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赵华梅,郭田明,姜涛

适应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赵华梅,郭田明,姜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电力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企业,电力企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偏大,而青年员工的培养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种人才断层现象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针对电力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使其能较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现代化管理是促进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手段,而高技能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近年来,新能源、新设备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力企业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现代化水平,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电力企业具备充足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以减少培训支出成本,使其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及技能,但目前电力企业尚未具备完善的管理规范和培养机制,虽然招聘的人员多是高等院校电力系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缺少如何将这些高素质人才快速打造成优秀人才的培养模式,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是具有一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

2电力企业存在人才断层现象的原因分析

2.1员工培训不够系统,针对性差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培训工作以通用性内容为主,无法应对参培者层次不齐的水平,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电力企业还没有充分重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往往采取理论授课的方式,或是举行相关主题的讲座与专题实训活动,三年一轮的持证上岗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与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培训的效果体现不明显,同时也无法使得员工满意,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学历和技能等级的通过率,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素质提升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会影响公司教培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2.2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电力企业普遍存在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而这也是造成电力企业无法留住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原因。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职业通道较窄,尤其是80后员工对自身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员工遇到职业瓶颈无法获得合理的疏导;其次电力企业绩效考核标准未能与时俱进,主观性相对较强,绩效反馈工作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等级分类有一定负面影响,这就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1准确把握员工培训需求

培训是一个企业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水平的主要手段,电力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免或减少员工业余时间来开展培训工作;促进跨专业的交流,使其能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领导应重点关注员工在工作及学习上的基本需求,积极为员工解决工学矛盾,不断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3.2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当前,传统的培训方式以授课式为主,辅以课后考试。这种模式对提高被培训者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不是很明显。要提高培训质量,不在于培训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培训员工对工作态度的转变、技能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及增加创造的效益上体现。因此培训方式方法要创新,要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要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培训特色,强调培养其自主获得知识、以及创造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善他们的态度,开发他们的潜能。培训重心也从一般行政类培训向“三集五大”重点专业培训转移。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培训方式,引入行动学习法、沙盘模拟等复合型培训方式,在基层单位开展岗位练兵、现场指导、网络培训、技能比武等多元化的培训。

3.3实施培训项目制管理,教学管全面协作

培训实施项目制管理,明确参培学员、培训师、培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培训流程规范化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第一必须明确培训的中心是参培者,让参培者树立“参加教育培训是员工的义务和福利”的理念。调动参培者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观念转变,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最大的福利,让员工切实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性。第二明确培训的关键是培训师。在培训师的选择和培养,以及培训活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全过程督促和规范,对于提高培训质量很关键。第三培训管理者是培训的保障。凡是领导重视、培训员素质较高的单位,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单位的职工对培训的认同度高。培训管理者重视,是使培训工作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

3.4培训竞赛一体化模式

培训竞赛应用一体化体现了目标管理,形成了“目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完整的项目提升步骤。按照“培训、竞赛一体化”模式有意识地将公司亟需提升的专业列为年度培训竞赛项目,将“生产准备、新设备投运、新业务推广”提前纳入培训竞赛项目储备,通过合理规划将培训精力用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按照“关键培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和选拔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

4结论

随着社会民众对电能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大,相应加快了电力行业的发展步伐,电力人才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电力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创建一种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以实现电力企业的更好、更快、更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冰.电力企业核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2]张洪平.创新管理模式加强电力企业外来人才培养[J].低碳世界,2013,22:75-76.

[3]陈树胜.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改进[J].经营管理者,2012,16:147.

[4]林倩.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企业人才培养[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0:191-192.

论文作者:赵华梅,郭田明,姜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适应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赵华梅,郭田明,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