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1]2002年在《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文中提出本篇论文主要从古诗词教学的实际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古典诗词与音乐之间的有机联系,论证了古典诗词与歌曲音乐相融教学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论述了古典诗词与有关歌曲音乐相融教学的特点及独特价值,并就如何进行相融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论文也为语文教研改革,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密切师生双边互动关系以及利用学生特有的心理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供了一些理论和观念。
邱桐[2]2018年在《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联之中可观溪流大川,一阕之间可感离合悲欢。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轮明月,经久不衰,历时千年仍被世人所传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必然占有一席之地。但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较为遥远,如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成为重要理念,加上部分一线语文教师也开始注意到了古诗词与音乐之间源远流长的联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的方法也就因此应运而生。但就目前的教学来看,一线教师所选择的课程资源主要以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为主,而相较于这两种音乐类型来说,蕴含更多高中古诗词元素的古风音乐则“出场”较少;另外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也尚未有论文将古风音乐作为一种高中古诗词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所以,本文将结合理论以及实践,深入挖掘古风音乐中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资源,旨在为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期为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打下基础。本文主要分为叁章内容:第一章,分析古风音乐与高中古诗词之间的联系。第一节对古风音乐进行了概念界定,并简要阐释了古风音乐的发展历程,接着将古风音乐与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进行对比,彰显古风音乐的特点;第二节挖掘古风音乐中蕴含的古诗词鉴赏知识,包括诗(词)人形象、修辞以及意象;第叁节梳理蕴含高中古诗词的古风音乐,分为“直接将高中古诗词谱曲”和“创作灵感来源于高中古诗词两类”。第二章,分析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对高中教师及学生进行“关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从一线教学中分析可行性;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古风音乐的特点分析其对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辅助作用,论证可行性。第叁章,论证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第一节提出了如何将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不同环节,为一线教师提供古诗词教学的参考;第二节以笔者作词的古风音乐《归园田居》为例,结合两位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探讨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第叁节提出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这一方法对教师的要求。
王雁[3]2016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融入到对外汉语的教学中。近年来,古诗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而来的古诗教学法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随着中老两国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老挝人开始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在老挝学生看来中国古诗很难理解,在汉语教师看来古诗教学也存在着很多困难,采取何种古诗教学法来进行中国古诗的教学是首要思考的问题。传统式的古诗教学法是一种可靠的选择,但吟诵式的古诗教学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吟诵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读诗方式,它在国内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国外的教学中尚且还没得到有效的运用。因此,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的一些教学设想,以老挝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践教学,以此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法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并综述了当前的古诗教学法的研究,同时介绍了教学实践前的调查分析。第二部分为古诗教学法的简介,介绍了传统式、歌曲式、吟诵式的古诗教学法。第叁部分为传统式的古诗教学法的实践案例分析,以老挝初级A班为实践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学过程中观察其课堂反馈,从而得出其利弊分析。第四部分为吟诵式的古诗教学法的实践案例分析,以老挝初级B班为实践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学过程中观察其课堂反馈,从而得出其利弊分析。第五部分为传统法与吟诵法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其中包括了初级A班与初级B班课堂反馈的对比以及教学实践前后老挝学生对中国古诗看法的对比。第六部分为古诗教学法研究的总结与思考,对全篇论文作简要的概述。
彭芳[4]2017年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吟诵风格探究》文中认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民间流传的民谣都为我国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艺术歌曲这类歌曲体裁是继“学堂乐歌”之后,在上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在烽火连天的年代,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创作出属于自身民族的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愿望。音乐家、作曲家自海外留学归来,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形式,谱写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在追求民族文化发展的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类体裁是在作曲家的各种尝试下诞生的,突破传统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古典诗词的吟诵特征发展融合顺应时代潮流,爱国作曲家们,为创作最具中国文化精髓和民族特征的声乐作品,在选词上独具匠心,古典诗词成为了作曲家们歌曲创作选词的宠儿。同时,也掀起了歌唱家们音乐会上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热潮。困扰声乐演唱者们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如何才能把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唱出原汁原味的感觉来?随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探讨也越来越多,涉及的角度与内容不尽相同。有探索其诗词意境的、研究其咬字吐字的、探究艺术特点的、也有研究其创作特点的……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更好地演绎与表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蕴。而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区别于其他声乐作品且最重要的特点:吟诵特征——却没有被研究者们深入挖掘和看重,只作为一个众多文献中很小的点进行论述。近年来,研究者们也逐渐回归到古诗词本身,从古诗词的吟诵特征入手进行更深入、更本真的探索,相关的研究不仅不够全面且屈指可数。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的吟诵特征来论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本文不再是单纯的对某种唱技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技巧研究;更不是某种音乐风格的探究。而是从中国古诗词语言的特点入手,剖析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声调音韵、诗词格律、诗词的情感意境等特点。