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综述
黎庆松,潘华芳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昆明 650500 )
摘 要 :与我国傣族同源的越南泰族是越南第二大少数民族,备受学界关注。文章通过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关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的基本脉络,指出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成果少、缺乏深层学理论证、对越南泰学界研究动态把握不足和缺乏深度田野调查,本文研究的新思路在于进一步深化中越傣泰学术界交流对接、深入推进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资料搜集和译介、多视角切入、多方法综合。
关键词 :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综述
越南泰族是与我国傣族同源的域外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160万,①仅次于岱依族。越南泰族分为白泰和黑泰两个支系,主要聚居于越南西北山区,在乂安、清化等省也有分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越南泰族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也包含了民族法文化范畴的婚姻习惯法。本文拟对该时期中国中国学界关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初步见解。
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的研究
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是指越南泰族习惯法中关于婚制、择偶标准、结婚年龄、恋爱、通婚范围、婚礼步骤、入赘、离婚、再婚等方面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中国学术开放并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学界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取得的成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关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的研究成果散见于涉及越南泰族的专著及论文中,尚无专题性研究成果。
1.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学界出版了一些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有关的专著。1986年,范宏贵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一书。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介绍越南北方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译著。书中对泰族择偶标准、抢婚、入赘、婚制等方面的习惯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范教授既是民族学科班出身,又精通越南语,与越南民族学界始终保持学术往来,并多次前往中越边境地区开展民族学田野调查,因而能够综合运用中文、越文资料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开展研究。申旭、刘稚合著的《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一书中,简要阐述了越南泰族的婚制、恋爱、提亲、入赘、“送亏”仪式、“梳发”仪式、“甘今功恩”“甘今给弄”、离婚等习惯法方面。利国、徐绍丽的《越南民族》一书提及泰族一夫一妻制。陈鹏在《东南亚各国民族与文化》一书中略述了越南泰族恋爱、入赘、结婚过程等。金春子、王建民合著的《中国跨界民族》略有提及越南泰族婚制、恋爱、提亲、入赘、“梳发”仪式、离婚等方面。张加祥、俞培玲的《越南》一书述及越南泰族招郎入赘习惯法。范宏贵教授的《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中较详尽阐述了越南泰族的结婚年龄、选妻标准、娶妻步骤、入赘等习惯法等方面。其中,娶妻步骤分为提亲、订婚、举行婚礼,举行婚礼又需经过小婚礼、共枕共被礼、梳髻礼、正式婚礼、二喜礼等。
中国学界在该时期发表的相关论文也不多。1983年黄雁庆在《印支研究》第3期上发表《越南的傣族》②一文,略述及招郎入赘习惯法,指出青年人要结婚则须入赘,入赘期限一般为八年,八年后才能正式举行婚礼。1985年陈科寿在《东南亚》第3期上发表《越南黑泰人的婚俗》一文,对越南黑泰人的恋爱方式以及婚礼步骤,即提亲、“送亏”仪式、“送发暖”仪式、“梳发登苟”仪式、“甘今功恩”仪式、“甘今给弄”仪式、接亲、“银方派”仪式等习惯法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1992年武尚清发表在《民族译丛》第3期上的译文《越南少数民族的婚姻形态》中提到越南泰族入赘的期限问题。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对越南泰族的研究主要是考证其族源,其中以范宏贵教授为代表。他先后发表了《泰族起源与迁徙再探》(《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3期)、《壮侗语诸族民族与东南亚相关民族的渊源与迁徙》(《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越南泰族的由来》(《世界民族》,1996年第2期)、《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等学术文章,进一步深化了越南泰族族源研究。
这个时期,中国学界涉及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的专著有两部。如:范宏贵、刘志强等的《中越跨境民族研究》运用中越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对中越跨境民族形成的原因、历史以及现今的交往等作了深入阐述。该书第六章涉及越南泰族选妻标准、恋爱方式、结婚年龄以及结婚环节,即谈亲礼、定亲礼、举行婚礼,还提及新郎入赘。而第十六章则是在江南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后收录进来的,但对越南学界的成果仍借鉴不足。吕余生等《中越壮侬岱泰族群文化比较研究》一文,在充分占有越文资料以及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从微观视角对中越壮侬岱泰族群的“不落夫家”、入赘、纳妾、离异、再婚等习惯法方面进行了对比。作者还从宏观的视角对中越壮侬岱泰民族的习惯法作了初步比较,认为壮族习惯法的历史要比侬、岱、泰族习惯法久远,但大同小异,都与村落各宗族、各成员间的关系有关,都是调和村落内部各种关系的有效准则,而且即使随着封建王朝对这四个民族地区统治的加深而使法律也深入这些民族中,但并不影响习惯法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四,多方法综合。