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物流教学一体化中如何实现真正的“学”与“做”论文_潘大鹏

在中职物流教学一体化中如何实现真正的“学”与“做”论文_潘大鹏

◆ 潘大鹏 青岛市技师学院  266200

摘 要:文章着眼于中职教学中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体化改革,重点阐述了中职物流管理进行教学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指出了中职物流教学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物流教学一体化改革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物流教学一体化 “学”与“做”

近年来,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特别是基层物流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压力,但中职教学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毕业生学历层次较低,适应工作岗位慢,技能操作不熟练等问题。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需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要根据社会需求,课程设置要与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所以构建一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业为目的,“学”与“做”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学”与“做”如何实现真正地结合成为摆在中职物流教学一体化改革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这个也是考量一所学校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从事中职物流教学的老师,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职物流教学一体化中怎样真正实现“学”与“做”相结合的几点认识:

一、真正理解“学”与“做”

在物流教学一体化改革中我们必须明确“学”与“做”的含义,只有明确了“学”与“做”含义,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学”与“做”,那什么是学,什么是做呢,教育学上讲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谓之传道,授业,解惑,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老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的授课方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二是学习,这里的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都会影响到学习结果。所谓做实际上就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的做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做事,就是学习岗位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二是做人,就是要满足核心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困境中的“学”与“做”

1.课程设置不合理。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意识到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建立了一套所谓的新型教育模式,但这些模式却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这些模式之上仍然存在着传统模式的影子。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和实训比例失调,结合度不强;实训任务设置单一,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课程整合度不高,系统性,连贯性不强;相互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和教学改革相结合,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成了空中楼阁,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物流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中职学校普遍缺乏专业实训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多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师资紧张,实践经验普遍偏低,缺乏物流企业经营经验,缺乏工作实际经验,难以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生动的案例教学,难以实现岗位对课堂的对接,课堂缺乏生气;由于对岗位的不了解,使得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岗位指导;物流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弱,缺乏专业引领。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目前中职学生普遍综合素质较差,生源质量较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低下,文化水平不高,不擅长计算和综合思考,并且学生年龄较小,青春期特征表现明显。这都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与企业的用工要求有巨大差距。而随着行业不断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物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转为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这就为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之间的矛盾。着实需要解决。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表达,使得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教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习,很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做法难以深层次推广,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方面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

三、经验中的“学”与“做”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学计划的制定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训教学的转变,必须坚持学以致用。使教学计划既有前瞻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课程改革上,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学”与“做”相结合为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基础课程分为理论课课程和素质课程,为将实训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要。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市场导向。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更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中职物流教学应以培养一线劳动者为主要目标,增加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学校应配置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内部设施设备应与一般物流企业基本一致,包括货架、叉车、传送带、POS机、打包机等,同时还应配备一个电脑实训中心,为运输仓储中的单证制作及传输提供技术保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对年轻教师要加强专业培训,鼓励教师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学习,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去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并且也要鼓励企业的人才来学校进行专业讲解,特别是那些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经常举办各种专业比赛,大赛,鼓励教师们参加,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4.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训教学平台。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校内实训项目与校外职业岗位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必须加强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学校在实训中心的建设方向、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考核方面、知识能力定位方面、实训教学设备的配置方面、实训教学内容方面,要和企业建立合作,实现校企联袂,共同把握实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要按照“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在教学工厂的学习和工作,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真正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物流教学一体化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与“做”的结合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中职学校。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要重方法,求实效。真正实现“学”与“做”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凯彬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误区[J].中国培训,2005,(5)。

[2]张义明 实施一体化教学应具备的条件[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3)。?

[3]王慎南 张允志 技工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1998,(6)。

[4]杨得坤《关于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思考》.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11期。

[5]陈彦 凌云《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职教论坛,2004年,05期。

[6]戴巧玲《技校物流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实践探索》.科教文汇(下旬刊)。

论文作者:潘大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在中职物流教学一体化中如何实现真正的“学”与“做”论文_潘大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