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沿线公交衔接研究论文_罗辉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客运中心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交通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的问题,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要更加充分的发挥其骨干作用及整体效益,除了轨道交通自身的网络规划与布局外,与地面公交的有效衔接也至关重要,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衔接不协调容易造成客运资源的浪费或存在公共交通的服务盲点。本文调研了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上19个站点周边的公交现状,提出通过增设地面配套换乘设施和优化公交线路等方法,实现S1线与常规公交的合理衔接,扩大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方便乘客出行。

关键词: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 公交衔接

1导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城市内长距离的出行,可以提供便捷的“站到站”服务,但是不能通达城市的各个角落。常规公交运量小,但机动灵活,主要承担中、短途的出行,可以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如何将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相协调,增加公共交通在市区的辐射范围,为城市提供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已成为实现城市与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2 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基本情况介绍

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是温州市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长53.507km,共设19座车站,串联瓯海中心、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半岛,并服务于温州南站、温州站、龙湾国际机场,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范围内东西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见下图)。S1线的开通将打破原有的公共交通格局,改变广大市民的出行习惯,因此需要提前做好与公交衔接的接口工作,充分考虑资源互补,与原有的公共交通相协调。

3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衔接原则及调整方法

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双赢,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避免公共交通资源的内部消耗,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都开展了轨道交通与公交衔接的统筹规划,笔者对《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与地面交通衔接换乘规划》、《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与公交的接驳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梳理出如下原则及调整方法:

3.1公交线路的调整应坚持弱化竞争、错位服务、增强接驳、扩大辐射的原则,形成以轨道交通线路为轴,向两侧发散的网络化布局。

3.2 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站点周边增设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网点、公交场站等配套地面换乘设施,并对已有公交站点(站场)进行整合、调整。

3.3优化公交线网,减少与城市轨道交通线共线较长的线路,特别是对核心区内竞争线路进行调整,降低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同时保留短平行线路以及1-2条长距离共站线路,为市民提供多样的服务,优先保留历史较长而载客率较高的公交线路;增加垂直衔接的公交线路,大型居住社区和商业中心增加与站点的连接线,提高站点接驳能力。

4.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沿线公交现状调研与分析

4.1根据《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交通衔接规划》,对S1线19个车站的位置、功能及客流特点进行梳理,具体详见下表:

在梳理各车站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公交站点应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200m范围内,并设有较完善的行人过街系统的标准与原则,实地调研了沿线各车站的具体位置及周边公交站点,发现仅瑶溪南站、机场站200m内设有公交站点,考虑到S1线是一条市郊线路,故扩大车站周边范围,以每个车站为中心,搜集附近500m范围内的公交站以及途径公交线路信息。经调研,S1线沿线各站周边现有42个公交站,87条公交线路。

4.2 根据公交与S1线线位的关系,主要有并线式、平行式、相交式和混合式4种,如图1所示。其中,并线式和相交式对于市域轨道交通,分别是典型的竞争关系和接驳关系;平行式则需要依据其与市域轨道交通的平行间距宽度来具体分析,间距越小,竞争性越强,反之,就越弱;而混合式则表现为前几种线位关系的混合搭配。

从统计结果来看,市域轨道交通S1线沿线大部分公交线路与S1线是相交式或混合式的关系,以相交车站为中心,呈辐射状延伸。但是通过调研发现,S1线周边公交衔接现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2.1 21路、91路这2条公交线路有4个站点与S1线站点重合,9路、22路等13条公交线路有3个站点与S1线站点重合,其中9路、21路、91路、118路、124路5条公交线路与S1线连续3个站点重合,意味着在某一区段内与S1线存在并线关系。

4.2.2 73路公交线路连接温州南站与龙湾国际机场,全线沿瓯海大道行驶,与S1线走向基本一致,存在平行关系。

4.2.3 与S1线相交的公交线路为市域轨道交通沿线接驳线路,但现状是部分站点接驳线路不足,接驳线路对城市覆盖有限。如瓯扬站、瓯帆站周边没有公交线路,桐岭站、灵昆站周边仅1条公交线路。

4.2.4 公交线路走向虽与市域轨道交通相交,但是公交站点大多数位于市域轨道交通S1线车站的200m吸引范围之外,不方便乘客换乘。

5.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沿线公交衔接调整建议

5.1建议S1线沿线公交衔接调整原则为“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即S1沿线市域轨道交通与公交衔接统一规划,但在进行规划及制定实施时间时考虑S1线分段开通的情况,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衔接调整方案。

5.2对于与市域轨道交通并线和平行的公交线路可以进行抽疏,如9路、21路、91路、118路、124路公交线路与市域轨道交通连续3个站点重合3个站,73路公交线路与市域轨道交通S1线基本平行,可根据客流情况考虑取消公交线路上的重合车站,缩短公交线路长度或调整公交线路走向等。

5.3对于与市域轨道交通相交但覆盖范围不足的公交线路,可适当延长公交线路,或将公交线路设计为迂回形式,以增加市域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如67路公交线路可适当延长迂回,增加在灵昆岛的覆盖范围。

5.4对于无公交或市域轨道交通覆盖的城市区域,可适当新建公交线路,使其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减少公共交通服务盲区。如瓯扬站、瓯帆站周边没有公交线路,建议新建公交线路,覆盖灵昆岛区域,并适当连接龙湾区与洞头。

5.5对于距离市域轨道交通车站较远的公交停靠站与站场,可将公交站点位调整到车站附近。

5.6在车站周边增设公交站场(站位),在桐岭站、高铁站、新桥站、德政站、温州站、三垟湿地站、状元站、瑶溪南站、奥体站、机场站、瓯帆站11个车站周边设置公交站场,在S1线沿线各车站增设公交站位,以方便集散客流。

6.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能否协调配合、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益,为此,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重点是梳理苏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思路及方法,对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公交衔接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调整建议。另外,本次研究仅考虑与S1线的公交衔接,后续与S线、M线的公交衔接尚未考虑,在此特别说明。

参考文献:

[1]徐园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站点间的衔接研究》2007.5.23

[2]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交通衔接规划》2014.04

[3]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与地面交通衔接换乘规划》2011.05.20

[4]宁波市城市客运管理局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地面公交接驳方案》2014.04.03

论文作者:罗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沿线公交衔接研究论文_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