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352100
【摘 要】目的:分析宁德地区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息肉发生与中医证型关系。方法:选取宁德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门诊与住院的慢性便秘结肠息肉患者120例,对其实施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其年龄、中医证型、息肉大小及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便秘患者结肠息肉主要发生在40-59岁和60岁以上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结肠息肉发病率具有上升趋势,60岁以上患者中,以气虚便秘型所占比重较大。中医证型为气虚便秘型占比43.3%,阳虚便秘型占比28.3%,阴虚便秘型占比15.8%,气郁便秘型占比12.5%。息肉直径1cm以上患者中气虚便秘型占比52.1%,息肉复发患者中气虚便秘型占比52.2%,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宁德地区气虚便秘型息肉具有较高发病率,且息肉直径大,容易复发,气虚体质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
【关键词】慢性便秘;宁德地区;中医证型;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结肠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调整,近年来结肠息肉发病率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肠息肉发病年龄广泛,且容易发生癌变,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为了解结肠息肉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治疗优势,本文对慢性便秘结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复发率等特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对慢性便秘患者结肠息肉的防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120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宁德地区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以习惯性便秘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45.2±7.8)岁,其中2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血便症状。
根据这120例慢性便秘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四种中医证型,其划分标准为:①以脾肾阳虚证为主,患者排便困难、大便不干、型寒肢冷、面色晄白、脉沉细或迟,诊断为阳虚便秘型;②患者以气血两虚为主,表现为面色无华、排便困难、神疲气短、脉细无力等为气虚便秘型;③患者阴虚肠燥,排便困难、大便干结、脉滑数、舌红苔黄,则为阴虚便秘型;④患者表现为气机郁滞、胸胁痞满、排便困难、苔白脉细玄、情绪紧张或易怒,诊断为气郁便秘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检查前一天进食无渣流质食物,检查当天应空腹,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两盒加入到2000毫升清水中,与检查前4小时分次服用,直至服完。检查时进镜至回盲部,退镜后对结肠进行全面观察,确定息肉发生情况,并使用高频电切器对其进行切除,采集标准实施病理组织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数据录入电脑,应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差异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表1 不同中医证型结肠息肉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3.讨论
结肠息肉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且近年来结肠息肉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就目前来看,对于结肠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防治主要依赖结肠镜筛查,虽然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具有较高复发率[2],多次镜下高频电切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因此,加强对结肠息肉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3]。
中医将结肠息肉归属于“泄泻”、“肠癖”、“便血”等范畴,大多认为结肠息肉的发生与“阳虚”、“脾虚”等有关[4]。本研究中,通过对宁德地区120例慢性便秘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以气虚便秘者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了43.3%,气虚便秘型息肉主要多发于60岁以上患者,且其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息肉直径1cm以上和复发患者中均以气虚便秘型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气虚是导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且气虚便秘型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其他证型,应对该类型引起足够重视。
总而言之,气虚便秘型是宁德地区最为主要的息肉类型,气虚便秘型息肉发生率高,直径大且容易复发,应加强对该证型息肉的防治。
参考文献:
[1]顾立梅,顾超,夏军权等.结直肠息肉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4):41-43.
[2]刘新波.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5):8-10.
[3]薛晶,林一帆,刘杨等.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2):88-91.
[4]汪浩.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与结肠镜象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1):133-134.
论文作者:高乾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息肉论文; 结肠论文; 患者论文; 宁德论文; 中医论文; 年龄论文; 地区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