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的新理论解决方案_破产程序论文

企业危机的理论新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机论文,新解论文,理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危机成因分析

(一)企业危机及破产事例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正在出现。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陷入衰退,企业破产案不断发生。2000年10月,著名品牌企业宝丽莱申请破产;12月初,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宣布破产;2001年1月22日,美国零售业巨头凯玛特宣告倒闭;1月28日,美国电讯业巨子环球电讯也宣布停止运转,而在此期间,泰科国际公司也宣布一分为四。据权威机构统计,2001年共有257家上市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比2000年的 176家增长46%。从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的大公司在美国历史上十大申请破产公司中已占五家。安然公司是美国破产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资产高达634亿美元,而环球电讯和凯玛特破产资产分别为255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分别是美国第四大和第七大破产公司;2001年4月和3月申请破产的太平洋煤气电力和费诺瓦集团分别占第五和第十。经济学家指出,美国大公司,特别是安然公司的破产将给美金融业以巨大打击,迫使银行紧缩贷款,从而使根基已不稳的电讯、零售和钢铁陷入更严重的困境。德雷斯勒投资银行负责全球重组业务的副总裁亨利·米勒认为,尽管美国可能已接近企业破产周期的高峰,但还没有到达顶峰。安然破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袭向美国企业界。据日本帝国数据库调查,2002年5月份,日本破产企业数量达1360家,比上年同期减少24.1%,比上月增加了16.6%,是1999年破产企业数量最多的月份。据统计,零售小企业破产20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了 54家,比上个月增加了6家;批发业破产242家,比上个月增加了38家;服务业破产147家,同比增加33家。破产主要原因是销售不振,不良债券过多,“不景气破产”的企业占破产企业整体的71.3%,连续4个月超过7成。2002年我国重庆市十九户国企获准进入“国家破产计划”,其失业职工将得到国家政策优抚。据重庆《商报》报道,十九户企业的破产计划通过市经委呈报国家有关部门后,它们都是金融债务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职工一千人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同特点是:资源枯竭,长期亏损或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且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据悉,该市随后另有一批国企年内要进入破产程序。根据有关工作计划,2002年重庆市三分之一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将通过实施破产方式消失,这是2002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 1/3已经销声匿迹。依据壳牌石油公司的估计,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及40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在许多国家,40%的新建公司存活不到10年便中途夭折。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寿命只有 12.5年,总之,许多研究表明,在企业的演进历史中,企业的平均寿命很低,死亡率很高。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百年以上长寿公司,甚至还有存续二三百年的企业。事实又表明,企业的长寿是可能的。因此,对企业遭遇危机早有所认识和了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发生危机的原因研究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行为规范,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在企业系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两种“流动”,即一种是物流——人力、财力、物力的流动;另一种是随之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等信息流的流动。物流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流程,这种流动是否畅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好坏。而信息流的任何堵塞、紊流、混乱、沉淀都会使人力流、财流、物流造成无序与混乱,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企业中存在的信息是大量的、庞杂的,如果不准确地、有效地、确定地传递信息,企业的管理职能就无法进行,进而使企业面临着危机或破产。如何来解释这些想象,我们引入一个物理学概念:熵(entropy)。

“熵”这个概念,是1865年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在讨论热循环时首次引入的,当初他只是把熵作为表达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概念,熵作为“分子无序”的量度。以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特别是玻尔兹曼在统计力学方面和申农在信息论方面赋予了熵以新的内容。关于熵的定义,一般认为是用以表示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说明其可能出现的程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熵进行理解:首先,熵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热学状态的物理量,常用表示。熵的定义规定为:物质在可逆变化过程中,熵的增量为,dQ,dQ为对物质加入的热量,T为物质的绝对温度这样规定后,热力学上可证明:熵是物质的状态参数,即状态一定时,物质的熵值一定。其次,统计力学中的熵由波耳兹曼关系式定义: S[,0]=klnW,式中W是分子热运动的几率(热力学几率),这就是说,熵是分子随机热运动状态的几率大小的量度,也就是分子热运动的混乱度或无序度。第三,在信息论中,熵就是描写不确定性大小的量,熵愈大,可确定性愈小。一般地,设在试验中有n个可能出现的结果

