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基础_投资论文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基础_投资论文

浅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体制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新的体制基础——转变经营方式的关键

为什么转变经营方式喊了多年,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成效?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不到位,没有确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借以存在的体制基础。粗放经营的背后都有体制上的原因。

为什么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为什么企业不追求技术进步,只求外延式发展?为什么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优胜劣汰的机制。而这种机制正是保证技术进步的企业可以生存壮大,否则企业就会衰弱乃至死亡。

地方政府部门为什么投资冲动不喊?为什么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断?生产要素为什么不能优化配置?资金为什么不能投放到增值最高的方向上?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体制尚未彻底改变,以至争投资、要项目屡禁不止;在于没有形成风险与收益对称、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市场投资主体;在于各级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事实上是与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规模有关系的;在于地区封锁、行业垄断、不正当竞争,长官意志、部门利益阻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的合理流动。

我国经营方式转变滞缓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保证转变的制度安排;因此只有加快企业体制、投资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为转变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

1.企业制度的变革是实现经营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之路,首先要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实行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财产的各类出资者,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拥有包括国有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类出资者投资及借贷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并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其次是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是企业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依法行使国有资本出资者的职责,享有出资者的权益。通过非银行债权转股权,“拨改贷”转增国家资本金,法人持股,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逐步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实现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前者主要统筹规划,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后者则管好、运作好经营性国有资产。四是真正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即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应该由企业管理者掌握,作为公司股东的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其法人持股机构只能行使股东权力及法律规定的行政管理权力或宏观调控权力,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五是真正落实企业的经营责任,企业依法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不再套用行政级别,不再具有或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考核任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不再套用行政级别,摆脱对行政机关的依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法人持股机构只按国有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解除对企业的无限责任。

2.投资体制的创新是促进经营方式转变的保证条件

一是重塑投资主体格局,赋予企业独立的投资权。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缩小政府投资的范围。政府的投资,今后应主要投向关系全局和重大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和技改项目,在国家规定的总投资范围内由投资主体自行决策,国家不必过多地进行干预。二是建立投资项目责任制,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在投资体制改革上,要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投资业主不仅要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还要负责日后贷款的还本付息,负责项目的投资回收。要通过立法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投资项目未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由领导人决定造成损失的,应严肃追求其责任。三是完善融资体制,建立资本金制度。对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资本金率,除少数公益性项目外,所有新建项目,都应按照规定确保应有的资本金,包括铺底资金,打足投资,不留缺口。在融资方式上,坚持间接融资为主,适当扩大直接融资。四是要用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项目承担者。一切建设项目应在政府建设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下,实行公开招标竞争制度。五是加强投资导向,保证投资重点。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积累资金多渠道的新格局下,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各类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使用方向进行指导、引导、规范、监督。

3.抓好配套改革,为企业改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进行债务重组,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减轻企业负担。由于以前国家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不良债务,应在有关主管部门统一审核后予以核销,冲销银行呆帐准备金;其它原因造成的不良债务,应针对企业经营效益与偿债能力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或考虑延长其还款期限,或考虑将其转化为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充实企业资本金。二是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制,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当前重点是抓好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改革。这三种保险金均应由现收、现支制转变为预筹积累制,可通过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加以筹集,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划拨一些,从破产企业资产和拍卖国有资产的回收资金中提取一些,从企业税后利润中征收一些,从企业职工工资中切出一些等等,企业除依法缴纳份内的各种保险费用外,没有更多的义务。三是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摆脱政府的行政束缚。企业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依法定程序任命,取消其干部身份,造就企业家队伍;企业依法自主用人,自主决定招工人数、时间及方式,自主决定解聘、辞退人员。经理、副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其他员工与企业签订聘用合同,以契约形式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四是积极促进国有产权市场流动,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监督功能。一方面应在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同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建立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国有股的上市流通,同时完善各种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市场购并活动的发展。

4.政府需要有便于操作的有效措施,为企业改制和转变经营方式提供政策导向。一是抓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形成重质量、重效益的政策导向和企业行为规范。首先要取消那些助长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数量增长、攀比产值速度的指标。其次是评价地区、部门、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成绩大小,考核干部政绩,应该主要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新的评价体系应以企业的资本收益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管理能力、贡献能力、发展能力等为基准,根据我国实际,可以选择资本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社会贡献率为主要指标,并以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投入弹性系数等为辅助指标,建立一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的考评办法。

二是抓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靠企业自发行动,二靠外部因素的激励和激发。当前,政府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1)建立“明星企业”评比、奖励制度。启用新的评价体系评比明星企业。(2)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并同企业经营业绩和明星企业评比挂钩。(3)设立奖励基金,对明星企业进行奖励,对未完成效益指标的企业管理人员追究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三是抓名牌工程,靠名牌产品占有市场、增加效益。其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发展名牌产品的战略和规划,把创名牌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之中,并从财政立项、信贷规模、科技开发、生产经营等方面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同时拆除地方市场壁垒,逐步消除行业垄断,规范市场行为,完善经济立法,为名牌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借鉴银行对企业信誉的评估方法,制定名牌产品评比的“3A”级评比标准。(3)围绕名牌产品建立支柱产业,并以名牌产品为手段进行企业产权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四是抓规模经营,组建高效益、大规模的现代企业集团。理论和实践证明,规模经济具有生产力要素的聚集效益、储备效益、扩张效益和结构效益。发展规模经济是提高产业素质、企业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国外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市场发育不成熟,要尽快缩短资本集中和集聚的时间,不能完全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形成规模经济;在重视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择优扶持,集中力量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中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二、合理调整和优化结构,实施资源型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方式的必由之路

1.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地区分割,部门封锁,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使得生产能力分散,经济规模过小,重复建设严重。为此必须按照集约化要求,遵循市场规律进行调整,从结构优化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的企业组织。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经营和对外联系的职能部门,如市场营销、技术开发、信息管理、涉外经营、公共关系等职能部门;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从事经营决策和综合管理的机构部门。二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突破传统体制下部门所有和地区所有的束缚,通过联合、兼并和改组;使它们生产经营规模与跨度不断扩大,成长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尽快完善和实施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堵住低水平、低效益企业组织形式延续再生的后路。

2.优化产品结构

要紧紧抓住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和开拓市场。建立起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映机制。使产品结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不仅要有专人从事市场调研工作,还要形成信息网络体系。在了解市场、准确掌握信息并加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产品结构调整的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组织实施,使企业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与市场需求分不开,每一项抉择都具有市场前景,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能占领市场。

调整产品结构,离不开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要重视采用高新技术、高起点、高水平地展开,特别是对资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并要加强技术储备工作。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尤其要注意产品的实物质量,力求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3.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增量调整。它是通过改变新增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缓解产业结构失衡态势并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使短线产业部门与长线产业部门相互协调发展,以消除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是存量调整。它是通过现有的存量资产在各个产业部门、地区之间合理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以达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主要通过产权交易(产权流动)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部门闲置的资产流向资金短缺而又需要这些资产的生产能力不足的产业。这一方面盘活了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部门大量的存量资产,大大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又缓解了发展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产业所需资金不足的问题。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加强基础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4.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

这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一是要把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持并举,推行综合开发,加强综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二是生产建设、流通和其它领域的经济活动,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来实现。三是广泛采用节能、节材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限期淘汰耗能高、耗材多、耗水量大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特别要抓住重点,集中突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从目标来讲,它是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任务;从过程来讲,它又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关键在于增强紧迫感,真正转变观念,明确前进方向,扎扎实实工作,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

标签:;  ;  ;  ;  ;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基础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