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对房屋的质量的重视。在当代房屋建筑结构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提高房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基基础是房屋建设的下层基础,所以无论是从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稳固的角度还是从实现房屋建筑功能的角度来看,都需要对地基基础工程技术进行研究,找到提高施工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地基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条件、结构类型及施工技术等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
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岩体和土体,承载着建筑物的全部质量,虽然其本身不属于建筑的一部分,但地基对建筑物的耐久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基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在稳定性方面做到防止房屋建筑的倾斜。在设计地基时,要考虑土层的相关参数,包括土层收缩膨胀、冻胀、湿陷等情况,注重地基的承载力基础底面的单位压力,建筑物沉降值和地基的滑动危险系数。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和核心,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对于整个房屋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特点
2.1复杂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性工程的复杂性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地质特征所决定的。我国的地质是比较复杂的,在一些高原、山地地区更加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会大大增加建筑施工的难度。比如说在一些高原地区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很可能会遇到冻土、季节性冻土等问题,一方面会使得工期延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2.2多发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一些事故,比如说设计图纸的不合理或者是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等,这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2.3潜在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施工的时候,一个环节的工程完成后会被后一个环节的工程所覆盖,这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对前一环节的工程进行质量的检测,因为这个特点会使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在后期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2.4严重性。地基基础工程是处于地下的,故当它发生故障的时候是无法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坏。有些严重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故障会导致施工人员的死亡,这对于工程建设单位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2.5困难性。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时候,对于可能会发生的故障等是无法预测的,同时也会因为其他因素对于整个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当发生相关事故的时候,对于事故的操作工艺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第二个是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在对地基部分采取相关处理的时候势,必也会对上部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要点
3.1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勘察技术非常重要,一项工程开始施工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勘察,勘察的依据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相关人员应当对建筑总平面图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对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在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荷载力尽心评估和判断,进而对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加以明确;其次,在勘察过程中不仅要对地质的类型、分布情况进行了解,而且还要分析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判断和筛选出不良地质并明确其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信息数据;再次,在设置房屋建筑物的勘探点时要考虑到地基的均匀性要求,合理设置勘探点数量,对于单栋高层可以设置4个以上勘探点,对于密集高层建筑则可以适当减少勘探点,但是应当保证1个控制性勘探点;之后,在勘探过程中要注意勘探的深度,尽可能地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确保地基地面宽度大于5m;最后,在进行取样和测试时,要基于地层的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质,对勘探点数量进行明确,可以采取原位测试法进行测试。
3.2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
地基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主要是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挖方区的各类障碍物进行清理,在对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进行清理的同时,要对场地平面图进行绘制,对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进行明确。之后要对测量控制网进行设定,并对控制的基线、轴线以及水准点进行明确并进行仔细审核以此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第二,使用反铲挖掘机对较硬的土质进行挖掘,使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在进行较深区域挖掘作业过程中要妥善对运土汽车进行放置,尽可能地减少挖掘机回转的角度。同时,自卸汽车应当与挖掘机大小相匹配,反铲机应该呈0字型移动,确保挖掘工作的连续性。此外,对于挖掘机作业过程中难度较高的基坑的边角位置,可以适当采用人工方式与机器相配合;第三,在进行作业过程中要考虑到基坑地基土质问题,不仅要利用水准仪检查或者拉线尺量检查标高,而且还要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设计中心的长度和宽度并利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第四,在土方开挖形成基坑后,要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基坑,不仅要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而且还要确保场地坡度适当。
3.3地下水控制技术
现阶段主要采用管井降水法控制和防范基础地基腐蚀问题;首先,要注意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要具有一定层次性,逐渐加大变化,不应当降幅相同。同时,要应当充分考虑到井深问题,通常情况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其次,由于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具有渗透性差的特点。对此,在作业时可以将井深打至基岩底部以促进渗透系数的提升,确保井的完整性;之后,对于一些具备坑内布井条件面积较大的基坑,可以进行坑内布井,尽可能地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基坑,可以采取坑内、坑位布井相结合的方式作业;最后,如果基坑的挖掘已经接近交互层,可以将交互层底部的含水层承压水头降到基坑的底部以下粉细砂层降水。如果无法揭穿隔水层或者隔水层的厚度无法抵抗承压水头的压力,可以采取悬挂式隔渗帷幕加深井的方式降水减压,进而实现地下水控制。
3.4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能够确保工程的安全性。首先,要合理布置监测点,要在基坑支护变化大的地段和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合理设置检测点;其次,采取观测的方式考察基坑边坡变形情况,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对基坑支护变化情况有一个了解。同时,要结合地基地质状况调整支护参数。对于基坑支护异常情况,可以运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来提升基坑边坡的安全性;最后,在支护施工期间要保证每天至少一次的监测密度。同时,还要考虑到季节和水害来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出现问题要及时明确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理的排水措施控制和防范风险。
结语
当代建筑行业及其技术不断的发展变革情况下,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施工中,应牢牢掌握其每一个阶段的施工技术,对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应当更加严加掌控。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这样才能使地基基础工程稳步发展,为现代房屋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设,张卫国.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5):45-46.
[2]钱国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3,5(3):102-103.
[3]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5(6):78-79
论文作者:邢树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基坑论文; 地基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