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基础教育对中学校长的素质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试论论文,素质论文,中学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第三部分开宗名义地提出“现代基础教育:走向生活的通行证。”顾名思义,现代基础教育是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终身教育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科技文化(科学精神)的教育化、普及化和人格化,它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的现代基础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很显然,现代基础教育在国家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出发,本文仅将现代基础教育界定在中学阶段的范畴,谈谈中学校长在实施现代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六种基本素质。
第一,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三个面向”为现代基础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在现代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作为学校领导集体核心的校长,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校长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现代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功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地、健康地发展,虽然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完成,但更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在探讨昨天的教育与明天的教育的区别时,概括了三句话:昨天的教育,“卓越”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总分第一;明天的教育,“卓越”不是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共同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昨天的教育,是诱导学生在课堂上拼高分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能够获得成功、并且不断获得成功的教育。昨天的教育,是充满作业的劳役和考试恐惧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充满求知的渴望和劳动欢乐的教育。这三句颇有见地的话中,“明天的教育”很显然属于现代基础教育的范畴,这和南师大教科院陈敬朴教授提出的“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追求的是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公民教育的综合系统”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道出现代基础教育的真谤,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有人提出,要给21世纪的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那么笔者认为,每一个中学校长也必须具有“明天的教育”的观念,否则中学现代基础教育则会钻进死胡同,教育这把“双刃剑”只会发挥它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第二,校长领导能力的现代化。现代基础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全面实施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课程结构中的矛盾,教师结构中的矛盾,现代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矛盾,现代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中的矛盾,现代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还是“把教育推向市场”的矛盾,现代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中是靠政府行为、社会行为还是靠市场行为的矛盾……不一而足。虽然有些矛盾涉及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问题,需要政府行为加以引导,但是校长毕竟是现代基础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践者,许多矛盾解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基础教育能否得到全面实施和完成。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各种关系,要求中学校长必须具备现代化的决策能力,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全面平衡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具体说来,现代化的领导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1.统率全局的能力。必须具有整体观念,善于掌握和运用带有全局性的眼光去分析现代基础教育的各个基本要素,从空间上照顾现代基础教育的各部分和各方面,从时间上照顾现代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情况和特点,并能驾驭全局,把学校现代基础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良性发展作为思考、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2.果断的决策能力。这是衡量校长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现代基础教育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校长要能够根据学校封闭式的管理系统,从教育过程反馈的信息中看出问题的实质,当机立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选择最佳方案,及时纠正编差,调整思路,使学校的现代基础教育始终是良性发展。
3.民主科学化的组织能力。实施现代基础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精诚团结和通力合作,因此,在实施校长责任制的前提下,校长必须运用民主、科学的方法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并能够以民主的体制团结群众,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去吸引群众,保证学校实现现代基础教育目标的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良好的业务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基础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综合系统,是教育中的本中之本。它在整个国家教育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因此,校长还必须是教育上的行家里手,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
1.校长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校长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校长的立身之本。
2.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研究教育科学理论,懂得实施现代基础教育的办学规律及教学规律,并能运用理论进行理性思考,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育得失。这是校长的人格魅力所在。
第四,能够用市场机制激励教师。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完成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有开拓精神的校长,应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作机制引进到教育市场中来。传统的观念认为,将市场机制引进到教育中来就是竞争,通过考试比分数的高低、比升学率的高低来体现所谓的优胜劣汰,这是一种很狭隘的理解。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将市场机制引进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资源还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借鉴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粗放型教学向集约型教学转变,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量大的效应;实行效果优先、兼顾公平的结构工资分配制度,以此来激励教师,搞活教育,实现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
第五,加强与教职工的感情沟通。实行校长负责制,其优点自不必说,但由此会形成权力的过分集中,造成校长个人专断,容易脱离群众,与教职工缺乏感情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情具有动力功能,即感情对人们行为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一个真正事业型的校长,会主动、积极地加强与教职工的感情联络。曾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说过:“校长室就是教职工的俱乐部。”作为校长,应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全体教职员工所从事的事业的最基本的核心,把沟通感情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在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校长应该办事公道、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还应该在政策和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全体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基础教育事业中来。
第六,校长队伍的年轻化。从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任务、意义可以看出,现代基础教育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事业,校长队伍的年轻化是顺利实施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年轻人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富有创新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一个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开拓型的年轻校长,更能够准确地把握现代基础教育的时代脉搏,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顺利地完成现代基础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