要引入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视比较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当前,单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已不能满足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的需要,跨学科综合研究日益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鉴于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涉及领域广泛,除了运用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还应综合运用法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宗教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入考察,力求呈现立体、多维的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比较研究,在习惯法研究中也极为重要。”⑩将与中国民族同源的越南民族纳入中越跨国民族比较的框架中进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取向。同源关系以及自然、社会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越傣泰民族婚姻习惯法具有较大可比性。比较二者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揭示隐藏在傣泰民族婚姻习惯法背后的客观规律。由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泰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实地调查,以直观泰族婚姻习惯法最真实的一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将异形刀片加工成形,安装到实际割草车上开展试验研究,验证其割草效果。虽刀片扭矩有一定下降,但刀口的切割速度依然很高,实际割草效果仍能达到要求。经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刀片上的扭矩减小了18%左右,与仿真计算的误差小于5%,证明仿真结果有效。另外刀片功率减小了216 W,节能约8.5%,达到了满意的节能效果。图15(a)是试验用割草车,图15(b)是优化后的异形刀片。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在21世纪前十年中,仅有刘稚在《世界民族》(2002年第4期)上发表的《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述略》一文涉及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近年来,随着国内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研究日益兴起,有青年学者开始尝试在中越跨境民族比较语境下探讨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江南博士论文《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以壮、傣、瑶、苗等民族为重点》首次透过中越跨境民族的视角,从恋爱、婚制、通婚范围、入赘婚、特殊婚俗、缔结程序及终止等方面初步架构了中越傣泰民族婚姻习惯法比较的理论框架,将越南婚姻法、泰族婚姻习惯法置于比较场域进行考察,并对泰族婚姻习惯法的地位、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社会变迁引起的泰族婚姻观念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以往大多研究不同的是,作者充分结合自己在越南山罗、莱州、谅山等省的田野调查资料和部分越南学界的成果进行综合考察。然而由于越南语障碍,作者未能搜集到充足的越文资料。事实上,越南学界在该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不少成果。④缺乏越文资料是作者未能深入比较傣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一个重要原因。覃延佳、[越]陈幸源在《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越南泰族婚姻家庭研究阐论——以西北部山罗省为中心》一文,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作了简要阐述,并对越南学界的越南泰族婚姻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文中还提到政府行为、市场经济等要素对我们深化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革新步伐的不断加快,研究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化、多元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遴选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科学性,成为研究者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研究数据获取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借助智能化的数据收集平台,如OTA数据监测平台等,及时获取有效且科学的统计数据;采用全新的高科技仪器,如眼动仪、脑电波仪、皮肤电反应仪、仿真模拟设备等,实现对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实时精密监控与动态预测。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合理分析,及时分辨虚假数据,避免采用虚假数据和过度解读无效数据,实现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
2.进入21世纪以来
(二)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学界对越南泰族习惯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成果少。中国学者关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的成果数量偏少,散见于有关越南民族的专著或论文中,且多聚焦于婚礼步骤的阐述,缺少从整体上对泰族婚姻习惯法进行全面、深入考察的成果。这与学界重视不够以及研究者知识构成的局限具有一定关联。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国内民族研究,学界对国外民族缺乏足够关注。在传统民族研究思维作用下,中国学者更多关注越南泰族历史、经济社会生活等问题,鲜有涉猎其习惯法,但谈不上婚姻习惯法。在知识构成方面,民族学出身的学者缺乏越南语技能,无法搜集和利用越文资料,而越南语出身的学者欠缺民族学基础,鲜有从事越南民族研究,这也是成果少的重要原因。二是缺乏深层学理论证。现有研究成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叙述而轻论证”,往往止笔于“是什么”的普遍描述,缺乏阐释“为什么”的深层理论思辨。具体地说,就是只对越南泰族的婚制、结婚年龄、择偶标准、结婚环节、入赘、离婚等方面进行同质化的静态描述,缺乏比较新颖的资料,但对其中某些现象未作深入分析。学理论证水平往往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衡量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指征。如何将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由静态描叙提升至学理考证,是当前国内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三是对越南泰学界研究动态把握不足和缺乏深度田野调查。从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所使用资料的种类、数量及内容来看,中国学界对越南泰学界研究动态掌握不够,对其最新研究成果借鉴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学界与越南泰学界缺乏学术上的往来。由于学术对接不畅、经费不足、路途遥远等原因,中国学者很少有机会前往越南泰族聚居地区开展深度的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田野调查是获取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缺少这个环节不免会使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因实证分析不足而大打折扣。
