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250102
摘要: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将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性问题集中管控,通过对我国相关地区的政策以及法律规定的认识了解,能够将现有的管理模式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其中的风险问题逐步扩大化。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风电工程;管理模式;风险因素
一、我国风电工程建设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风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过去几年全球风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目前已经接近于平价上网。根据数据,2013—2018年期间陆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平均成本下降15.5%,个别发达国家度电成本下降高达30%,预测2015—2020年新建陆上风电成本将会再下降10%。目前我国风电度电成本在0.36元/k W·h左右,已经接近平价上网。世界风电度点成本的下降导致了近几年风电机组招标价格的下跌,仅2018年前3季度2.0MW 风电机组市场投标均价下降至3700~3800 元/kW,累计降幅为7%。2.5MW 市场投标均价也随着产品更迭调整至3800~3900 元/kW。这组统计反映出世界风电工程建设技术普遍提高。我国风电度电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以尽快赶超发达国家风电工程建设及其发展的速度。
二、风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模式
1.传统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招投标和建造。现阶段我国的风电工程建设主要应用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中,风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遵守业主与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约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其优势是管理职责明确,管理方法和过程清晰、具体,缺点是管理人员多,流程较为繁琐,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
2.总承包模式
工程总承包模式指的是业主把工程委托给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所承包企业按照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对该项目工程进行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实行全过程或阶段性的承包。总承包模式中,承包公司负责责任内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所有内容,具体内容由承包商和业主协定,协定结果以合同的方式呈现,承包商必须履行合同中约定的所有格规定。承包可以分为阶段性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凡具有承包资质的承包商都可以参与承包。
3.项目模式
项目管理模式指的是从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和业主签订的合同规定,对该工程项目的实施全权负责,或者过程中的一些阶段进行服务和管理。项目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管理行为属于委托性质,由具有项目管理资质的企业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对整个风险工程项目实施综合、统一的服务和管理,其管理更加标准化,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质量。项目管理模式代表着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成熟化,属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现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国内的部分大型风电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应用,相信未来我国的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中的风险因素
1.管理风险
从我国工程建设情况来看,风电工程建设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起完全综合的风电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管理结构不够精细化,在风电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意识的评估、计算和监测等方面的内容,管理要求还未达到标准化的建设。在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中,还缺乏对于风电工程建设管理风险因素的理论分析,缺乏对于风险因素的明确认识,导致在风电工程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实施风险
我国风电工程的建设投资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投资,而风电工程建设管理主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风能管理也由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国家在风电工程建设投资方面,现阶段主要以投资决策为主,风电工程建设在国内还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建设应用及其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原本存在着差异性,导致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中风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也存在差异性。以上问题主要与国内风电工程建设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风电工程建设技术现阶段还落后于发达国家,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成本也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性,主要是由于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综合技术还尚未成熟,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效果较差,部分风电工程建设只看到了其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而忽视了贯穿于项目工程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管理需求。
3.识别风险
风电工程建设实际上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且该学科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研究与其他技术的发展,综合性还在不断延伸,复杂性自然也会不断提高。随着风电工程建设难度的增加,其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种类变得更加繁杂,对于风险识别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此外,国内政府鼓励发展风能发展,加大了在风能发电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这促使了我国发行风电工程建设的开发与建设。大型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内容包括施工技术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控制过程管理、项目目标管理等,每个管理分支下又细分为多个自分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整体管理范围广、管理内容多、管理难度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的难度一再增大。
四、解决风电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的有效策略
1.风险监控
针对我国风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需要加强风电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监控,了解常见的风险因素,仔细分析引发风电工程建设管理风险因素的根源。为了提高风险监控的准确性,可以应用智能监控设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控制技术、通讯管理技术等建立风电工程监控系统,并建立风险监控数据库,监控国内现已建成的或正在建设的风电工程,通过智能化数据采集及自动化风险监控,了解和认识风电工程建设及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确定风险对象,缩小风险因素识别的范围,为进一步研究和加强风险因素的管理搜集科学的信息数据。
2.风险评估
以我国西北某千万级风电基地为例,在建设之初首先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了解该地区用电需求,同时根据酒泉千万级风电基地建设的要求,考虑新能源开发利用后的吸纳问题,做好周边地区的用电调查和电网结构分析,找到地区风电消耗与风电基地建设启用后风力丰富的矛盾,从而做出详细的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是针对风电基地建设与开发的优点与缺点,正确的认识风能发电厂全面建设与管理的限制,同时客观的分析市场对风能的需求与消耗,对风电基地假设管理的整体情况利用大数据处理分析,做出风险评估表。此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综合情况分析出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为风险管理及控制打好基础。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因素的终极管理目标,目的就是减低或规避风电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高我国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减少风电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保证我国风电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性和综合利用的高效性。通过对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风险因素的监控、识别和管控,有助于降低我国风电工程建设投资的成本,提高风电工程运营的经济效益,真正发挥风电工程建设和应用的环保性。有效的风险控制是未来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趋势,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风电工程建设及生产技术的成熟,对于我国而言,代表着风电工程建设走向国际化的发展标准。
结束语
总之,我国应该加强风能的开发和研究,加强风电工程建设管理中风险因素的控制和规避,减少风电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因素,优化我国风能发展建设的质量,为未来我国风能发展工作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华南.风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模式及风险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2019(26):277.
[2]宗国强.风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模式及风险因素分析[J].风能,2019(9):36-39.
论文作者:任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风电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风险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工程论文; 因素论文; 风能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