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论文_练思平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论文_练思平

(东莞市清溪红星小学,532660)

摘要:课外阅读从概念理解上说并不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好的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感的熏陶下,对于精美语言进行更深的体会,能够合理运用相应的写作方式。对于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完善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策略。以下的观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问题探讨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实现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课外阅读一定要高度重视。并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就是儿童阅读的读物,最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努力创造物质条件,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多读书,通过丰富的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因此,扩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并且感兴趣的图书。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有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其次,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是学生能够具备进行充分阅读的时间,对于课文能够正确的阅读理解。深入阅读时,要保证充足的时间学调动学生的感官,读出感觉和味道,了解阅读的情趣。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学生在心理上会感觉自由和安全,对于课文能够积极的思考和把握,逐渐将阅读变成个人化的行为,实现学生主动的个性化阅读,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麻雀》一课后对于课文进行小结这样说到:“通过课文的阅读,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有同学对于老师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经过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出:文章展现了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自然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合作精神,在精神上获得愉悦。

2提升阅读的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中分析得知,传统教学中对于背诵就十分重视,但发展至今在现代人眼里进行阅读好像已经落伍了。相应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对于问题进行提前设计,学生依据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因此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我思考的部分比较少。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不能进行培养促发。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为:初读课文-对于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感知:精读课-对于重点部分进行学习:品读课文一脱离课文的角度,提升自己的知识眼界。因此“读”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精华部分,要让学生理解并声情并茂的读,能够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情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例如在教学《万年牢》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先从课题着手,让学生谈论对于课题产生的疑问,这个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一些学生会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会说是因为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课文讲解的实际内容对于“万年牢”的不同含义进行理解,进行组合字交流后进行最终的汇报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进行交流体会,并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在结束《鸟的天堂》的课程教学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以及翻阅资料进行交流沟通,最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得知,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进行高质量的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育的中心,在基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合作阅读的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方式已经得到了改善,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读书、看书,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高度重视,并促进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教师给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的能力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自主、合作学习存在于表面形式上,没有达到学习的实际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促进合作学习的质量提升,合理的规划学生,进行分组。相应的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心里倾向、个体化特征、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的学习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能够实现优等生带动中等生进行“拔高”学习,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组织分配合理、内容恰当。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成员要在小组内有一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合作学习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进行合作的学习内容应该具备趣味性以及实际,合作的价值,在思想深度和科学合理性上都能达到。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科学评价,也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奠定了物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实施评价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也要重点关注学生实现合作学习的过程。对于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要进行关注,,也要重点关注小组的参与度。

4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积累

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读书兴趣,多读书,在语文学习上积累典型词汇,提升自己的语言感觉,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从一方面来说,对于学生要进行培养,使其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投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刻记忆,逐渐发展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读到好文章,对一些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并记下相应的阅读体会,收获阅读。相应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或者书中没有进行求解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对于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以谦虚的心态获取知识。教师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选择的进行扬弃。实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公认的模式、结论能够提出异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过滤”阅读的方式,能够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对于所理解的知识提出质疑。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才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事件的感悟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促进了思维的发散,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5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开展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阅读学习的持久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刚刚接触阅读的学生来说,相应教师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要高度重视,帮助他们了解到阅读的实际乐趣,提升阅读的素养和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官美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8(04):62.

[2]王燕.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8(13):65.

论文作者:练思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论文_练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