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珍 广州市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 广东 佛山 528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佛山市人口的流动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导致本地的生源渐渐减少,外来生源日渐增多,面对这样的现象各个学校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要求学校应该构建出一套适合新市民子女良好发展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有效解决新市民子女所面临的就学困难,还能够促使新市民子女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和接受正规性的义务教育,更好地促使教师能够乐育英才、爱满天下,有效促进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佛山新市民子女的心理辅导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市民子女;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31-01
前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分析能够得出,佛山新市民子女的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健康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将提升新市民子女在心理方面的素质,有效维护新市民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提升和增强新市民子女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能够真正的去接纳这些新市民子女,深刻探究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佛山新市民子女的心理辅导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对于深刻探究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之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重视成功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成功经验是个体完成一定的学习或活动任务后,自我满足的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成功的经验可以满足学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和“我能行”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扬长避短,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个性特征,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课中寻找成功。
二、关注集体力量,锻炼学习意志
班级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温馨、和谐的班级集体,努力培养学生对班级集体的深厚感情,利用班级集体的约束力和集体舆论评价的影响,不断培养新市民学生的健康心理。爱是教师进步和学生成长的源泉。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心理自卑,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老师们上课面带微笑,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温文尔雅地对待他们,在课程之余,可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关系,深入了解他们自卑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他们的帮助。比如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邀请社工介入,介绍工作与提供帮助等。另外,主题班会及时召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融入课堂气氛,改变了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的隔阂和差异,不断锻炼学习意志,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重视家校联合,提高家教水平
有许多父母忙于工作,他们无法帮助孩子成长。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得多,无法指导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辅导孩子成长的打算。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平时,学校和老师要多注意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家长也要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态度,就家庭和学校的儿童教育问题达成共识,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指导家长阅读一些书籍,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鼓励家长营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与孩子交朋友,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要,不伤孩子的自尊,尊重和信任他们。建议家长花时间带孩子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用亲情影响孩子,慢慢消除对立情绪。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四、优化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在传统的唯理论为基础的阅读观念下,大多数教师仍然坚持“桶罐论”,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个性的填充物。师生不求情感交流,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忽视民主平等环境的营造,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学、情感淡薄、脆弱、自控能力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与留学生接触,倾听留学生的心声,防止留学生误会教师的思想,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学会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留学生及时改变评价标准,有机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意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感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同伴关系,尊重学生的交往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及时给予孤立学生关爱和帮助,促进学生友谊的健康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形势的背景之下,佛山新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各个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不能够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运用赏识的方式开展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渗透智慧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沟通当中充分发现自身存在的闪光点,并且能够在较为温馨、宽松、自由的环境之下获得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学习,与同学和伙伴们能够愉快、平等的生活在相同的一片蓝天之下,朝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参考文献:
[1]常亚慧,王苏平.协作培养:新市民子女城市文化适应的学校支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4):79-88.
[2]杜思佳,张春兰.不同学校类型新市民子女学校适应的比较——基于洛阳市的调查[J].法制与社会,2015(18):190-191.
[3]范淑英.浅谈新市民子女初中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调适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79.
论文作者:潘慧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子女论文; 市民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佛山论文; 孩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