关于信息论的熵与热力学或统计力学熵的相互关系,布里渊、林启茨和奥根斯坦等人曾进行过讨论。总之,熵就是描述不确定性大小的量,熵愈大,不确定性愈大。由此,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对熵定律作出理解,即物理学上的熵、分子运动论上的熵和信息论中的熵三种情况,它们分别是指物理学中的无效状态、分子运动论中的无序状态和信息论中的不确定状态。

熵理论虽然是自然科学得出的重要定律,但是对社会科学也同样适用。企业熵是对企业系统状态的一种定量化描述,它表征着企业系统状态的复杂与有序程度。在企业中,无效、无序和不肯定三种意义上的熵定律均大量存在,并且对企业产生了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企业管理熵就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无序、信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进而导致企业内耗、效力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企业衰退等,使人、财、物、信息等在流动过程中,出现的紊乱、无序的状态。企业自从诞生起,就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管理熵。企业如果不输入负熵机制,这会逐渐从有效、有序化向无效、无序和混乱化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企业危机或破产。因此,管理熵的大小,从反面衡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物理量。

二、企业危机的熵理论解释

早期研究危机的学者鲁宾逊和赫尔曼认为,危机有三要素:决策单位的高度优先目标受到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意外性。1975年和1976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危机问题研讨会得出结论,认为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国家内部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对基本价值的威胁,同时在这以后;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极大,并意识到;在此价值受到外界威胁时,对该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学者奥兰·扬认为,危机由一组迅速展开的事件组成,它使破坏稳定的力量在总的系统或其中任何子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正常的水平,并增加在系统中爆发暴力的危险。显然,对于危机,人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界定和透视。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危机是一种改变或破坏系统平衡状态的现象,也可以视为系统的失控状态。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危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决策形势,在此形势下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严重的对抗可能因失控而导致暴力冲突;而管理者作出决策和反应的时间相当有限。透过千差万别的环境,可以看出,危机的本质似乎就是不一致、矛盾、冲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状态。

本文从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对企业危机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构建企业危机熵理论的框架。

(一)企业的熵增原理

熵及熵增原理虽然是由热力学导出,但它同样适用于企业系统。根据熵增原理,一个相对封闭的、孤立的企业系统,是一个逐步走向衰败的系统。尤其是那些超稳定的封闭企业系统,如果它不进行自我调整、更新、改革或与外部环境进行输出输入的交换,必然走向衰败。

对封闭的、孤立的企业而言,企业管理熵可用数学表示为。根据熵增原理,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即。封闭的、孤立的企业熵增原理表述为:一个孤立的、封闭的企业系统,它的熵不减少。因为当一个企业系统不与外界发生(或很少发生)任何联系、或相互作用时,它就不能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样,在孤立企业系统内所进行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过程,它的熵只会增大、不会减少。实际上,在孤立企业系统内部自发进行的涉及运动的过程必然是不可逆过程,而不可逆过程的结果将使孤立企业系统达到平衡态,这时企业系统的熵具有极大值。封闭的、孤立的企业系统的演化将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即dS>0,也就是说,企业系统演化的最终结局将处于绝对的无序状态。

