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关键在特色
笔者有机会参加了第23届农交会,会上看到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品尝各地美食,就像大会主题所说的,“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充满了展厅,占领了每个展位。
内部审计人员要避免参加相同的审计活动,而且不能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行使评价与建议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情况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无法避免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保证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
借机会也向参展的企业学习很多成功的经验。有应季的水果、蔬菜,也有反季水果、蔬菜;有新鲜的农产品,也有深加工的农产品;有的是传统工艺加工,也有采用负压干燥等现代化处理工艺加工的;有的是传统优势产品参展,有的是引进外来产品参展。看着大家的笑脸,就知道会上的成交额一定不错。可是在转了几圈之后,笔者试图给每个地方寻找一个特产来代表,却发现那些农产品虽然品质很好,但却没有特殊性,或者说不存在区域唯一性。这样下去,恐怕品牌打造也将受到影响。
例如红薯,从河北的北部到南部,每个地方都在展出红薯,不管是叫什么名字,宣传的特点无非就是“甜”,这也成了唯一卖点。另外还有这几年才热起来的产品——灵芝。这个本来在民间被称作“仙草”的产品,目前在河北各个地方都在人工种植,大多还是作为工艺品在销售,但市场有这么大需求吗?能不能销售出去呢?值得我们思考。
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绿色是我们的追求,品牌是农业的出路,质量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可是当看到这些新兴的“特产”,到底特不特却不清楚。在所有地区都可以生产的情况下,它能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产业吗?
为应对外语教学和国际化办学需要,我国中医药高校也不断派送外语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中医药高校外语类教师具有出国学习经历的人数占外语教师总数的20%以上,且这种比例将逐年提高,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样本和数据支撑。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中医药高校外语教师在国外至少有半年学习经历且已经回国的访问学者;在研究内容或论文框架上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跨文化能力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当前国内外三种较具影响力的跨文化能力模式(或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在借鉴“冰山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中医药高校访学归国外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指标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则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以确定具体指标要素的构成。
如今在平原种植的水果能不能比得上山区,反季节的蔬菜是不是一定就挣钱。跟风似的大规模引种新品种,是不是丰产丰收呢?据说,今年红薯价格非常低,不用问,还不是因为种植面积太大了。记得之前有个活动,专家问某组织,全国红薯种植面积多少,他说有130万亩。这都是估计,实际上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红薯产量高,卖不动,有没有储藏的地方,有没有新的加工手段呢?
生活中,我们会把某个地方和它的特产进行联系。例如,一说起赵县,那就是雪花梨;一说起张家口,那就是土豆;一说起迁安,自然想到板栗。这些已经形成的优势产区,如何在科技的引导下,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做大做强产业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农交会就是为了解决销售的问题,给大家搭建了平台,会上也确实有人寻找到了新的产品,想做代理。可是从产业发展,产业规划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这问题。在引种的时候,如果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您就可以种植成功,是不是在全国都可以实现,那就不是特色了。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是在已有区域品牌优势基础上,再运作个商业品牌,在自己的特色上,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这才是一条光明的产业化大道。特色农业发展千万不要东施效颦呀。
东海 2号机组是第15台获得规制委重启许可的机组,是首台在 2011年3月的地震和海啸中受损并获准重启的机组,同时也是第三台获准重启的沸水堆机组。另外两台获准重启的沸水堆机组是柏崎·刈羽6号和7号机组。
□郭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