自21世纪以来,由于跨国贩毒、走私、拐卖妇女儿童以及跨国婚姻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重新审视跨国民族,加大了对其研究的支持力度,跨国民族研究成为民族学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一批与越南泰族有关的研究成果。专著方面,如范宏贵的《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民族出版社,2004)、《同根异枝的壮泰族群》(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以及周建新③的《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民族出版社,2002)、何平教授的《中南半岛的民族渊源与流变》(民族出版社,2006)、黄兴球教授的《壮泰族群分化时间考》(民族出版社,2008)等。论文方面,如范宏贵的《中越跨境民族溯源》(中国民族报,2004年1月2日)、《根在中国的越南泰族》(《中国民族报》,2004年3月23日)以及何平的《泰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的形成》(《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傣泰民族起源再探》(《民族研究》,2006年第5期)等。这些学术专著和论文多注重探究越南泰族族源,但均未论及其婚姻习惯法。
二 加强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的新思路
中国学界前辈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们取得的成绩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深耕该领域的重要基础和前进动力。需指出的是,笔者主要是想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可以引起中国学术界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以及中越傣泰民族婚姻习惯法研究,乃至中越跨国民族习惯法的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将会把目光聚焦于沿线国家及其民族,其中就包括跨中越两国而居的同根生民族。从这一层面看,中越跨国民族习惯法研究将成为今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2.1 静态/准静态超声弹性成像 静态应变成像是用探头对目标组织施加一个稳定均匀的压力,通过压力的改变使目标组织在空间上的位移变化来实现对形变的控制,然后采集在同一位置施压前和施压后的两组超声射频信号,计算组织形变[3]。这一方式采取的是人为手动加压的形式,在浅表组织如甲状腺和乳腺是可行的,但对于深部组织如肝脏,应力很难传导到深部,成像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选择的感兴趣区需包含足够多的非病变组织,施加的压力均匀一致,才能比较客观的反映病灶的相对硬度。
第一,进一步深化中越傣泰学术界交流对接。由于主客观因素制约,中越傣泰学术界的学术往来较少。目前,越南国内影响较大的民族研究机构有越南民族学研究所、越南泰学中心、⑤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其中,越南泰学中心成立于1989年9月7日,专门从事岱—泰语系民族的综合研究。该中心于1992年举办了第一届越南泰学研讨会,截止2017年底,共举办了八届。每届研讨会的论文集基本上涵盖了当年越南泰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这些成果,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越南泰学界关于越南泰族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教育、婚姻习惯法、语言文字等方面。相对于中国学界而言,越南泰学界比较大的优势是能够经常深入泰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获得了不少一手材料。深化与越南泰学界交流对接,有利于中国学界深入了解其研究动态,充分借鉴其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学者赴越南泰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创造重要前提条件,也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越南民族资料搜集和译介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中越傣泰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双方可以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越傣泰民族婚姻习惯法及其与国家婚姻法的互动关系。
第二,深入推进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资料搜集和译介。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民族学界译介了一些越南出版的专著,如《关于确定越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⑥《越南北方少数民族》等,但数量有限且涉及的面较窄,无法满足中国学界的研究需要。就笔者了解,在越南国内,除了民族研究专业期刊《民族学》外,《历史研究》《民间文化》《考古学》《汉喃研究》等学术期刊也刊载有涉及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的论文。⑦这些期刊均可在中国部分高校⑧搜集到。越南国家图书馆和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下属的民族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文化研究所的图书馆也藏有丰富的泰族婚姻习惯法资料。越南泰学中心的研讨会论文集也是我们开展本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料。此外,还应深入发掘越南泰文资料、汉喃古籍、田野材料等原始资料。越南泰族习惯法属于成文法,最初用泰文书写,后来经越南学界搜集、整理和翻译后出版。越南泰族用古泰文书写的贝叶文资料⑨是非常珍贵的原始资料,目前中国学者尚无利用这种资料。欧美学界尤其是法国学者,对越南泰族进行过相关研究,其部分成果也涉及泰族婚姻习惯法。在广泛搜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编译国外学界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成果目录,方便中国学界了解学术前沿。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翻译、出版一些涉及该研究的专著、论文资料和越南泰文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研究积累资料。多种资料的综合运用将对我们深入考察泰族婚姻习惯法大有助益。