从企业发生危机的情况看,当一个企业的资源配置系统不合理时,当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下,管理成本较高时,就会导致企业中的熵值增大。在人才资源方面,用人不当和有才不用,会导致企业中熵值的增大;在资金资源方面,资金成本过高、管理不善、监控不力,导致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会使企业中的熵值增大;在机器设备的物力资源的利用方面,建造使用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维护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它的淘汰和报废作出妥善安排,必然会导致物力资源的损失,使企业中的熵值增大。此时,这些潜在的威胁对企业来讲,已经积累了不少,企业的熵值逐渐趋于最大化,企业面临着变革。与此同时,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开始恶化,难以应付竞争对手。有人称其为“大企业病”,企业长“大”了,就容易得这种病。它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一些“大”企业得病而死。原因很简单,企业发展初期,虽然条件简陋,困难重重,但由于组织内部结构简单和富有效力,企业中的熵值较低,管理上却是比较安全的时期。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期,随着规模的增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企业内部的熵值也在增大。虽然企业在经济上实力大大增强,但却进入了管理的危险期。此时,在企业组织里到处充塞着冗员和没效率;同时,企业可利用的时间和金钱,正一分一秒的在被无缘无故的消耗着。使企业中的熵值增至最大,企业面临严重的危机,甚至可以达到死亡的边缘。企业内熵变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如下:

1.正向熵变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所谓正向熵变,是指企业系统在演化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系统内部矛盾的产生,积累与激化,或者由于企业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不当,而造成企业系统熵值不断增大,最终使企业系统熵值的改变量逐步或快速呈现大于零的正值状态,从而导致企业系统产生非秩序性效应。正向熵变是熵变的恶性反应,是熵变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企业系统发展中将产生不容忽视的恶劣影响和消极作用。可见正向熵变存在或滋生着一种瓦解企业系统稳定有序状态的破坏力。正向熵变的产生与强化,意味着企业系统的有序性因素将受到削弱或销蚀,而企业系统的无序性因素将得以强化或升级。一般说来,正向熵变的幅值越高,企业系统的熵值增加速度越快。由此而引发的非秩序性效应就越大,即企业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正向熵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熵变。其变化的形式各种多样。但具体地讲,其主要表现为;在企业系统内部,正向熵变会引发企业系统要素之间相互摩擦、子系统之间相互冲突,使各外企业系统联系相互矛盾和相互对立,使企业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严重错位与失调;在企业系统外部,正向熵变将导致企业系统与企业系统环境之间相互妨碍和相互伤害,彼此难以相互包容和相互交流,更难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总之,正向熵变将导致企业系统局面杂乱无章,发展速度缓慢,运行效率低下。正向熵变对企业系统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如下:

(1)正向熵变阻碍系统的发展。正向熵变扰乱系统的发展目标,削弱系统发展的力量,甚至破坏企业系统的发展基础与前途。正向熵变破坏系统的联系。正向熵变对企业系统发展的破坏性,不仅表现在破坏系统内部的联系,导致企业系统出现熵增,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破坏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企业系统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任何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其环境为之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企业系统本身也要向其环境连续不断地输出各种产品、燃料及其废物。从而使企业系统在与环境相互沟通和相互增益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自身有序性,否则,就会引起企业系统出现熵增。

(2)正向熵变扼杀系统的活力。正向熵变主要源于企业系统内部的平衡运行机制。而这种平衡运行机制抹杀企业系统中各种差异的存在,竭力把发挥作用最大的企业系统组成部分和释放能量最高的企业系统要素拉回平衡状态,从而使企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要素在时空分布上对称,在运动方式上均一,在所得收获上均等。这样,那些功能强的企业系统组成部分和潜力大的企业系统要素势必失去发挥应有能力的条件、机会与环境,在平衡状态下产生巨大内耗,致使企业系统运行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生命力。