古典诗词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也有着较深的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典诗词日新月异,从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从律体诗到长短句,在结构上、主题上都日渐改变,但古诗词所独有的意境、音韵、节奏和吟诵性一直从古至今得以完美传承。笔者以古诗词的吟诵特征为立足点,结合字词的平仄韵律与声乐演唱技巧,探索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吟诵特征对其演唱方式和意境表达的影响。明确古诗词吟诵风格:一、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古典诗词饱含文人的思想感情与丰富想象,语言凝练且生动形象,能精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刻画出深刻意境;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字数有变化,但要求平仄、音韵和谐,断句有节奏,语言深具音乐美,吟诵起来须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叁、有律有调、吟唱自如。在音韵的结合和调式上有这严格的规范和并不死板的变化发展变化,诗词押韵必不可少;诗词吟唱总有音乐相伴,都曾入乐演唱。以五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例,阐述了从诗词的音韵格律、情感意境入手,同时结合音乐创作中的吟诵风格,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对情感处理恰如其分,不过分渲染,将歌曲富有意境地演绎出来。力求在演唱中完整地呈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董晓燕[5]2015年在《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积淀着许多经典的民族文化,而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的古诗词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表现,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主动的“开采”它,并以一个有效的“开采”方式去挖掘这块宝藏的真正价值。此外,小学语文课标也提出了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教学要求,但作为民族文化启蒙的古诗词,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通常以讲解诗词含义、朗读背诵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诗词的教学效果。因此,鉴于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和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将“比较阅读”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以解决当前的有关问题。比较阅读是运用比较法对具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进行求同或求异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归纳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丰富教学实践。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又是以“同主题单元、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等形式编排了不同的课文,所以这为比较阅读在诗词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比较的范围,比较点的确定,比较方法的运用出发,结合教师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片段对比较阅读的应用进行论述。因为本文是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参考,并希望比较阅读是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此外,小学生经典诗词的学习不能仅依靠课内有限的古诗词,所以结合上述原因确定了课内古诗词比较和课内、外古诗词比较这两种范围。其次,诗词鉴赏时因思考角度的不同可能会存在很多比较点,但本文比较点的选取主要是在诗词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题材、意象等比较点,且对相关比较点进行了分析。基于小学生学习经验等原因,本文选取了求同和求异两种比较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诗词间的异同之处,以把握诗词的特点,提高诗词学习的效率。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对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教学思路,如熟读古诗词,增强语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找出共性,根据比较点对古诗词进行求同或求异的比较等。针对比较阅读的应用,本文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好“比较”的资料,如比较点要以教学情况灵活选取等。总之,比较阅读与古诗词教学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前诗词教学的某些困境,但也要重视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期望本文所提的教学建议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而使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顺利进行。
苏艳[6]2011年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古诗词教学也是高中阶段的传统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的给予了新定位,也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中古诗词的编写各具特点,各有弊病,实际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应对措施。处理好高中古典诗词有效教学教材架构的叁大关系即必修教材选编古诗词教学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关系,苏教版初中古诗词教学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与过渡,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与高考诗歌鉴赏能力考查的对接,为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前提。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整合的基础上,既尊重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又融通古今的鉴赏方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穿越语言,突破技法;字句推敲,迁移比照;吟咏诗词,音韵动心;诗话评论,巧借慧眼;扣住意象,再现情境;传承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祖传解诗法宝;追寻文化场景与文学母题的流变;以写带赏让学生在实践中反观,以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收获诗意人生。
沈丽玲[7]2013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歌曲资源的研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学科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把握好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深化中学历史教学。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源、影视资源、乡土资源等日益受到重视,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也不断深化。但是,相比之下,歌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发运用歌曲资源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缺乏深度和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发和运用歌曲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是想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歌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发和运用歌曲资源应遵循的原则;二是想从实践上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为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着重从理论层面阐述歌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通过分析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来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歌曲资源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即为后面叁章,主要从实践层面论述歌曲资源的应用,涉及歌曲资源的搜集、歌曲资源的选择以及歌曲资源的运用叁个方面。其中,前两章——歌曲资源的搜集和选择是为第四章歌曲资源的运用做准备的。第四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歌曲资源运用的叁种方式,即基于歌曲的课堂教学、基于歌曲的研究性学习、基于歌曲的作业设计;然后上升到理论层面,总结了歌曲资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时应注意一些的问题。
