自我发展——基于国内四大青年网络社区的质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自我论文,旅行论文,国内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2)04-0005-09
旅游不仅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甚至影响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国内外研究皆发现“自我发展”是青年典型而普遍的旅行动机,但鲜有研究进一步揭示青年通过旅行获得了怎样的自我发展和青年如何通过旅行获得自我发展。本文拟通过对青年旅行者自创内容的网络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意义挖掘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网络社会在当今世界很多地方已然成为迪尔凯姆所说的“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外在性和不可抗拒性,21世纪的中国也不例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网民人数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网络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当前中国网络社会的主力军是青年人。从信息技术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透过网络进行青年旅行研究既有可能亦有必要。基于Web2.0技术可实现网上网下互动的旅游网站有4类:游客与游客互动(C2C)、企业与企业互动(B2B)、企业与游客互动(B2C)及政府与游客互动(G2C)[1]。本文关注的是C2C旅游网站上游客用于分享旅行经历、与亲友加强联系、进行社会交往和自我表达的用户自创内容(UGC)文本[2]。已有不少学者通过UGC文本探究过旅游虚拟社区的存在特征、发展机制[3]及其对游客行为、旅游市场的影响[4]、对目的地的形象传播、形象建构的影响[5]。近年来更有学者呼吁通过C2C旅游网站的UGC文本对游客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究[6],本文即是这样的一次尝试。
一、研究进展:自我发展是青年旅行的一大动机
旅行动机(tourist/travel motivation)是游客研究的基础[7]。游客并非一个同质的群体,旅行动机多种多样,旅行动机研究亦存在多种理论视角。例如,王宁的旅游与“好恶交织”的现代性理论指出现代性的“恶”推动着现代人去旅行、现代性的“好”使大规模的旅行成为可能[8];克朗普顿(Crompton)的研究指出7种心理推力和2种目的地社会文化拉力推拉着游客出行[9];普洛格(Plog)的“多中心—自我中心/冒险—可信赖(allocentrtic-psychocentric/venture-dependable)”理论指出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游客会被不同类型的目的地所吸引[10];依索-阿霍拉(Iso-Ahola)的“最大化唤醒(optimal arousal)”理论指出人们旅行是为了弥合理想生活和实际生活刺激水平之间的差距、最大化唤醒身心健康[11];科恩(Cohen)则依据对本真性的追求程度划分出四类游客(有组织的大众游客、个体大众游客、探索者和漂泊者)[12]和五类旅行动机模式(娱乐、转移、体验、实验和存在模式)[13],等等。这些经典研究从不同视角、不同纬度对游客的旅行动机进行了理论总结,但他们都未明确地将青年旅行者作为一个类别区分出来,未清楚揭示青年的旅行动机及行为特征。
诚然,青年并非一个同质群体,其旅行动机存在差异性的一面,但青年都处于同样特定的人生阶段,其旅行动机亦会存在共性的一面。皮尔斯(Pearce)等从生命历程视角出发的“旅行生涯(TC)”理论对揭示青年旅行动机及其行为特征共性的一面极具启发性。该理论用国际、国内旅行次数和年龄三个变量把游客分为两类:旅行阅历丰富的游客和旅行阅历较浅的游客。从分类指标来看青年旅行者大多属于旅行阅历较浅的游客。无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旅行生涯阶梯(以下简称TCL)”理论中,还是在2005年修订的“旅行生涯模式(以下简称TCP)”理论[14],旅行生涯理论的核心观点保持不变,它认为:游客的旅行动机会随旅行阅历动态改变[15],强调主体在某一人生阶段的行为动机与其过去的经历、对未来的期望相关联。按照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TCL理论,旅行阅历较浅的游客更多地具有放松、安全等低需求层级的旅行动机,但2005年皮尔斯等根据对西方游客的实证研究提出的TCP理论却有相反的发现:逃避、放松、加强关系、自我发展是游客普遍存在的旅行动机,在此基础上旅行阅历较浅的游客具有刺激、个人发展、关系(安全)、自我实现、怀旧、浪漫及认知等广泛的旅行动机。20世纪70年代科恩(Cohen)经典的游客分类研究部分支持了TCP的结论:最具有冒险精神、寻求各种新奇体验的漂泊者(drifter)往往是年轻的学生或尚未就业的大学生。