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汉儿童(7岁16岁)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海南省黎族和黎族跨文化心理之一_黎族论文

海南黎汉族儿童(7-16岁)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①——黎族跨文化心理研究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黎族论文,汉族论文,海南论文,智力论文,跨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运用瑞文测验(CRT)对海南黎汉族儿童(7-16岁)智力发展现状、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黎族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

根据《史记》等古籍记载及出土文物考证,黎族先民属于我国古代越族的一支——南越大支系。黎族族称大致始于唐宋,为“俚”音演化而来。据199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反映,黎族人口为1019503人;占海南总人口(6557482)的15.5%。因居住地域不同,黎族内部在语言、习俗、服饰、编织物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有五种不同称谓——赛黎、杞黎、侾黎、润黎、美孚黎。其中侾黎在黎族中人口最多。

从1988年4月,海南建省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六年多来,海南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特区经济有超常规的发展。我们对海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黎族跨文化心理研究,就是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基础建设之一。智力发展研究是本研究项目三个子课题之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海南黎族儿童(7-16岁)智力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二、比较海南黎族和汉族儿童(7-16岁)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比较海南黎、汉族儿童与全国汉族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分析差异原因和相应对策。

五、填补海南黎、汉族儿童(7-16岁)智力发展状况的心理学研究空白,为海南省教育改革和人口素质研究提供依据。研究对象

本研究年龄范围为7-16岁黎、汉族在校儿童,每岁为一个年龄组(年龄中数为该岁6个月左右)共10个组,每组不少于30人,总样组661人(黎、汉族各半)。

因样组规模相对全域比率甚小,考虑到5种黎人的比率差异,故以占黎族人口大多数的侾人居住区为主随机抽样,同时也兼顾其它黎人。我们重点在东方、琼中两县(东方为侾黎聚居区之一,琼中为杞黎聚居区之一),在黎族小学、中学严格按年龄要求,尽可能与年级对应抽样。东方为每年龄组20人(男女对半),琼中为10人(男女对半)。同时,在上述两县对等抽取汉族儿童30人为对照组。因海南省未设地、州级行政机构,纯粹的城市(县城)民小、民中少见,故我们的取样地以农村(镇小、镇中)为主。

资料收集时间为1994年6月15日-1994年11月9日完成。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大心理系修订(1987-1988年)的瑞文智力测验(CRT)为工具,对上述选定样本施测。测试过程按施测细则进行。因黎族学校采用汉语教学,所以,施测指导上无语言障碍。结果分析

一、海南7-16岁黎,汉族儿童智力发展总趋势

(一)原始均分显示的智力发展趋势(图1)

图1、各年龄组原始均分比较

表1 海南黎、汉各年龄组原始均分、标准差及差异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P<.05

* *:P<.01

表2 海南黎族各龄组CRT原始均数与全国CRT(农)常模差异显著性检验

*:P<.05

* *:P<.01

表3 海南汉族各年龄组CRT原始均分与全国CRT(农)常模差异显著性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P<.05

* *:P<.01

1.海南黎族7-16岁儿童各年龄组原始均数(图1表1)表明,智力发展随年龄呈渐增趋势。但各年龄组发展速度不均衡。一般而言,发展速度先快后慢。智力发展曲线的形态与全国农村常模和海南汉族7-16岁儿童基本一致。

2.黎族7-16岁儿童智力大致呈阶梯状发展。有一个快速增长期,即7-11岁,随后发展趋缓,逐渐低于同期同地汉族儿童水平。

(二)海南黎、汉族7-15岁儿童原始均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从表1可看出,除13、14岁组黎、汉族儿童CRT原始均分有显著差异(t=4.17,P<.01;t=2.52,P<.05)外,其它年龄组原始均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2.从表2可见:海南黎族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原始均分与全国农村儿童各年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3.从表3可见:海南汉族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原始均分与全国农村儿童各年龄组(除13、14岁组外)都存在差异或显著性差异。

二、各年龄组团体智商发展趋势

透过图1表1海南黎族各年龄组原始均分,我们已看到,海南黎族7-16岁儿童智力发展的大致趋势和特点。表4所展示的是海南黎、汉族7-16岁儿童原始均分在全国农村CRT常模中相对百分位和离差智商,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原始均分的涵义。

