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不同的造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当林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工作开展模式和运行要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重点从生产管理措施的角度,分析如何优化林业发展的生产管理工作。从林业发展的专业角度来说,植树造林的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着这一行业的发展状态和效果,本文通过对不同的造林方法的分析,探讨优化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为林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对策
1 营林造林的重要性
1 . 1 防风固沙的作用
因为气候和地形的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常年风沙较大,加上森林、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土地荒漠化程度比较严重,以致于沙尘暴天气经常出现,影响人们正常的生存环境。有效的营林造林工作,可以起到土地固表的作用,防止风沙肆虐,保护环境。
1 . 2 有利于水土保持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近些年某些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呈上升态势。遇到大雨,大量泥沙就会随着雨水流入河里,泥沙经过逐渐的沉淀,使河床不断增高,对河流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强营林造林工作就可以有效减少这种情况发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1 . 3 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
营林造林工作有利于环境保护。加强营林造林能有效增加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这些树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及某些有害物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从而对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
1 . 4 提高经济效益
营林造林工作不仅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其还可以为林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林木资源,而营林造林可以增加我国的森林数量,可以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大量的木材原材料,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另外,营林造林也可以产生额外的效益,例如,某些地区就建设了一些植物观光园,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效益。
2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造林作业设计方面
一方面,既有营造林质量整体不高。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营造林建设中,对于造林质量未给予高度重视,造林作业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以致于出现未能因地植树、未选用良种、抚育管理不善等多种问题,导致林苗成活率、成林率低。同时,营造林林木品种相对单一,集中在我国南方、东北地区。另一方面,营造林作业设计粗放。近年来,伴随林权改革推进,要求各级积极开展好作业设计,在设计效率上大幅提升,但整体质量仍偏低,有些单单设计成造林任务表。由于国家尚未对营造林作业制定统一化标准和规范化制度,使得各级林业部门编制出的营造林作业设计在形式、内容、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将不利于营造林作业有序开展,影响到造林质量。
2.2 经营管理方面
分类经营是营造林管理与维护重要内容。但从实际情况,当前我国营造林建设中分类经营尚未真正落实。一方面在于尚未制定出完善、适合两类型林业建设需求的营造林技术规范与验收标准,比如:有些营造林在未规划设计就造林作业,很难实现因地植树。另一方面,人工造林、飞播造林以及封山育林等投资作业标准还不够合理,尤其是封山育林的投建标准整体不高,使得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未能高度重视,而更多地注重人工造林。
2.3造林技术及人才方面
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今天,我国营造林技术虽取得很大进步,但一些造林单位对于新技术未能掌握,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一般员工不能熟练应用新技术,仅仅依靠自身工作经验作业,不利于营造林质量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一些基层乡镇合并,使得营造林既有林业管理部门合并,使人员变动频繁,很难有效开展自查自检,在较大程度影响营造林质量。
3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对策分析
3.1 强化苗木基地的优化建设
这一点主要是指,从营林生产的角度来说,用于植树造林的树木本身,在质量上就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立苗木基地时,对于树苗本身的质量会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方面,其自身的质量和成活率要达到标准。另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抵御外部侵害的能力。在苗木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应当把握以下两个重点,第一,加强对苗木基地的日常管理,关注苗木的生长状态,对于问题苗木及时清除。第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第三,以多样化为苗木基地培养和建设的目标。
3.2 创新改进经营机制,提升造林效率应
顺应林权改革形势,进一步明晰并分开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林地有偿流转,在此基础上更好的配置林业生产要素,严格落实个体承包制,并要明晰相关方的利益分配,最大限度保护经营者利益,实现“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谁得利”。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营造林经营机制。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合作等方式,多个经济成份参与一同发展。此外,要鼓励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林业户进行承包经营,以此解决营造林零星经营难、效益低的现实问题。对于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和管理所需费用须纳入政府预算中。
3.3 完善造林技术标准,落实分类经营
现阶段,我国有诸多营造林技术标准,应依照以林木生产为主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要求,基于分类经营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造林技术规程及工程验收标准,创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国家、地方及造林企业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具体而言,对于生态公益林则要全面充分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积极推进封、飞、造的结合,并要创建乔灌草立体搭配、多层异龄构造、生物多样、稳定安全的营造林生态系统。对于商品林则要基于利润最大化,进行集约经营、定向栽培,使林地的整体生产力得以提升,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
3.4建立完善的营林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优秀的种苗基地
在营林生产管理中,林业公司应灵活地运用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地分配林业基地人员的相关任务。例如在播种造林法的过程中,应注重有关幼苗的抚育人员投入;而在栽植造林法的运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幼苗的培育力度。通过上文中对三种不同的造林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造林过程中,栽植造林法是运用最为广泛,造林条件要求最低的造林方式。所以林业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就是建设优秀的种苗基地。根系完整且具有优良性状的幼苗能够保证人造森林的树木数量和林地质量。换言之,优良的幼苗是提高造林成功率的关键。林业公司自身能够建设优秀的种苗基地,不仅可以保证林地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也能够减少育苗的成本,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3.5遵循林业演替的自然规律
因为各造林地中有着独特且各异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而人工造林的方式在造林过程中受到原生地貌和自然演替的影响。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对所选造林地的地理环境和物种层次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选取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提高造林的成功率。除此之外,生态环境其自身存在着相应的客观发展规律,而我们应该尊重并遵循这种发展规律。同时在其中选择相统一的规律进行森林的培育,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科学合理的相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林业的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而我国在造林方式上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撑。在造林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幼苗的培育,同时应结合造林地的实际地理环境和物种层次,才能保证培养出优质树木,高效显著地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慧超.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江西农业,2018(18):82-83.
[2]刘桂红.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相关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8(12):218.
[3]韦耀芬.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乡村科技,2018(08):61-62.
论文作者:李建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林业论文; 作业论文; 营林论文; 生产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苗木论文; 幼苗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