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00)
(2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1)
【摘要】通过调查社区中的居民家庭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保健行为及求医行为,探索口腔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发病因素,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口腔监测;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256-02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口腔健康不佳会对生活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口腔疾病与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降低共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口腔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健康问题。但是口腔专科医院的人满为患、长时间的就医等候、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居民对口腔治疗望而却步,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保健意识的缺乏,不良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导致口腔疾病的高发。如何建立社区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发现危险因素、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探索一条社区-家庭紧密相连的家庭干预模式,开创“口腔健康示范家庭”试点,为口腔健康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经验,也为口腔卫生政策提供相关依据。
1.目前国内口腔保健现状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组(4~14岁):龋患率和龋均较高,家长和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行为与态度相对不足,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就医行为低;大学生组:也是龋病和牙周病的高发人群,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口腔卫生实践情况不足,口腔病就诊意识较为薄弱;成人组: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44岁城市人群患龋率为89.1%,龋均为4.55,口腔健康意识低的人群患龋风险较高;老年人组: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70%~90%的患龋人群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和态度均不足[1,2]。
2.项目实施过程
2012年3月,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成立社区口腔工作小组,4~8月社区宣传营造支持环境、进行试点基线调查,建立500户的家庭口腔健康档案,9~12月完成50户家庭的口腔疾病干预、拍摄口腔全景片、面对面口腔知识宣传、口腔知识讲座,2013年6月“六一”儿童口腔卫生宣传,有闵行区新闻媒体参与现场拍摄和报道,7~8月完成50户家庭口腔疾病干预、拍摄口腔全景片、面对面口腔知识宣传、口腔知识讲座,9月全国爱牙日的大型宣传,10~12月固定义齿安装20副,2015年4月效果评估调查问卷,5~12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结题并完成结题报告。
3.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选取梅陇镇中梅苑小区,人口较多面积较大,为研究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提供便利,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500户居民户1303人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1~5岁100人,6~12岁73人,13~19岁28人,20~23岁11人,24~59岁595人(其中35~44岁99人),60~79岁464人,80岁及以上30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儿童组调查:7岁组乳牙龋均达到3.78,患龋率83.33%;13岁以下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认知和教育,家长在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方面总知晓率为69.08%, 但对“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刷牙部位为内外咬合面”、“应选择含氟牙膏”等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2.95%、46.96%、31.34%);在儿童口腔保健行为方面,“儿童剔牙选择牙线”的正确率为22.59%,儿童“睡觉前不吃零食”的正确率为79.20%和儿童“不应经常喝碳酸饮料”的正确率为72.32%;在儿童口腔保健态度方面,家长具有积极的态度,但对于“是否需要给儿童添加特殊食品增进牙齿健康”方面,家长的意识相对较低,正确率为49.82%。大学组生调查:对于牙菌斑、牙结石和牙线的知晓率较低,经常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和定期洁牙的只占1.70%、12.700%和26.0%。成人方面:根据口腔门诊调查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和每天坚持早晚涮牙的就诊人数仅有34.60%,有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十分淡漠。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口腔黏膜与牙周病检出率较高,牙缺损与缺失也比较大,修复率却不是很高。
4.评估调查结果
2015年4月再次对调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口腔保健行为态度均有所上升。儿童组:家长在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方面总知晓率89.01%,“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刷牙部位为内外咬合面”、“应选择含氟牙膏”等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69%、96.18%、99.12%;在儿童口腔保健行为方面,“儿童剔牙选择牙线”的正确率72.85%,儿童“睡觉前不吃零食”的正确率93.14%,儿童“不应经常喝碳酸饮料”的正确率90.36%;在儿童口腔保健态度方面,“是否需要给儿童添加特殊食品增进牙齿健康”正确率为87.62%。大学生组:对于牙菌斑、牙结石和牙线的知晓率有所上升,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和定期洁牙的提高到40.55%、51.91%和68.58%。成人组:正确刷牙并每天坚持早晚涮牙为80.30%,但定期口腔检查还是不能有效落实。老年人组牙周病检出率与前基本持平,但由于牙缺损和牙缺失严重,修复率不是很高。
5.薄弱环节和效果评估
从基线调查可以看出,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口腔保健意识不强;对口腔疾病形成的原因不很清楚;大人对孩子乳牙的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乳牙是要更换的,没必要去治疗它,对孩子口腔教育和卫生习惯养成也不足;对于口腔医生的治疗建议执行力不足。从效果评估结果看:家庭成员做到每人每天早晚刷牙(包括6岁以下儿童),在4.7世界卫生日、6.1儿童节、9.20爱牙日参加健康教育讲座,掌握《家庭口腔健康手册》内容,综合平均分达81分,但是每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健康检查只达到99.5%。其他方面“刷牙不少于3分钟”、“刷牙部位为内外咬合面”、“应选择含氟牙膏”、“睡觉前不吃零食”、“不应经常喝碳酸饮料”提升较快,但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洁牙的执行力还是比较低。这虽然与自身的主观原因有关,另一个客观原因也是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口腔医生严重匮乏、等候时间长,上班制度(周末休息)与在校生、上班族有冲突,二三级口腔医院人满为患、治疗费时、疗程较长等等,阻碍了人们去口腔医院治疗的愿望和脚步。
6.推广和应用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从母亲怀孕、孩子出世、成长过程贯穿人的一生。以家庭医生为纽带,建立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医院为依托,形成社区-家庭-医院紧密相连的干预模式是今后口腔保健发展的新趋势。(1)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此阶段家长是很好的启蒙者和监督者,家长的行为与态度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2)充分利用社区牙防医生在学校对幼儿园和学生口腔的普查普治,通过设置简易口腔门诊对龋齿进行治疗,对适宜人群(幼儿园儿童、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腔疾病干预(窝沟封闭、涂漆),在源头上有效阻止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发生。(3)定期和随时相结合传播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由口腔专业人员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健康讲座,了解口腔疾病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情况,了解与口腔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治病因素,让社区居民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方法解决口腔问题。(4)社区医院实行预约制度:由家庭医生预约病人定期口腔监测或口腔病治疗(洁牙、正畸治疗、固定义齿、大复托),减少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病人口腔病治疗的依从性。(5)在学校开设相应的口腔保健课程,由卫生老师或请专业的口腔医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6)形成社区-家庭-学校口腔保健的氛围,大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定期发放口腔保健资料,提高居民知晓率。家庭医生作为社区的“健康小卫士”应积极引导和督促,形成良好的社区家庭口腔保健氛围。另外,应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定期监测列入儿童保健制度中,就像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一样,有制度和体制的双管齐下,居民的口腔卫生状况会良好转变。
【参考文献】
[1]景欢,吴也可,可慧,等.大学生健康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的调查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1):20-27.
[2]李涛,王胜朝,程小刚,等.西安市无龋和有龋中青年人群口腔健康行知因素的对比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47-50.
论文作者:赵彩平,成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口腔论文; 儿童论文; 健康论文; 社区论文; 卫生论文; 口腔疾病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