2.负向熵变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所谓负向熵变,是指企业系统在其演化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系统内部矛盾的化解与削弱,或者由于企业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合理交换,致使企业系统熵值不断减小,最终使企业系统熵值的改变量逐渐或迅速呈现小于零的负值状态,从而导致企业系统产生秩序性效应。负向熵变是熵变的一种良性反应,是熵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在企业系统发展中将产生不容否认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可见,负向熵变蕴含或滋长着一种保护企业系统稳定有序发展的促进力。负向熵变的产生与扩大,意味着企业系统无序性因素将受到削减与抵消。而企业系统的有序性因素将得以创生和加强。一般说来,如果负向熵变的幅值越高,企业系统的熵值衰减速度越快,那么由此产生的秩序性效应也就越强烈,即企业系统的有序程度就越高。负向熵变不断削减企业系统总熵值,使其不断下降,同时促进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使企业系统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负向熵受反映在企业系境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为:在系统内部,负向熵变促使各种企业系统要素相互联系,各种系统关系相互融通,企业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相互协调;在企业系统外部,负向熵变有利于企业系统与系统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和相互交流,彼此增益助长,从而促进企业系统整体效应不断提高,其发展记录不断刷新。总之,一旦负向熵变在系统运行中起支配作用,企业系统发展的速度与效率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负向熵变对企业系统的增益作用与影响如下:

(1)负向熵变有利于系统生存发展。负向熵变是催化系统发展的主要力量,它是系统发展的重要源泉。负向熵变有益于系统优化选择,系统的存在具有多种可能性,其发展具有多种可行性,其体现出来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显然,在这种复杂状况下系统如何存在与发展,如何筹措与谋划,就存在着一个优化选择的问题,而负向熵变的基本约束机制之一非线性作用,正顺应了这种多元化选择的要求。

(2)负向熵变有助于系统增强活力。负向熵变产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非平衡的存在。非平衡不仅承认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和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而且还为系统各个部分及各个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充分释放各自的能量提供了机遇与可能,使系统形成激励先进更先进、落后变先进奋发向上的态势,从而给系统发展注入活力。

3.正、负向熵变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正向熵变和负向熵变既对立又统一,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它们常常共同作用于一个企业系统中,甚至伴随于这一企业系统运动的全过程,只不过是在企业系统演化发展中,正向熵变和负向熵变所处的地位主次不同,因而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主次之分罢了。

(1)当正向熵变在企业系统运行中占主导地位时,即正向熵变产生的非秩序性效应强度高于负向熵变产生的秩序性效应强度时,系统呈无序状态。此时,负向熵变只能起到降低系统无序程度或减缓系统趋向无序速度的被动作用,而从属于正向熵变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当正向熵变演化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系统走向无序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便注定要走向衰亡。如濒临倒闭的企业,无论如何投放人力、物力,都挽救不了其解体的下场。

(2)当负向熵变成为企业系统发展主流时,即当负向熵变产生的有序性效应强度高于正向熵变产生的无序性效应强度时。负向熵变就会遭到或抵消正向熵变,使企业系统呈现稳定有序状态。此时,正向熵变仅起到减弱系统有序程度和降低系统趋向有序速度的消极作用。但它不会对系统整体发展产生本质影响,它只能从属于负向熵变的主导作用。当企业系统负向熵变演化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的发展就将形成抗干扰的低熵有序定势。

(3)当系统中的正向熵变与负向熵变的作用力相等,二者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企业系统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相交融,相互抵消,其总熵变趋于零,其总熵值基本保持不变,其整体发展便处于徘徊不前的停滞状态,但是,正向熵变与负向熵变的这种均势不会相持太久,随着二者的相互作用及系统自身其它因素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终究会呈现出正向熵变主宰系统或者负向熵变主宰系统的局面。最终系统将趋向无序或者趋向有序。

显然,在企业系统运行中,只有全力抑制和削弱正向熵变的影响,并阻止和警惕其产生与发展。同时全力发挥和强化负向熵变的作用,并促进和扶植其产生与发展,才能有效地控制系统稳定有序地高速发展。在企业管理中,正向熵变和负向熵变既对立又统一,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它们常常共同作用于一个企业系统中,甚至伴随于这一企业系统运动的全过程。只不过是在企业系统演化发展中,正向熵变和负向熵变所处的地位主次不同,因而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主次之分罢了。

