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消费特征看旅游发展战略_旅游产业论文

从旅游消费特性看旅游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发展战略论文,特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旅游的消费特征

1.旅游的网络特征

旅游是一个网络型产业,因此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提供必须呈现出网络特征。旅游的网络特征体现在:客源多样化、需求多层次,多服务主体,规模经济性,服务整体性等。

旅游的系统性和网络特征是由游客旅游主导需求下存在多层次需求所决定的。首先,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就存在决策需要的信息需求,如旅游景点信息、线路信息、交通信息、气候信息甚至价格信息等;其次,游客旅行的初始服务大多不是由旅游景点提供的,而是由信息源(如网络、书籍、电视、报纸等广告宣传)、旅行社以及交通部门提供的;再者,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基本需求要得到满足,如吃、住、行,而且这些需求也是由不同的主体提供的;最后,旅游景点也需要提供综合服务,景点只是旅游的核心需求。

旅游的系统性和网络特征还体现在从客源起点开始就存在系统性和网络性。旅游客源是一个分散广阔的消费群体,而且呈现出相当大的异地性和一地一次的消费特征。为挖掘或满足这些分散客源的旅游消费需求,而且将这些游客有规模性地带到旅游目的地,会在客源地形成几个关键的汇聚节点,如旅行社、车站、机场等都具有这种功能,因而旅游在客源地就具有网络特征,并且形成一次汇聚。

旅游的系统性和网络特征还主要体现在旅游区域上。在旅游区域上,各地游客形成最终汇聚,并且产生多种消费需求和多层次消费需求,旅游地以多个主体提供和满足游客的这些多样化需求,就产生了旅游地的系统性和网络性特征。

旅游网络的发展还是旅游的一个较高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从图1旅游系统及旅游网络可以看出,从旅游景点到旅游线路再到旅游网络基本和旅游产品到旅游产业再到旅游经济是基本对应的。

2.旅游的规模经济性

旅游除具有网络特性和网络效应外,还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性。旅游的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性体现在旅游资源属于资源开发或一次性投入开发,相对变动成本较小,当游客达到一定的规模,超过盈亏平衡后,利润增长较快,因而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另外,旅游景点旅游网络的一个节点,与网络系统联系较紧密,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高,规模促动效应也越明显。

3.旅游的成本次可加性

成本次可加性(Cost Subadditivity)也可称为成本弱增性或成本劣加性。它表明由一个主体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的成本小于多个主体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成本方程具有弱增性。严格的成本次可加性(Strict Cost Subadditivity)所要强调的是,在产量区间内的任一产出水平上处处都存在着平均成本递减的情况,其成本函数具有严格的弱增性或劣加性。成本次可加性还可以通过成本函数来表达。如果对任意的产出向量成立,则成本函数C(y)在产出水平y具有严格的成本次可加性。

4.旅游的外部管理特征

旅游的网络特征决定了旅游不完全是单一主体的内部生产,而更重要的是主体外部的业务拓展以及系统整体协调形成的综合性服务产出,即合作产出模式。如果系统的某一个环节产出能力不强,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的各个主体的产出都将受到限制。以当前的“五一”黄金周为例,旅游增长受到最大的制约是交通运输瓶颈,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使很多准备出行的人买不到往返车票或机票,甚至使很多人因交通的紧张状况而干脆放弃了外出旅游的念头,导致旅游增长受到限制,旅游系统生产量不能达到理想水平。

一般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发展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的发展是由组织内部决定的。因此,企业发展速度受企业占有资源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实际上,除了企业内部的决定因素,企业能够发展多大还要受企业外部条件的制约。企业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部资源的能力,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都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企业内部能力决定企业发展速度,企业外部空间最终决定企业发展规模。

对于有着明显的网络特征和外部管理特征的旅游业来说,产业链的建立和不同旅游服务主体的外部扩散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行业在加强市场营销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企业外部的扩散管理。

5.旅游的代理特征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消费来自于客源的需求,旅游景点的经营者往往不能直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而是通过市场代理渠道并经过很多中间过程完成的,如旅行社。这个中间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为“旅游隧道”。