近年来国外的相关研究亦更多支持了TCP的观点,例如,奥珀曼(Oppermann)对德国游客的实证研究发现各世代处于19-33岁的青年旅行者大多脱离了父母家庭而又未有后代,相较于年长者更喜欢冒险远行、注重旅行带来的自我发展。布里奇菲尔德(Blichfeldt)对丹麦游客的现象学研究发现青年的主要旅行动机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因而喜欢远足、背包等新奇冒险、增长阅历的行程,逐渐年长后人们被寻求安全、放松的动机所驱使,返回传统旅行模式[16]。国内也有研究发现旅游的参与性和文化性可使中学生获得类型化的社会化知识[17],国内大学生多种旅游动机并存,但“以文化动机或精神动机为主”[18],这些研究从侧面反映出国内青年人亦会通过旅行寻求自我发展。但总的来说,国内生命历程视角下的旅行动机研究通常是从市场开发的角度展开,更多关注游客的消费特征,较少关注游客的精神世界。
综合国内外研究可有以下两个结论:一是青年旅行者不是一个同质化的群体,但其特定的生命历程阶段决定了其旅行动机亦具有共性的一面——寻求自我发展;二是已有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问卷调查法,揭示了青年寻求自我发展的旅行动机的普遍性,却未能揭示青年通过旅行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容、过程及机制。
二、敏感性概念框架:自我与青年的自我发展
定量研究追求普遍化的结论,以精细严密的概念关系为研究起点。质性研究追求对过程的展示及意义的挖掘,以开放、松散的敏感性概念框架启发后续研究。本文的敏感性概念框架来自多学科交叉的自我与青年自我发展经典研究成果。
“自我”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根据研究视角和研究旨趣的不同,“自我”分别对应于英文单词的“I”、“me”、“ego”或“self”。美国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James)最早把自我区分为主我(I)和宾我(me),认为前者是后者的认识主体,后者是前者认识的经验客体;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Freud)聚焦于人的潜意识和意识的相互关系,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部分——遵循快乐原则的本我(id)、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ego)、遵循完美原则的超我(superego);现象学家罗杰斯(Rogers)统合了主我和宾我,提出自我概念(self concept)不仅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的主观知觉的产物,而且也决定着主体对环境的行动反应;社会学家库利(Cooley)提出“镜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概念,认为自我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是主体设想的别人对自己的态度[19];当代社会心理学符号互动论创始人米德(Mead)用“泛化的他人(generalized other)”的概念将主体的镜像自我系统地统合起来,并指出自我是兼具主我与客我的反身词,它既是意识主体也是意识的对象[20]。总的来说国内外心理学、社会学对自我的研究更多地是在“self”的层面展开,它既是意识的客体又具有反身意识的性质[21]。
自我发展会贯穿人的一生,但在青年时期尤为关键[22]。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指出青年处于刚刚或即将脱离父母家庭、迈向社会、迈向成年的特定人生阶段,亟须割断与父母捆绑在一起的心理脐带、与依赖性作斗争,只有建立起更独立自强的自我意识才能真正克服成长的焦虑、走向成熟、获得自我成长[23]。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kson)将自我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社会心理任务需要解决,其中青年期的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避免“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24];现象学家罗杰斯将自我概念划分为现实自我(real self)和理想自我(ideal self),两者越接近主体就越感到幸福满足[25],两者差距过大则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按照人的需求将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6];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我是社会的产物,自我发展就是主体的社会化过程即自然人通过社会互动接受社会教化、内化社会阅历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这可从库利、米德等学者的自我理论中窥见一斑[27]。
