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PAC心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主任论文,心态论文,PA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心态结构和恰当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威信和工作绩效,而且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班主任的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
加拿大精神分析专家贝尔尼(Berne)于60年代提出了“P、A、C分析模型”。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种心理状态:父母心理状态(Parent)、成人心理状态(Adult)、儿童心理状态(Child),简称PAC分析。
父母心态是权威的、教诲的,对待别人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以权威和优越感自居。在行为中常常表现出命令式的作风和主观武断的态度。成人心态是理智的、逻辑的,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其行为表现冷静、谨慎、理智,待人民主、平等。儿童心态是情感的、感觉的,以情绪化为主要特征。其行为表现幼稚、依赖、无主见、任性、冲动。
在每个人身上,三种心态的比重并不相同,因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具体到班主任身上,不同的心态结构也表现不同的行为特征。班主任的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如下表:
PAC 行为表现
高低低 教训学生,控制学生,限制学生,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
老实听话,只抓纪律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漠不关心.
高低高 喜怒无常,对学生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支配欲和虚荣心
都很强,既希望指挥、控制学生,又渴望得到学生的颂扬.
低低高 在学生面前和蔼、随和,有吸引力,很讨学生的喜欢,但不
能坚持原则,幼稚、冲动、随心所欲,情绪化行为多.
低高低 客观、理智、实事求是,公事公办,工作刻板,缺乏灵活性
,对待学生严格、冷漠,在学生面前只谈公事不谈私事.
高高低 能够从父母心态过渡到成人心态,对待学生既严厉又关心,
严格要求与悉心呵护相结合,严中有爱,严中有理.
低高高 能够所成人心态和儿童心态很好地结合起来,既理智、客观
、坚持原则,又活泼、随和、具有灵活性,在学生面前和蔼
可亲.
二、班主任的PAC心态转换及其角色扮演
每一种心理状态都不是绝对的好或绝对不好。父母心态有权威、主观的一面,也有关心、爱护的一面;成人心态有客观、理智的一面,也有刻板、冷漠的一面;儿童心态有幼稚、冲动的一面,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人的心态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调整的。班主任应当根据工作内容和场合的变化,随时进行心态转换,并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成人心态为主,用成人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教师角色。在学校内、教室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此时,班主任必须客观、理智,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父母心态为主,用父母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父母角色。这里所说的父母心理特指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一面。在宿舍里,食堂内,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当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的饮食起居、吃穿住行医挂在心上,尤其是在学生生病时,班主任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自觉的、普遍的、持久的、细致的。
在娱乐环境和娱乐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儿童心态为主,用儿童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朋友角色。这里所说的儿童心理特指天真、活泼、真挚、可爱的一面。在操场上、公园里和自然界,在娱乐活动中,班主任应当像儿童一样天真、活泼,暂时放弃教师角色和父母角色,把自己融入到广大学生之中,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大朋友。此时,班主任应当同学生一起玩、一起乐,甚至可以故意挑起“事端”、“惹是生非”,使自己和学生的心理都能充分放松,玩得尽情尽兴。
三、班主任的PAC心态失衡及其自我调节
班主任在工作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态失衡的现象,常见的心态失衡现象可分为三类:心态错位、心态错对和心态结构僵化。
班主任的心态错位是指班主任在一定的场合下,表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班主任的心态错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正规场合表现出儿童心理和行为。如有的班主任在校内和学生称兄道弟;有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敢严格要求,对违反纪律的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在非正式场合表现出成人心理行为或父母心理行为。如有的班主任在唱歌、跳舞、踢球等活动中,过于拘谨,生怕自己唱不好、跳不好、踢不好,不能参与其中;有的班主任在旅游、爬山、游泳等活动中,生怕学生出问题,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学生保护过度,限制过多等等。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应当与环境相适应。
班主任的心态错对是指班主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采取了与对方心态不协调的应对方式。班主任的心态错对主要有四种情况:一种以父母心态对父母心态。某些领导者或教师,在不了解本班实际的情况下,对本班妄加评论,采取家长作风,班主任也以同样的态度回敬;一种是以儿童心态对儿童心态。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缺乏理智、不足时,自己却不能接受,为了维护本班的利益而极力与之争辩;一种是以儿童心态对成人心态。别人冷静、理智、实事求是,自己却任性、无主见、感情用事。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方表现出父母心态或儿童心态时,班主任应以成人心态与对方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班主任的心态结构僵化是指班主任不能随机制宜地转换自己的心态,而是固守某一种心态结构不变。从静态角度分析,上表所列的前四种心态结构均不可取,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是可取的;从动态角度分析,任何一种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心态结构都是不可取的。如对学生关心、爱护固然是正确的,但爱而不严,就会袒护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从父母心态过渡到成人心态,爱严相济。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正确的,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却要求班主任要批评从严,处理从宽,即从成人心态过渡到父母心态,严爱结合。班主任与学生交往密切、打成一片并不是坏事,但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同玩、同乐的过程中,丧失原则,严重违章违纪便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儿童心态和成人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总之,班主任不应当固守一种心态结构,以不变应万变,而应当始终保持动态的心态结构,以变应变。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当善于自我调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随机制宜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和氛围,能适应对方的心态和需求。这是班主任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威信、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班主任应当掌握的交往艺术和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