第三,多视角切入。我们可以从婚姻习惯法的历史变迁、国家婚姻法与民族婚姻习惯法的互动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行为主导的移民搬迁对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切入,以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泰族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泰族婚姻习惯法始终处于动态演进的过程中。从历史的维度,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追寻其变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随着现代意义国家的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法律治理实践的范畴,越南婚姻法与泰族婚姻习惯法不可避免地产生交集,表现为冲突与调适。那么,其表现形式及内在驱动力是什么?越南政府如何应对以及成效怎样?探讨越南国家法律治理框架下婚姻法与泰族婚姻习惯法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国家治理下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泰族婚姻习惯法产生的物质、精神层面的重要影响也不可忽视。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与当地泰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这种密切关系在泰族婚姻习惯法中也有所体现。因此,考察泰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泰族婚姻习惯法的影响也是很好的切入点。另外,我们还可以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政府行为主导下的移民搬迁对民族婚姻习惯法造成的影响。随着越南山罗省水电站项目动工建设,在政府主导下,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泰族人被转移至新的安置点。政府的这种行为导致了生存环境改变及族际交流圈扩大,迫使泰族作出必要的回应,无疑会对泰族婚姻习惯法产生深远影响。
景区游客是有判断力的,他们从进入景区的那一刻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景区是否有严格的游客管理措施,比如景区缺乏充分的规则告知,没有专门的人员引导游客有秩序行动等,游客通过对情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够感受到自身行为将需要有多大的自律程度,这些都可能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得以发生,所以,景区如果没有专门的游客行为管理措施,让游客看不到不文明行为可能承担的成本和代价,是很多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 余论
① [EB/OL], http://dantocmiennui.vn/54-dan-toc-viet-nam/dan-toc-thai/13.html.01/04/2015.越南期刊《民族与山区画报》官方网站,泰族[EB/OL],2015年4月1日。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8月6日。《民族与山区画报》由越南通讯社主办。
为了更好地推进该研究,我们既要继承前辈们的研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更要勇于开拓创新。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注释 :
综观中国学界对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该研究尚未获得较大突破,但这并不能否定该项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中越傣泰民族跨两国而居。族称与环境的改变并未割断两个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恰好是维系和强化两个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从而有利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探讨越南婚姻法与泰族婚姻习惯法的互动关系,可以为中国正确处理婚姻法与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关系提供一定参考。从学术价值来看,加强该研究可以丰富中国学界关于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的理论内涵,可以扩大越南泰族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提升国内的越南泰族研究水平。
②现在国内学界通常称其为“泰族”。
③周建新教授构建了跨国民族研究的相关理论,是国内专门从事跨国民族研究的重要代表学者。除了《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一书外,周建新教授的其他重要研究成果还有:和平跨居论: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文化模式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8(8);边界、跨国民族与爱尔兰现象[J].思想战线,2009(5);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其前瞻讨论[J].广西民族研究,2010(2);族群离散与认同重构——以中尼边境地区达曼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5);边疆中心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广西民族研究,2015(6);“跨国民族”再认识——与马戎先生商榷[J].开放时代,2017(5);边界、边民与国家——跨国民族研究的三个面向[J].广西民族研究,2017(3);中越边境地区苗族回归边民研究——基于广西靖西市弄关屯的田野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7(3);从离散到回归的选择——基于中缅边境西托拉卡村的田野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5);封而不闭的民族国家——兼论跨国民族研究两大范式[J].广西民族研究,2018(2);东南亚各国的民族划分及相关问题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8(2);“回归移民”研究的脉络与趋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2).