(二)企业的耗散结构原理

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当企业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状态时,与外界自由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不断获得负熵流,使企业系统向有序化发展。开放的企业系统不仅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同时也是耗散结构得以维持和存在的基础。因为耗散结构实质上就是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企业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来维持的一种动态有序结构。为了保持这种结构,这种交换就一刻也不能停止,一旦把企业系统孤立起来,企业系统失去了与外界进行交换的条件,这种结构很快就会瓦解。所以,要使一个企业系统产生和保持耗散结构,必须首先为企业系统创造充分开放的条件,使其成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企业系统。

在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对于每一个时刻,都存在一个系统状态与之对应。因此,熵是企业系统演化的重要标志。由于企业系统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就构成了企业系统的演化过程,所以企业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与熵的变化——熵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企业系统熵的变化可以形式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企业系统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引起的,叫做熵产生,另一部分是由于企业系统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引起的,叫做熵流。企业外部熵流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如下:

1.外部正熵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正熵流的输入。所谓正熵流,是指外界向企业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使企业系统熵值增加而引起的熵的变化。当输入的熵流是正的,企业系统处于失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系统会调整自己的要素和结构,以适应正熵流的侵蚀。

当然,企业系统的调整有时也会失败。失败的根源是:未能抵抗住正熵流的侵蚀。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调整的方法失当,二是正熵流太大、甚至巨大。在后一种情况下,企业系统会崩溃、瓦解。

2.外部负熵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负熵流的输入。所谓负熵流,是指外界向企业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使企业系统熵值减少而引起的熵的变化。当输入的熵流是负的,企业系统会愈加巩固,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甚至较大程度的改进。对于企业系统来说,并不是负熵流输入得越多越好。这里关键是要适度。如果是在适度的范围之外,负熵流对企业系统会造成损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企业系统解体。二是推迟企业系统的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系统会变得陈旧,这时就需要更替企业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负熵流仍在不断输入,就会推迟企业系统的更替。

3.外部正、负熵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正熵流和负熵流的交互输入。在现实生活中,正熵流和负熵流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同时作用于企业系统。由于二者的组合不同,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正熵流大于负熵流。这时二者相抵以后,剩下的是正熵流。在这种情况下,同输入正熵流是等价的。

(2)正熵流小于负熵流。这时二者相抵后,剩下的是负熵流。在这种情况下,同输入负熵流是等价的。

(3)正熵流等于负熵流。这时二者相抵后,熵流是零。这对系统质来说,是一种绝对稳定的环境。但这种情况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可能持久。当环境的一些因素发生变化时,熵流也随之变化,变化会打破“零的理运行失控,事与愿违,种瓜得豆,员工士气低落。应该格局”,并出现如下结果:正熵流大于负熵流,或者正熵流小于负熵流。

(4)正熵流与负熵流作用的对象不同。企业系统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企业系统可分为不同层次,企业系统具有多种属性。因此,正熵流与负熵流作用于企业系统时,可以有不同现象。具体地说,正熵流作用的是某一要素和层次,负熵流作用的却是另一要素和层次。

(5)正熵流与负熵流之间的转化。所谓转化,就是正熵流变成负熵流,或者负熵流变成正熵流。例如,一个企业系统在正熵流的干扰下,不断调整自己,因而变得更加有序,适应能力也更强,这时正熵流就变成了负熵流。反之,一个企业系统在负熵流的作用下,本应该变得更加有序,但由于负熵流过大,却导致了企业系统的解体,这时负熵流就变成了正熵流。

就两个企业系统而言,会出现如下情形:对一个系统是正熵流,对另一个企业系统则是负熵流;反之也是一样。显然,在企业系统运行中,只有全力抑制和削弱正向熵流的影响,并阻止和警惕其产生与发展。同时全力发挥和强化负向熵流的作用,并促进和扶植其产生与发展,才能有效地控制系统稳定有序地高速发展。