周凤丽[8]2013年在《叶嘉莹“兴发感动”说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先生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融合中西方理论而创立的诗词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缪钺先生明确指出了“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内涵为:“叶君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而言词表达于物,又借助于辞采、意象以兴发读者,使其能得相同之感受,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是之谓诗。故诗之最重要之质素即在其兴发感动之作用。”本文受此启发,由“兴发感动”说切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在弄清“兴发感动”说之内涵、成因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兴发感动”说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及“兴发感动”说在小学古诗词中的应用。全文共四章。第一章,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笔者主要从小学语文现行教材现状、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现状和教师教学小学古诗词的现状来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较多问题。第二章,“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内涵。简单的论述了兴发感动说产生的原因、表现方式、叁个层次、评判标准。粗略的介绍了兴发感动的主要理论。第叁章,“兴发感动”说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兴发感动”说体现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兴发感动”说能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第四章,“兴发感动”说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是本文的重点。结合“兴发感动”说的一些理论内涵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兴发感动”说有两个评论诗歌的重要标准,即“能感之”和“能写之”。笔者重点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从“能感之”角度提出的教学方法有第一节增加体验,积累感发;第二节创设情境,引起感发;第叁节读者创造,展开想象;第四节加强吟诵,体会情感;第六节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第七节以诗解诗;从“能写之”角度提出的教学方法有第五节读者创造,抒发感动。
徐旭[9]2018年在《小学中高年段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部编教材中加大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篇目。诗是意象的艺术,古诗中每一个玲珑剔透的意象都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因此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结合新课改的学习理念,通过对诗学意象理论的梳理,明确意象的内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意象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小学中高年段古诗词中意象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小学中高年段古诗词中意象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是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二是第一章,这一部分主要论述意象理论及其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梳理了诗学上意象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组合方式,为第二、叁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是第二章,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意象内涵的了解,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发现主要存在意象教学没有基于学情、由象到意缺乏引导,以及很少运用到意象组合的规律等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是第叁章,这一部分主要从叁个维度提出小学古诗教学的建议,首先教师在课前如何运用语法正确地捕捉意象,利用意象的分类找全意象,根据意象组合的时空设计鉴赏诗歌。其次教师在课中利用多媒体和讲演对话的形式,基于意象创新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于惊异中激发想象。最后教师在课后通过创新作业反馈形式,利用意象激疑,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
张晓娟[10]2010年在《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文中研究说明1949——2009是中国弦乐史研究取得重要发展的六十年。回顾这六十年间中国弦乐史研究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弦乐史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特征,探寻其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从中认识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这对当今与未来的中国弦乐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弦乐史研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阶段、类型、特征、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对1949—2009这六十年间“中国弦乐史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文章主要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首先,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分1949—1979、1979—2009两个阶段对这六十年间“中国弦乐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纵向的梳理,从“独奏音乐研究”与“合奏、重奏音乐研究”两个方面对“中国弦乐史研究”在两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论述,并从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弦乐史研究”的阶段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次,从“中国弦乐史研究”的叁种主要类型入手,通过对中国弦乐史的部类研究、分段研究、专题研究的代表专着、论文的整理、分析,展现它们各自的发展现状,总结这叁种类型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再次,从学术研究、学术队伍、学术思想叁个方面对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来的主要特征作初步的总结。最后,分别就中国弦乐史研究与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关系,中国弦乐史研究与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关系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D]. 王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古风音乐融入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邱桐. 贵州师范大学. 2018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法研究[D]. 王雁. 广西民族大学. 2016
[4]. 古诗词艺术歌曲吟诵风格探究[D]. 彭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17
[5]. 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董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6].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D]. 苏艳. 苏州大学. 2011
[7].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歌曲资源的研究初探[D]. 沈丽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8].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D]. 周凤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9]. 小学中高年段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研究[D]. 徐旭. 江苏师范大学. 2018
[10]. 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 张晓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