游客的旅游目的只有通过“旅游隧道”才能实现,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大多是通过代理方式完成的(从旅游景点的角度看),所以,旅游具有重要的代理特征。

6.旅游产品的延展性特征

无论是风景游、风情游、娱乐游还是文化游,都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各种人群产生的吸引,因此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吸引力,风景、风情、娱乐、文化只不过是吸引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有鉴于此,这种吸引力不单纯产生在旅游目的上,而且还可以产生在培训经济、会议经济、会展经济等诸多方面,因此旅游产品的延展性是很强的,也是很丰富的。

二、旅游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旅游产品其它延展方式的发展和旅游目的的主导需求是基本一致的,本文仍以旅游为主导核心来进行战略分析。

(1)旅游消费需求逐步增长,消费逐步层次提高

旅游是人类生理和精神需求的一部分,而且处在需求的较高层次。按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种需求只有在其它基本需求满足后,才会由隐性需要走向显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且处在较高的需求层次和需求水平。从高端消费的航空客运数据就可以看出旅游消费的增长特征。

(2)旅游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逐步减弱

旅游既然是人们的一个基本需要,所以就会存在较大的需求,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旅游需要不能立刻和全部转化为现实需求,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制度因素等。

经济因素是推动旅游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旅游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它促进了旅游消费能力的提高。其次,交通在旅游高峰期时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出行问题,其中也包括交通的便利程度和价格因素,对旅游产生一定的制约。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这种制约状况将逐步好转。此外,旅游出行一般需要假日的支持,旅游经济与假日经济的联系最为紧密,而公共假日一般都属于制度安排,所以假日制度安排对旅游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另外,家庭因素、不可预测的干扰因素等对需求弹性较大的旅游经济影响也较大。

(3)旅游系统资源的整合越来越重要

旅游的系统性和网络特征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整合,系统整合能使旅游的整体服务效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所以旅游系统资源的整合越来越重要。

将旅游隧道立起来,就是一个旅游金字塔,旅游点虽然是旅游金字塔上的一颗明珠,但真正爬上金字塔顶峰的是旅游资源的整合者,即是旅行社一类的系统资源整合者,而不是旅游景点。旅游景点虽然是旅游金字塔上的一颗明珠,但需要游客爬上去才能领略得到,所以旅游景点恰恰是处于系统的最底端。

三、旅游发展战略

(1)系统发展战略

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点,但绝不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全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景点的建设只是旅游系统的初期建设,旅游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才是旅游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要从宏观上重视旅游的系统开发战略。

(2)资源整合战略

旅游服务是由多个主体提供的,多个主体之间需要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使整体效能得到更好地发挥,系统内子主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传统观念认为产业链之间的企业关系是协作中的竞争关系。存在协作关系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分工使企业产生了外部需求,由外部需求而产生了外部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供应关系,因为供应关系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双方需要保持协作。存在竞争关系是因为双方的交易必然是在一定的交易价格下进行的,而交易价格产生的双边利益总是此消彼涨,所以双方企业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现代管理思想认为,大部分成本降低或价值增值的机会存在于协作中,同一产业链中的组织应该合作以使最终客户的得到满意,因此它们之间不应该是相互竞争,而应通过合作形成一个优势整体与其它组织竞争。

所以,旅游系统内的关联组织应该从协作的角度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3)扩散管理战略

既然旅游系统内的关联组织应该进行合作,所以旅游系统内的组织主体应该突破组织边界,进行扩散管理。通过企业外部的扩散管理,可以使经济组织之间形成明确稳定的契约关系或合作关系,提高信息对称度,降低市场营销成本,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机会损失。

(4)节点带动网络战略

旅游节点是旅游网络和旅游活动所形成的汇聚或转换地。旅游节点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公司、交通网点、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旅游节点一般是旅游活动的管理和运营中心。旅游网络是由这些节点连成的网络,旅游节点的关联模式和布局基本决定整个旅游的模式和旅游线路,所以旅游节点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系统的发展。

(5)干线带动支线战略

如同节点带动网络的发展一样,主干旅游线路可以带动支线旅游。因此,旅游体系建设首先要选择主干旅游线路的建设,然后以干线旅游的发展带动支线旅游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标签:;  ;  

从旅游消费特征看旅游发展战略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