(三)企业管理熵的演变模型

当企业处于初始状态时,其熵随着企业系统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的熵值发生变化。当系统负熵值大时,原有系统的状态必然被打破,企业系统将演化到新的状态;在新的状态相对稳定、封闭时,企业系统管理熵随之增加,企业危机度升高。这时,就需要给企业输入负熵,以抵消正熵。随着负熵的输入,企业又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另外,当企业管理负熵不足以抵消正熵时,企业系统熵值增加,企业面临破产或死亡,当重新输入负熵时,企业又获新生。如图1所示。

三、企业危机的熵理论研究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熵理论对于整个自然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熵定律是所有科学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它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演化规律。对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丁顿将熵定律称为整个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哲学定律,都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上来理解熵的。同样,熵定律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熵的积累将会导致企业变革。随着企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在企业组织内聚集和转换着能量及资源,但同时也是在积累着熵,即组织的无效、无序和不确定性的积累。当这种状态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组织内部的革命和组织结构的变革。所谓量变引起质变。这个引起企业组织变革的熵的量,就是熵的临界点,是强烈表现熵定律的时期。

企业组织变革同社会变革一样,不是无代价的。在一个比较成功的企业组织中,它的管理成本和熵值都是比较低的。企业组织经历了高效、高成长的阶段之后,在不知不觉之中危机就发生了。企业组织进入了一种无效、无序和混乱、无目标的状态,管理成本增高,管说企业组织中的熵的积累已经接近其临界点,组织变革,迫在眉睫。其主要表现是主要管理人员被查出劣迹、内讧、组织成员怨声载道等等。企业组织变革的结果是原领导被更换,组织被整顿、撤销或重组,企业组织中的一些成员被处理等。这将使企业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员遭受巨大的损失,但也会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后果,使一些企业组织的叛逆者从中得利。在企业发展周期中,非常具有类似特性。企业初创时期,条件简陋。但员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进取,广纳贤才,不断创新;企业进入成长期,高速发展,信心倍增,人尽其才,事业精进;企业进入成熟期,规范管理,循规蹈矩,论资排辈,有才不用。此时,那些潜在的威胁已经积累了不少,管理组织的熵值趋于最大化,组织面临着变革。与此同时,企业组织的外部环境也开始恶化,难以应付竞争对手。有人称其为“大企业病”,企业长“大”了,就容易得这种病。它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一些“大”企业得病而死。原因很简单,公司发展初期,虽然条件简陋,困难重重,但由于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简单和富有效力,企业组织中的熵值较低,管理上却是比较安全的时期;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期,随着规模的增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企业组织内部的熵值也在增大。虽然企业在经济上实力大大增强,但却进入了管理的危险期。此时,在企业里到处充塞着冗员和没效率;同时,企业组织可利用的时间和金钱,正一分一秒的在被无缘无故的消耗着。

图1 企业管理熵的演变模型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可见熵定律对企业组织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企业组织中存在的熵定律,对企业组织管理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要分析和研究企业组织中的这种无效、无序和不肯定状态,使其管理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欲使企业组织的熵值比较低,以保证管理组织按照既定目标高效有序地运转,在运作中对有效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给予充分关注,辨析和处理变迁以实现美好的未来。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它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提供经济品(商品和服务),期间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在这交换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各种危机时时处处潜伏着、威胁着,这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的社会共生现象。一个企业从产生、发展到消亡,只有克服和战胜各种危机,才能实现长盛不衰。因为企业是一个非平衡系统,导致企业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在其演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的系统管理熵,熵值的大小始终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得长久,只有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即输入负熵,或减熵,才能持久的生存和发展。

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很多学者只是就什么是危机、遇到危机如何处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够从根本上警示企业。非平衡态企业管理熵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危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当企业发展很好时,不要得意忘形;当企业发展不好时,也不要悲观,把握机遇,求得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管理熵的研究,是一个把企业危机理论和熵理论有机结合的全新课题,它能为企业的产生、发展、危机、倒闭和破产等现象提供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能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健康的成长提供有益的警示。因此,非平衡态企业管理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标签:;  ;  ;  

企业危机的新理论解决方案_破产程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