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的应用探析论文_李扣珠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人民医院 224200

摘要: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两项指标在糖尿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的确诊患者7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资料7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三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比两组测定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状态下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表现,可以将上述三项指标作为今后对糖尿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状态下血糖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此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存在缺陷或其生物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所导致,它是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第三大慢性病,中老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肥胖、乏力、口渴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甚至会出现微血管并发症[1]。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普遍倾向于高脂肪高热量和低纤维,对体内糖的代谢平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是,当机体的内分泌紊乱或出现其他疾病的时候,血糖水平亦会明显上升,使该病的诊断难度加大[2]。本次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两项指标在糖尿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的确诊患者和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7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42例,女性研究对象30例;研究对象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8±1.3)岁;研究对象体重43-79kg,平均体重(56.7±1.5)kg;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41例,女性研究对象31例;研究对象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2.9±1.2)岁;研究对象体重44-78kg,平均体重(56.9±1.7)kg;糖尿病患病时间1-17年,平均患病时间(5.2±0.6)年。两组研究对象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晨起静脉血液5ml,将其中3ml用于空腹血糖水平检测;另外2ml用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再在当天餐后2小时,抽取静脉血液5mL,用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检测。采用我院现有的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对血糖水平进行测量,用酶法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量[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鉴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在出现之初相对较为隐匿,不会有明显的血糖增高现象,故在临床诊断过程常会发生漏诊,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传统方法是对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进行测定,该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充分反映。但是近年来研究结果认为,此方法在糖尿病的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单纯应用可能会导致出现误诊或漏诊[4]。

空腹血糖是空腹状态下测定得到的血糖值,常对患者机体的胰岛素分泌情况进行反映。临床上以空腹血糖水平作为最常用的一种糖尿病筛选标准,此方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简便易行。单次检测结果如果达到6.1---6.9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如果空腹血糖单次大于等于7.0mmol/L,则应该考虑糖尿病。如果2次检测结果均已经达到7.0mmol/L以上,则可诊断为糖尿病。在实施此项检查的时候,患者不能吃早饭、不能运动且应该绝对禁止服用能够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的药物。但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受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扰相对较大,患者在检查前进食,或出现了其他的应激反应皆容易导致临床诊断的误诊[5]。

近年来在糖尿病诊断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该项指标可对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进行客观反应。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发生结合反应之后得到的一种产物,且结合反应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它与血糖浓度水平成正比例关系,而且受空腹、饮食、胰岛素使用等多项因素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小。血糖浓度水平较高的时候附着于其上的蛋白质量会明显增多,进而使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水平明显增高。临床上常用的检测其浓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阳离子交换法、亲和层析法和等电点聚集法等。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缬氨酸残基发生缩合反应而成,形成希夫碱再分子重排。它可对患者体内稳定的血糖含量进行更加客观的反映[6]。

总而言之,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状态下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表现,可以将上述三项指标作为今后对糖尿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乔俊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4):164-165.

[2]Hu Y,Liu W,Chen Y,et al.Combined us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A1c in the screening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Acta diabetologica,2010,47(13):235-236.

[3]沈雄文.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作为2型糖尿病初筛试验评价[J].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15(14):106-107.

[4]陈敏.福州地区自然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20(17):120-121.

[5]王庆美,邓演超,李全双,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233-2234.

[6]邓演超,李全双,关建华,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11):1714-1715.

论文作者:李扣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的应用探析论文_李扣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