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现状论文_楚召旭,姜新杰,陈志君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现状论文_楚召旭,姜新杰,陈志君

上海中冶医院心血管内科 上海 200941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目前我国最高发慢性疾病,也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几类疾病,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之,上述疾病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也随之被人们所认知。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人们发现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后评估上存在很大价值。本文将综述如下:

1.尿微量白蛋白概述: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它是中分子量的蛋白质,并且它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在正常的肾小球基底膜上存在天然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这使白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不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且近端小管会重吸收白蛋白,所以正常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的白蛋白,而在一些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下,引起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尿液中白蛋白量即增加。临床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是诊断尿微量白蛋白的“金标准”,一般正常值在20mg/L以内,达到20mg/L-200mg/L范围,就称为微量白蛋白尿。但由于门诊留取24小时尿干扰因素多,随机尿测定又易受尿流量影响,而每日肌酐的排出是恒定的,所以目前临床常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来作为常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手段,比值达30-300mg/mmol为微量白蛋白尿。

2.心脑血管疾病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2.1高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6%、34.1%与9.3%,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27.4%[1]。而在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研究中,通过对2200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率达53%-71%,且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更高[2]。在一项小样本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显示[3],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明显增高,且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高血压的疾病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原因可能为高血压造成肾小球内高压,损伤肾小球基底膜,破坏其屏障功能,进而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减退,最终致尿白蛋白的排出量增加;另外高血压可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激活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并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如转化生长因子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血栓素 A2 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释放,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结构损伤,最终产生尿微量白蛋白。在国内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显示[4],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存在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组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地处于过重负荷,导致肾内血管阻力增高,肾血流减少,弥散性微血管病变等,虽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可维持正常,但促使更多的白蛋白丢失,白蛋白穿过基底膜形成尿微量白蛋白[5]。也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随着血压变异性的增高,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增加[6]。一项针对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7],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左心室肥厚独立正相关;当尿白蛋白还处于较低水平时,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已经显著升高(死亡危险性增加1.9%),随着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10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8-9],伴有尿微量白蛋白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未合并尿微量白蛋白的高血压患者高4倍,此预测作用独立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年龄和肥胖等危险因素之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冠心病与尿微量白蛋白:

多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胰岛素水平等密切相关[10]。相关研究证实[11],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就是尿微量白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标志是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动脉硬化的出现与发展中,血管内皮紊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关系,那么就可以被解释为为何尿微量白蛋白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近年国内研究报道,尿微量白蛋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评估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2]。有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其发生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概率越大,通过对该项指标的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潜在性病变,为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证据[13]。也有研究显示[14],随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逐渐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肾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引起肾缺血改变,使肾小球漏出的蛋白明显增多,出现微量蛋白尿,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反应。因此微量蛋白尿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是系统性血管损伤的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2.3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

从上述文章中可以看出,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5],急性脑梗死的最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尿白蛋白尿排泄量增多是动脉病变的早期预警信号,可从侧面反映动脉硬化及血管损伤。而且,动脉硬化及血管损伤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16]。国内有研究证实[17],脑梗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尿肌酐均高于正常人,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微量白蛋白与尿白蛋白/尿肌酐升高。也有研究发现[18],脑梗死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与脑梗死尿蛋白正常患者比较,前者病情重、预后差、复发率高。尿微量白蛋白促进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为:(1)有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的内皮功能及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致脂质进入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2)在许多急、慢性疾病中,尿微量白蛋白与各种炎症刺激引起的补体激活,巨嗜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内皮激活等有关。故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以延缓和控制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Wang,et al. 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April 3,2014.

[2]蒋居辰.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117-118.

[3]周俏苗.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疾病研究[J].海南医学,214,25(21):3189-3190.

[4]单海燕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炎症因子、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4):337-339.

[5]金雅丽,张倩辉,郭艺芳.微量白蛋白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3):283-6.

[6]李艳,白起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3):91-92.

[7]王晓燕,张辉.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8):846-848.

[8]张勇军.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2,20(9):149-150.

[9]黄昱刚,陈晓明.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48-49.

[10]马贺,任志亮,张国珍.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变化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4.

[11]陈湘桂,仇昌智,刘醒存.冠心病不同胱抑素 C 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609-611.

[12]韦景勇,韦德新.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33-34.

[13]林召,刘发全,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6):100-102.

[14]尹金泉,尿微量白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61-762.

[15]Madden JA.Role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plaqu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12,79(13):S58-62.

[16]肖颖秀,张俏忻,庄伟端,等.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3):285-287.

[17]佟力平,急性脑梗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变化[J],山东医药,2015,55(30):76-78.

[18]冯小芳,黄立宏,黄流清.尿中微量白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复发的关系[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5):277-279,293.

论文作者:楚召旭,姜新杰,陈志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现状论文_楚召旭,姜新杰,陈志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