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
大豆重迎茬地块,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进行精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法,改善大豆生育环境。另外普通大豆种衣剂拌种后,药效只能维持15~25天,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尤其在地下根部受害以致死亡的情况下中耕培土措施更为重要,以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能及时补充肥、水,否则造成无侧根使幼苗死亡。
二、发病症状
根腐病以幼苗期为害为主,病株矮小,下部叶片变淡黄色,根瘤和须根减少,在主根及茎基部常见黄白色霉状物,土壤通透性和栽培条件差的地块发病重。镰刀菌根腐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大豆根系引起的根腐病,从幼苗到开花前期为害为主,病株矮小,叶片从下往上逐渐变黄,叶片由黄变褐色枯死,根瘤少,侧根和须很少,主根表皮破裂,变红褐色,表皮组织坏死,严重时全株死亡。丝核菌引起的苗立枯和茎、荚病斑表面都缠绕白色菌丝,后期生出褐色米粒大小的菌核。疫霉根腐病:又称大豆疫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病斑初期水渍状,侵染后迅速发生腐烂。.四种病菌都能常年在土壤中生长,一般只侵染衰弱的大豆。
三、侵染循环
在收获过程中发现混杂在种子中的土壤颗粒和病株死体,带有活的疫霉菌。大豆植株感病后,在根内形成大量的卵孢子,此卵孢子抗逆性强,可以在土壤里和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卵孢子打破休眠而萌发,长出芽管,发育成菌丝和孢子囊,当土壤积水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通过土壤中的流水传播。游动孢子被吸引到发芽的种子及根的渗出液周围,并聚集在根组织上休止,然后萌发产生压力胞穿透寄主表皮,并在寄主细胞间通过吸器从寄主组织中吸收营养而生长。疫霉菌侵入寄主根部,根系受侵后,病菌向上扩展至茎部和上部侧枝。
四、发病条件
大豆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组织上越冬,还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因此土壤和病残体(病根)是此病的初次侵染源,当大豆种子萌发后4-7d即可侵染胚根和胚芽,虫伤和其它自然孔口有利于病菌侵入。由于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的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加之大豆连作地块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因此,大豆连作年限越长,块根腐病发病越重。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较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发病轻,土壤肥沃地较土壤瘠薄地发病轻。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垄作栽培的大豆比平作栽培的发病轻,大垄栽培的大豆比小垄栽培的大豆发病轻。
五、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及种子检疫。可选用发病轻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品种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通过种子检疫避免种子带菌,选用分枝系列抵抗力强抗病品种,尽量选用一些抗病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好的品种生长快、植株强壮、生命力强、自然对于一些病菌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强。发病地块杜绝自留种子。选用无病种子,增加播量。对于重迎茬地块,要确保豆苗株数,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减轻减产幅度;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比正常大豆增加8%~10%播量,并提高播种质量,增加保苗株数。
2.合理轮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严禁大豆重迎茬。
3.垄作栽培。垄作有利于降湿,增温,减轻病害。
4.适时晚播。适时晚播发病轻,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并注意播深为3-5厘米,不能超过5厘米。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病情。及时翻耕、平整细耕土地,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为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
5.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应用多元复合液肥进行叶面施肥,弥补根部病侵吸收肥、水的不足。
6.药剂防治
6.1种衣拌种。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1.5%,可以预防根腐病和潜根蝇。
6.2混剂拌种。用多福混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4%药剂进行湿拌,为了增加附着性,可用聚乙烯醇液做粘着剂。
6.3适乐时加阿普隆拌种。每100千克种子用2.5%适乐时150毫升乳油加20%阿普隆40毫升拌种。由于药剂拌种后,药效只能持续15~25天左右,一定要采用中耕培土措施,以利于侧生新根形成,以便及时补充肥、水。
6.4药物治疗。已发病的田块,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或喷施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配合比例是小叶敌400~500倍液、2%万佳丰水剂3000倍液、尿素150~200克/亩、磷酸二氢钾100~150克/亩,2%菌克毒克用量为50毫升/亩。(1亩=667平方米)1.合理轮作: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与玉米、小麦等非豆科作物进行四年以上的轮作。清除病残体,深耕灭茬,减少菌源。发病重的地块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低洼易涝地块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铲趟,增温放寒,减轻病害。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促进早熟。采取垄作栽培方式.
论文作者:吴贵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大豆论文; 土壤论文; 种子论文; 孢子论文; 植株论文; 根系论文; 病菌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