⑤本文中关于越南泰学中心的资料由越南泰学中心主任王全副教授帮助提供,笔者在此特致谢意。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field test for the pile driving and static load of jacked PHC pipe pile
⑥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编著, 范宏贵译.关于确定越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M].南宁: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室, 1978.
一是资金投入有序增长。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市、县财政新增财力向扶贫倾斜,原则上每年按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安排资金统筹脱贫攻坚。同时,按因素法分配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深度贫困村分配权重提高为一般贫困村的2倍。2016—2018年,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攻坚资金115.1亿元,年均增长38%。其中,市本级安排79.9亿元,年均增长65%。
⑧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下设的越南语资料室征订、收藏有学术性较强的越南各类主流期刊杂志和报纸,可以为国内学界开展越南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由表2可知,鄱阳湖丰水期悬浮颗粒物粒径值呈现出自南到北、自西向东逐步减小的现象;北湖水体D50在13.80~62.77 μm 之间变化,均值最大;主湖区水体D50居中,粒径分布范围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而南部湖区水体D50均值最小,变化范围偏向小粒径。从悬浮颗粒物体积浓度角度分析,南湖的体积浓度平均值最大,浓度值变幅大,主湖区体积浓度平均值最小,体积浓度的平面分布与中值粒径并不一致。
⑨2017年12月,笔者赴越南开展课题调研,在越南国家图书馆搜集资料时,恰逢该馆举办建馆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一楼展厅展出了越南泰族用古泰文书写的贝叶文资料。
⑩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16.
参考文献 :
[1]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所编著,越南北方少数民族[M].范宏贵,孟维仁,徐泉英,古小松,译.南宁: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6:106-108.
[2]申旭,刘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94-95.
[3]利国,徐绍丽.越南民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09.
[4]陈鹏.东南亚各国民族与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89-90.
[5]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08.
[6]张加祥,俞培玲.越南[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76-77.
[7]范宏贵.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174-175.
[8]黄雁庆.越南的傣族[J].印支研究,1983(3):40-41.
[9]陈科寿.越南黑泰人的婚俗[J].东南亚,1985(3):13-14.
[10]林心.越南少数民族的婚姻形态[J].武尚清,译.民族译丛,1992(3):30-40.
[11]刘稚.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述略[J].世界民族,2002(4):46-49.
[12]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以壮、傣、瑶、苗等民族为重点[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1.
[13]覃延佳,陈幸源.越南泰族婚姻家庭研究叙论——以西北部山罗省为中心[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7(2):234-242.
[14]范宏贵,刘志强,等.中越跨境民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47-250,254-256,258,267,271,280,281,288,289.
[15]吕余生,等.中越壮侬岱泰族群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7-40,60-61,278-285.
Review of Customary Law of Marriage among Thai People in Vietnam in the Academia of Mainland China Since 1980s
LI Qing-song, PAN Hua-fang
(Schoo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 : As the second largest minority in Vietnam, Thai which is of the same origin as Dai in China has always received lots of attention in academia.The paper reviewed the study on customary law of marriage among Thai people in Vietnam in the academia of mainland of China since 1980s.It can be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deficient research, lack of deep theoretical argument,insufficient gasping the research trends on Thai and lack of deep field research.The article has pointed out the new research ideas that are to make further academic exchanges about the Dai and Thai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the documents of customary law of marriage among Thai people in Vietnam need to be further collected and interpreted, customary law of marriage among Thai people in Vietnam should be researched by using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Key words : Vietnam; Customary Law of Marriage among Thai People; Review
中图分类号 :D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2-0018-05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2.004
收稿日期 :2018-07-25
基金资助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越南泰族婚姻习惯法研究(2017ZZX081)
第一作者 :黎庆松(1983-),男,广西贵港人,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东南亚史、越南古代史、中越关系史、中越跨国民族。
[责任编辑 龙倮贵]
标签:越南论文; 泰族婚姻习惯法论文; 研究综述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