表4 海南黎、汉族各年龄组原始均分在全国CRT(农)常模中的P.IQ

从表4可见,海南黎族儿童各年龄组团体智商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的趋势不太明显,团体智商吐不规则变动;与同地黎族相比,汉族儿童的团体智商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其原始均数12、13岁组接近全国农村常模,在14岁时超过了全国农村常模(50.6);尽管海南黎族儿童团体智商变动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动,但从基本趋势来看,从12岁以后,其团体智商基石稳定在86左右,降幅和升幅都不大。从总体来看,黎族儿童团体智商低于全国农村常模,但在7、8、9、10、11岁这五年中,却高于同地区汉族儿童的团体智商,12-14岁之间,汉族高于黎族,但幅度不大。

讨论

一、各民族儿童智力发展具有共同规律。

上述海南黎族7-16岁儿童智力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黎族儿童智力发展与一般儿童智力发展具有共同模式:

(一)海南黎族儿童智力的发展(CRT原始均分)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这说明,智力作为民展的一个侧面同其它发展侧面一样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二)海南黎族儿童智力发展速度的顺序也是先快后慢,这说明海南黎族儿童智力发展速度也存在不均衡性,具有阶段性。

(三)海南黎族70-16岁儿童智力发展曲线(CRT原始均分)与全国儿童智力发展曲线一样,其形态非直线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快速期和平缓期。

二、海南黎族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一)海南黎族儿童与海南汉族儿童的CRT原始均分虽有差异,但总体和8个年龄组(除去13岁、14岁组)无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这与海南黎族在生活、习惯、受教育情况与海南汉族无多大差异有关。海南黎族长期与汉族共处,没有自己的文字,口头语言与海南汉族地方方言通用,且许多学生汉、黎、苗、回同校。即使是民族中学,教学仍以普通话为主。所以,共同主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系统,造就了共同心理,影响着智力的发展。这是海南黎、汉族CRT原始均分无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

(二)黎族儿童在7岁时比汉族儿童智力发展略低,但在随后的几年里(8-11)却比同地同龄汉族儿童智力发展要高(但无显著差异),11岁以后,发展趋缓;而此时同龄同地汉族儿童的智力则迅速发展,在13岁之后,接近和超过全国常模水平。从黎、汉族比较中可见,黎族儿童智力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比汉族儿童早些。

(三)海南黎族儿童的平均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农村儿童发展水平,甚至汉族在13岁以前也低于全国农村儿童水平。但13-14岁以后,汉族超过全国农村常模水平,黎族接近全国农村常模水平;这暗示海南黎、汉儿童早期和小学阶段教育状况滞后于全国;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被抽样的学生有关,因为13-14岁的儿童同样面临升学的竞争压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多数是竞争获胜者,这可能并不能据此推算海南黎汉儿童15岁以后的真实情况。

(四)海南黎族7-16岁儿童的团体智商总体低于全国农村常模水平,但在11岁以前高于同地汉族儿童,11岁以后略低于同地汉族水平。表明受共同因素的影响,海南黎、汉族智力发展无显著差异。

(一)海南黎族儿童在智力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 早期发展的关键期、曲线型态等与其他各民族儿童具有共同的规律。

(二)海南黎族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是起点低,快速发展期出现早,但幅度低、次数少;团体智商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的水平。

(三)海南黎、汉族儿童智力发展无显著差异。

(四)环境因素尤其是基础教育质量不高,是影响海南黎族(包括汉族)儿童智力发展低于全国农村常模水平的重要原因。

(五)建议采取早期教育措施,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广大黎、汉族家长素质,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以尽快提高海南黎、汉族农村儿童的智力,为大特区建设准备下个世纪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本研究是国家教委“八·五”社科规划项目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个子课题之一。项目负责人杨劲生,总课题组成员:杨劲生、原献生、梁广、卢芳丽、彭茹静、朱爱民。方案设计:杨劲生、原献学。实施:原献学、梁广。执笔:原献学。感谢东方县民族中学、八所镇中学、屯头小学、尖锋小学、琼中县湾岭中学的师生对本研究给予的大力支持。

标签:;  ;  

海南黎汉儿童(7岁16岁)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海南省黎族和黎族跨文化心理之一_黎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