可见,“自我”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青年“自我发展”的具体内涵未有统一定论,它可能指青年建立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达到罗杰斯所说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合、获得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亦可能指青年增加了阅历,获得了社会化。
三、方法论及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文本分析法
瑞恩(Ryan)曾指出把本质上是主位(emic)视角的、理解性的动机研究发展为从客位(etic)出发、用于预测行为的一套心理计量量表、追求精确性和信度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28]。此外,让游客填写问卷、自我报告来研究动机亦存在四类问题:游客可能不愿意反思、不能够反思、不愿意表达、不能够表达真实动机[29]。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被研究者为导向,从主位出发对文本进行意义挖掘,将有利于发现丰富生动的现实。本文的分析对象——UGC网络文本,是经过主体反思、由主体主动展示的文本,避免了主体不愿意反思或表达的问题,比传统信息收集方法更能充分地反映游客的内心世界[30]。当然,质性研究不能亦不追求总体代表性和统计推论,而是追求典型性和分析性推理[31]。
本研究的文本样本均来自国内四大青年网络社区的旅游论坛或类似于论坛的旅游组,分别是:天涯旅游(以下简称“天涯”)①、猫扑旅游(以下简称“猫扑”)②、豆瓣旅行(以下简称“豆瓣”)③、人人旅行(以下简称“人人”)④。样本选取的标准是典型性、完整性、信息丰富性。抽样准则是理论饱和。最终选取的文本有的是“天涯”推荐、“天涯”精品入选文本,有的是在“猫扑”上点击率过万的精华帖,有的是“豆瓣”、“人人”上人数2000以上的旅行小组热帖,合计123篇。在初步的总体特征分析后又挑选出文本中最贴近自我表述的147个句字/段落进行编码分析。
四、过程及结果: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的构成
(一)旅行可以成为国内青年寻求和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人生历程
从四大论坛的讨论热点及对123篇文本写作特征的分析发现,对国内青年旅行者来说,旅行已不仅是一种生活调剂,它可以成为青年寻求、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人生历程。
1.各论坛讨论热点反映出国内青年旅行者热衷于能够获得发展自我的旅行方式。
各论坛小组中热议的旅行方式有徒步、骑行、搭便车、“沙发客”、以工换食宿、纯公益性质的义工旅行乃至流浪,反映了青年旅行者热衷于能培养独立性、获得丰厚阅历的自我发展之旅。例如“豆瓣”中“没钱也旅游”小组里备受推崇的《流浪日记》,记载了作者255天艰辛的流浪旅行见闻及人生感悟。该帖受到网友的持续追捧,从2006年更新至今。青年网友在回帖中常用“强悍”、“震撼”、“崇拜”、“佩服”、“惭愧”、“羡慕”、“人生完整了”等字眼坦言自己对楼主流浪旅行生涯的羡慕、佩服之情⑤。又例如“80后”青年旅行者张小砚于2009年在天涯旅游之“走进西藏”论坛上发表了《83块钱走川藏——小砚西游记》⑥一帖,一时间引发网络热议,2011年更有出版社将其游记集结出版,之后张小砚开博客、接受杨澜访谈,成为当代众多青年旅行者的偶像……这样的例子在青年旅行论坛中并不鲜见。表1列举了“豆瓣”、“人人”上人气前十名的旅行小组,从组名“穷游”、“自助”、“独行”等可见,其培养独立性、获得丰厚阅历的出行理念已深入到当代国内部分青年旅行者的内心了。
2.文本写作特征反映出国内青年旅行者以能获得自我发展的旅行方式为荣。
无论在“天涯”、“猫扑”上备受推崇的旅游博文还是在“豆瓣”、“人人”上引发热议的旅行帖,其文本写作都有两个共同特征:其一,没有长辈、旅行团的出席。有的楼主开篇即点明自己是独行、或三五同龄好友结伴、或徒步、或骑车、或边走边搭便车、或边走边打工……即使坐飞机漂洋过海的也要说明自己是自由行。其二,排斥“游”字,多以“旅行者”自诩。从表1的小组名称中亦可发现,比起“旅游”这些小组都偏爱用“旅行”命名,其原因可以从“豆瓣”“背包客的人文地理”小组关于“旅行”和“旅游”区别的讨论贴中窥见一斑:“游”等同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肤浅游玩,“行”意味着注重过程的深度体验⑦。这些寻求自我发展的青年旅行者就像科恩所说的探险者、漂泊者,不追求旅途的舒适、不爱走寻常路、希望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旅行体验、羞于“游客”这一标签、认为大众游客的体验都是虚假的(phony),他们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旅游社会学者一样对大众旅游持一种批判态度。这种对“旅游”、“游客”所做的带有伦理色彩的道德批判是否妥当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今国内的确有一部分青年旅行者以“独行”、“苦行”为荣,想要通过旅行寻求自我发展。
