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试论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它的提出和创立,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科学命题是由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其正式形成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历了一个比较思索、实践积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愈益显示出来,实践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敢地探索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邓小平同志密切观察改革进程,及时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深刻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新情况、新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首次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36页。)尽管当时还是讲计划经济为主,但毕竟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了起来,承认和肯定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必要性和有益性,对于理论探索和改革进程无疑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注:《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第1版,第568页。) 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并把这个决定称作“纲领性文件”。(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83页。)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48—149页。)

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讲这个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03页。)邓小平同志对市场经济的新论在党的十三大被全党进一步确认,一个新的提法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1991年版,第26—27页。)

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实际强调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再是绝不能重复回到过去那样,把经济搞得死死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06—307页。)

1990年底和1991年初,邓小平同志两次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67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讲话,就中国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又是讲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3页。)这就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个长期争论不已,阻碍我们前进的问题,作了一个清楚、透彻、精辟的总回答。

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来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集中的论述共有七次, 即1979年11月26日,1985年10月23 日,1987年2月6日,1989年6月9日,1990年12月24日,1991年春视察上海时的谈话,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从时间上看,是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到十四大前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头14年间始终都在强调和坚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从内容上看,虽然在具体提法上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开始讲“计划经济为主”后来纠正说“不要再讲这个了”,但其基本精神又是前后一贯的。

这个问题从第一次提出到第二次重提,相隔六年,第二、三、四次谈话都只相隔二年,最后三次谈话则是每年一次,这说明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既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又愈来愈胸有成竹,越来越感到迫切突出,必须引起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邓小平在十多年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后一贯的多次论述,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既回答解决理论认识又回答解决实践操作的科学理论,内容丰富,论述精辟,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新界定了市场经济的概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并将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相提并论。因此,要从理论说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客观地对市场经济概念加以重新界定。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而是经济手段和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同该社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并为其服务,反映着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其性质是由它所在的并为之服务的那个社会的社会基本制度决定的。“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03页。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并为社会主义服务,反映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市场经济。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36页。)

第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有物,“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36页。)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它才得到充分发展,成了在社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可以利用它来为发展经济服务,“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67页。)同时,既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手段,或者说是经济的运行方式,那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64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3页。)因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前苏联或是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都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通过集中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的积极作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等等,其结果往往造成资源浪费,很难实现优化配置,导致结构失衡,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48页。)因此,邓小平提出,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由于其本身内在的机制,能使企业内有追求利润的动力,外有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压力,促使企业不断进取,不断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市场变化。再加上它具有信息灵敏,能够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搞活经济等优点,不失为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64页。)

第四,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二者要结合。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就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6—17页。)现代市场经济是社会化、 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经济。它的正常运转,不仅要求经济主体具有活力,还要求各产业部门相互协调,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虽然市场经济是处于微观层次的经济活动,它可以为经济注入活力,却无法解决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以及社会分配的公正性问题。只有把计划和市场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当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06页。)

第五,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36页。)所以,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按市场经济的方法去操作,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同志讲得最多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38页。)并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42页。)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以公有制占主体的市场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在回答美国企业家代表团团长格隆瓦尔德提问时提出:“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49页。)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创新意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 是对马列主义科学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视为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计划经济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其次,突破了市场经济必然以私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也就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这两大突破,使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成熟和深化,从而为党的十四大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这一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在自身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计划调节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也是一个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的社会。这一设想曾长时间地、深深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各国经济体制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表明,这种否定和排斥市场的做法,没有一个国家是获得成功的。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要获得较快的发展,就必须在理论认识上突破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设想,改变过去那种否定和排斥市场的做法,探寻和确立一种能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理论和方法。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先突破马克思、恩格斯这一设想,确立能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理论的是邓小平。邓小平同志依据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变化,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事实,在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从实践上来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怎样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防止“和平演变”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10多年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很不景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从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呈双位数增长,并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选择的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最佳模式”。就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状况而言,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在苏联、东欧得逞,在中国受挫的事实的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要巩固和发展,真正站住脚,防止和平演变,就必须根据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选用市场经济这一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手段和方法,闯出一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搞上去,从而在本质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在这里。它不仅为我国而且也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面临的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这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中奋起,逐步走上复兴和胜利之路,再创社会主义的辉煌。

标签:;  ;  ;  ;  ;  ;  ;  ;  ;  ;  ;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