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年片小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贺年片论文,小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逢新年,亲朋好友互赠贺年片,不仅是象征吉庆,而且也捎去了新年情谊、真诚祝福,给人们在节日里增添无限欢乐与欣慰,古今皆然,已成风俗。
提起贺年片,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近代才兴起的“洋玩意儿”。其实并不然。据笔者查考,贺年片源于我国汉代,距今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不过,在汉代称贺年片为“名谒”或“通刺”。
唐、宋时期,贺年片除沿袭“通刺”外,又叫“飞帖”或“门状”;元、明时叫“名纸”;清代叫“红单”或‘贺年帖”;近代才称“贺年片”或“贺年卡”。
据史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马上定天下后,曾出现贞观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为此,唐太宗在新年时大宴文武百官,并用赤金压制成金箔贺年卡,上面刻镌着御书“普天同庆”,赏赐给众臣,以资嘉奖与恭贺新年。自此,达官显宦之家也纷纷仿效,用竹片或纸片制成贺年片赠送亲朋好友。
宋代互送贺年片已很时兴,常见有单片、合页、连页、书签簿式样,有一幅宋代著名画家李崇画的《岁朝图》,描绘新年之际,主人在院内迎客饮酒,童子接帖迎候的热闹情景,栩栩如生。
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改为用红色硬纸来制作,因为红色象征喜庆、吉祥之意,还把贺年片装进当时很盛行的一种“锦盒”里送给对方,以示郑重。从公元1912年民国开始,鉴于受到外来影响,不但春节,就是在元旦时也兴起送贺年片之风,一直沿袭至今。
当今我国流行的贺年片,以大红色为主,上写着“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三阳开泰”“新年快乐”等贺词,贺年片种类繁多,图文并茂,造型别致,印制精美,其独特效果是表达送贺年片者的一片深情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