(二)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由“现实自我的逃避”之旅、“理想自我的寻求”之旅两个面向构成
通过对样本文本中最贴近自我表述的147个句字/段落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由6个理想型构成,其中“自我叛逆”、“内心平静”、“自我反思”这3个理想型倾向于对现实自我的消极逃避,可进一步关联编码为“现实自我的逃避”。“自我圆梦”、“自我磨练”、“增广见闻”这3个理想型则倾向于对理想自我的积极追寻,可进一步关联编码为“理想自我的寻求”,如表2所示。
同时,我们发现,根据文本编码得出的6类国内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的理想型是沿着“逃避-追寻”和“现实-理想”两个纬度连续分布的,也即综合来说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由“逃避现实自我-追寻理想自我”连续统构成,如图1所示。
1.自我叛逆之旅可让青年旅行者暂时逃离不堪其扰的日常世界,在旅行世界中发泄成长的烦恼,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
当前中国社会正给青年人传递着一种不良的刻板信息——毕业即变成一个“朝九晚五”的“房奴”——使得一些青年对这种即将到来的、“注定”的现实自我产生恐惧、反感,于是想要通过旅行对这些负面情绪进行发泄。例如,一名叫“Jessica”的“90后”女生表示不想“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做个房奴,做个孩奴”,“其实有时候,真的想一走了之”(14)。如果青年对现实自我的不接受达到了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程度就可能引发辞职旅行、流浪等更为情绪化、极端化的自我叛逆之旅。例如,“80后”男生“空中飞翔的猪”自认为“在家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学校是个听话的学生,上班了是个让人放心的员工”,工作两年后“突然发现自己,青春都过了,却从来都没真正年轻过”,于是2011年5月份辞职后开始了边走边打工的环游中国之旅,至今仍在路上(15)。可见,青年的“自我叛逆”之旅充满对现实的反叛、逃避情绪,不过也缺乏对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
2.内心平静之旅可让青年旅行者暂时脱离日常世界,在旅行世界中释放因“现实-理想”的差距而产生的焦虑、迷茫,重获内心平静。
例如,青年网友“木旷”说:旅行是“为了短暂的离开,或者感受新的开始”,旅行是因为“没有勇气留下,也不够勇气离开”,旅行“也许是在现实与理想中感受平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16)。又例如“felixmayeya”说:旅行是为了“让自己沉淀,能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不迷失自己”(17)。可见踏上内心平静之旅的青年有一种想要调适自己、找回自我平衡感的朦胧的目标。
3.自我反思之旅可让青年旅行者在远离日常烦扰的旅行世界中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例如,天涯网友“阿拉伯海盗”就明确表示:“旅行不是一个假期,不是一个出行,更不是一个活动。它是一个过程,一种生活,一种寻找自己在这个世上、这个社会中的位置”。(18)网友“熊猫眼”则表示喜欢坐火车旅行,因为“有节奏的声音让人的心慢慢的沉静下来,然后看看风景,审视一下自己”(19)。可见,青年的“自我反思”之旅多了几分对现实的理性反思和对未来的理性探索。
4.青年的“自我网梦”之旅是一种自目的性的旅行,旅行就是为了圆梦人生、朝理想自我进发。
一个从山东出发、独自骑行往返川藏线的“90后”为自己制定的圆梦计划(20)是这样的:“2010年11月,圆了踩单车去西藏的梦;2011年5月,将出发去完成踩单车环游中国的梦(环华);2012年环华结束;2013年将用最纯粹的背包客精神徒步走尼泊尔ACT或EBC线;2014年将骑行东南亚6国;某年,将完成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处8844.43米的梦;某某年,将会遇到命中注定彼此相爱的那一个人,共赴家乡盐洲岛修成正果”。可见,自我圆梦之旅不仅见证而且参与了青年理想自我的建构,成为青年理想自我的一部分。
5.自我磨练之旅可让青年旅行者通过苦行提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匹配。
例如,高中生网友“吴璇子”终于决定要开始一个人的旅行了,在憧憬着旅行将要带来的人生蜕变之时也在害怕迷路等现实问题,她表示“对未知的一切都隐约担心着,可是人就是要不断历练不断经历”。可见,踏上自我磨练之旅的青年是用一种苦行僧心态去完成一个理性的自我发展目的。又例如,网友“花棉”在对网友“没有人想当一个流浪者”的回帖中表示“我期望一场改变,旅行是起点”(21)。可见,青年的“自我磨练”之旅具有明确的自我历练、自我发展的理性目的。
