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初探论文_李 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初探论文_李 力

李 力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 530007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需要在教师协助下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知识的系统化、关注学习体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以及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六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有效性

高中化学教学是理科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教导学生通过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去学习化学,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达到预想的效果,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做好课前准备,打好高效教学的基础

1.重视学生预习。

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它要求学生要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可以开拓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果、增强记笔记水平。

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学期预习就是在开学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时间通读下个学期的教材。疏通教材的文意,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周预习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回顾、复习上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读下星期的教材。日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抓紧时间完成当天作业,然后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标出重点阅读内容。

2.加强教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级备课指主备课、精备课和细备课。主备课是指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精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细备课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设计的教案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状况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授课,实现教学有效性。

二、教会学生将化学知识系统化,学会零散知识的融会贯通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系统化很强的研究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因为记忆点多,知识杂乱,学生对于很多知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因为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但教师应该“授之学生以渔”而非“鱼”,适时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比如在讲“实验室制CO2”气体的选料时,要注意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理由是生成物CaSO4是微溶物,生成后影响碳酸钙和硫酸的接触,所以要用盐酸。此时已经间接指出了物质间的接触是反应的必要条件,接触机会越多、接触面越广,反应越容易进行,速率越快。在高中化学中,出现了钝化现象,提到“铝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和浓硫酸的接触”,而用硝酸汞处理过铝后,会看到铝失去致密氧化膜后的“长白毛”的现象。化学的教学从表象上升到反应速率理论,教师若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科学学习态度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化学教师的心愿。但实际上,因为在生活中使用煤气灶是不需要火柴的,一些女学生甚至没有使用过火柴,她们害怕划出的火焰会烧到手。教师要结合时代的改变,站在与学生同等的角度辅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例如,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会学生制作手工皂、化学暖袋等。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将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身边,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四、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什么学科,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化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浓烈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有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将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寓学于乐的学习中,学生收获着快乐和成绩的双丰收。老师要善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通过做实验、看视频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关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只以提高成绩为直接目的,更要善于用各样的方法间接地提高学习的考试成绩,只有如此才能够大力地改进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构建化学的优质课堂,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五、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情景交融”等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如氯气的泄漏、洁厕净与漂白精的混用,当地的大气及水污染、各地的铅污染等,对这些素材有针对性地使用,可做为问题的引入,或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联想,拓展思路,活跃思维,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六、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并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前演示实验的形式,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对于那些操作不繁琐、装置不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均可改为边讲边实验。例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亚平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J].科教文汇,2009,(08)。

[2]刘强 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07)。

[3]马荣 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论文作者:李 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初探论文_李 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