6.青年踏上增广见闻之旅时已经明确而理性地把获得阅历、发展出理想自我作为旅行的目标。
例如,网友“懒懒织心”明确表示:旅行所带来的阅历可以成为“真正的收获,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能够丰富人生的收获”(22)。又例如,“人人”网友“成炜”认为:“旅行,不是为积累目的地数量,不是为带回明信片般的照片,不只是挑选风情万种纪念品,不只是尝遍天下美味,更多的应是在陌生的世界里聆听自然与历史,然后反思反省,进化出更好的人格与世界观。与其说旅行是为了别人的艳羡,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完整”(23)。可见,踏上增广见闻之旅的青年已明确地将旅行作为主动获得阅历、获得自我发展的一个手段。
五、讨论与结论:青年旅行与自我发展的关联机制
从青年“自我发展”之旅连续统的两个构成面向及其具体构成内容来看,青年旅行与自我发展之间可能存在两条关联机制:其一,通过旅行建立自我同一性而获得自我发展;其二,通过旅行主动增加阅历、获得社会化而获得自我发展。
(一)在日常世界中碰到同一性危机的青年可以在旅行世界中反复“逃避现实自我-追寻理想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而获得自我发展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已指出青年自我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罗杰斯则指出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行统合是正常人格的要求。本研究显示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的两个构成面向与青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统合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要求密切相关。“现实自我的逃避”之旅就像一个情绪减压阀,让青年在旅行世界中释放因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内部不统一而形成的张力;“理想自我的寻求”之旅则是一个解决同一性问题的建设性渠道,让青年在旅行世界中通过锻炼技能、增加阅历来提升现实自我、重获内部一致性。可以设想一个理想过程模型:自我叛逆之旅让青年暂时逃离令自己不堪其扰的日常世界、在旅行世界中发泄因同一性危机而产生的情绪压力;内心平静之旅让青年在旅行世界中释放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焦虑进而冷静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自我反思之旅让不能在纷扰的日常世界中理性面对自己的青年在旅行世界中重新理性地审视自己、对自我进行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自我圆梦之旅中青年带着梦想色彩朝着理想自我前行;在自我磨练之旅中青年力求通过旅途的苦行、历练来提升、改造自己;进入增广见闻之旅时青年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心智和较为明晰的自我定位、能够较为理性地调整和平衡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二)青年亦可通过旅行主动增加阅历、获得社会化而获得自我发展
对于那些没有碰到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青年来说,自我发展之旅的子系统——“理想自我的寻求”之旅——能通过增加阅历、获得社会化而获得自我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青年自我发展的核心就是增加阅历、获得社会化。阅历是主体获得社会化、发展自我的重要质料。主体获得阅历的途径大致分为两类:其一,通过一般社会化过程(例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的教化)按部就班地且往往是相对被动地获得。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父母家庭是先天赋予的,在当代中国人们对自己上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的自由选择性相对较低,因而主体通过一般社会化获得的家教阅历、学习阅历、工作阅历等受制于多种客观因素,不能随意丰富和扩展。其二,通过在闲暇时间自主选择的活动来相对主动地获得。主体对自己在闲暇时间的活动拥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性,相应地,主体通过这些闲暇活动获得的阅历就可以按照其意愿个性化、丰富化、扩大化,旅行便是这样一种可以使主体主动增加阅历的闲暇活动。本研究发现青年的自我圆梦、自我磨练、增广见闻之旅可以为主体带来超乎常规、异常丰富的阅历,因而青年可以通过旅行主动增加阅历、获得社会化而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本研究发现:国内有些青年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游玩”,而是把旅行当成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人生历程。“现实自我的逃避”之旅和“理想自我的寻求”之旅是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的两个面向,青年可通过自我发展之旅建立自我同一性或者获得社会化进而获得自我发展。
注释:
①天涯社区.天涯旅游[EB/OL].[2012-05-14].http://www.tianya.cn/travel/.
②猫扑网.旅游社区[EB/OL].[2012-05-14].http://tt.mop.com/topic/list_389_0_0_0.html.
③豆瓣社区.旅行小组[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category/45.
④人人网.旅行小组[EB/OL].[2012-05-14].http://guide.renren.com/guide#//xiaozu/xiaozu/search?catId=301.
⑤流浪不等寒酸.流浪日记[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yly/.转载自: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8&id=8223166&sty=1&tpg=1&age=0.
⑥阿木离.83块钱走川藏-小砚西游记[EB/OL].[2012-05-14].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833/1/384 shtml.
⑦尘埃飘飘.人文地理和旅游的区别[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09279.
⑧(14)Jessica.妈妈说,你走吧,不用再回来了[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46778.
⑨(17)felixmayeya.收集一句话旅行日记[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31852.
⑩(19)熊猫眼.为坐火车找个很文化的理由[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5052.
(11)韩洛恩.梦想成真——阿拉斯加Fairbanks极光之旅part2[EB/OL].[2012-05-14].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20664/333363049.
(12)吴璇子.8月19—24号.厦门之旅.一个人旅行的意义[EB/OL].[2012-05-14].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39343/334463399.
(13)懒懒织心.在希腊度过了27天最美好的日子(雅典篇)[EB/OL).[2012-05-14].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07359/334162872.[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46778.
(15)空中飞翔的猪.(直播)二十七八岁,过了做梦的年纪,依然决定辞职,环游中国[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365828.
(16)木旷.我们为什么要旅行[EB/OL].[2012-05-14].网址:htc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43587.
(18)阿拉伯海盗.何为旅行?![EB/OL].[2012-05-14].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85/1/14009.shtml.
(19)(20)骑行侠.90后又怎么样?小小的驴,大大的梦(独奔西藏篇)[EB/OL].[2012-05-14].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318813.shtml.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07359/334162872.
(21)花棉.没有人想当一个流浪者[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653559.
(22)懒懒织心.在希腊度过了27天最美好的日子(雅典篇)[EB/OL].[2012-05-1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46778.
(23)成炜.旅行的意义[EB/OL].[2012-05-14].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21461/33359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