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300
【摘要】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影响患者预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文献报道,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手术后脑膜炎的发生率为6%。为找出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和护理对策,减少患者的痛苦。笔者回顾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与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病例资料,对这些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术后颅内感染病例的护理方法与心得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08-01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影响患者预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文献报道,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手术后脑膜炎的发生率为6%。我科2012~2015年2月开展手术3589例,其中59例术后发生了颅内感染。为找出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和护理对策,减少患者的痛苦。笔者回顾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与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与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59例颅内感染患者,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15~72岁,平均53.25岁;疾病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1例,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16例,血管病7例,其他(包括脑脓肿、颅底凹陷畸形、蛛网膜囊肿等)5例。
1.2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有关颅内感染的规定,当出现发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之一、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之一,可诊断为细菌性脑脊膜炎或脑室炎。
本组病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时限在1~40d,平均9.25d。59例中大肠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加铜绿假单孢菌1例;5例中有3例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为肺部、上颌窦和/或切口部位)的感染。且有1例与痰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
1.3结果
本组患者经全身和鞘内抗炎等治疗,治愈4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死亡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及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监测1次,并做好记录,如有波动及时与医师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常规行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高低及时调整灌注滴速。特别要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因为持续高热时脑细胞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损害,根据病情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高热时做好物理降温,如给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温毯等,必要时采取药物降温,同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遵医嘱给予适宜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1.2导管安全护理
本组19例导管引流患者全部给予导管滑脱高危评估,高危者进行三级监控,每班护理交班。头部引流管须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扭曲,防脱落。保持适度的松紧,在进行翻身、更换床单及其他护理操作时,先确认管道情况,防止因护理不当导致管道脱落。尤其是脑室引流管的细管部分一定要盘旋一圈固定于头部后再连接引流瓶。对神志不清、伴烦躁不安及躁动的患者,特别是不配合的患者,应及时查明躁动原因,如呼吸道不畅,便秘、膀胱充盈等,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可适当约束或给予镇静剂,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一旦出现各种管道脱落,应立即汇报医生紧急处理。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更应密切注意管道情况,每次查房注意检查做好床边交班,逐一查看是否在位、有无渗血及脱出,严密观察引流管情况,注意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和引流速度,严防扭曲、脱落和堵塞,防止因引流管被脓性分泌物堵塞而导致只灌流不排出,造成颅内压急剧上升。挤压导管时严禁向脑室方向,以免造成逆向感染。本组导管引流19例无一例非计划拔管。
2.1.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腰穿注药及更换引流瓶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重复感染,同时加强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d。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感染概念,正确地使用消毒剂,严格洗手,在直接接触患者和使用器械后,医护人员都应认真洗手,接触特殊患者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做好床边隔离,严格控制和预防交叉感染。
2.1.4做好基础护理
(1)加强口腔卫生,预防霉菌感染;(2)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者每日给予膀胱冲洗2次,定时放尿,训练膀胱功能,尽量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避免泌尿系感染;(3)长期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2.1.5营养支持
意识丧失者不能经口进食,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采用硅胶鼻胃管每日鼻饲要素膳食,保证每日饮食摄入量。
2.2感染的护理
2.2.1发热护理
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作为反应颅内感染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高热患者,要注意中枢性高热,多见于垂体、下丘脑、脑干、上颈髓或脑室内手术的患者,而感染性发热要与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区别。要注意体温变化,若体温在39℃以上,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或用30%~50%酒精擦浴、冰块降温,冰块要放置在颈部、腋下、腹股沟区、腘窝等大血管处,要注意预防冻伤,有条件可应用冰帽、冰毯。
2.2.2做好心理护理
对颅内感染的患者,除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外,要做好心理护理,向其解释颅内感染并不可怕,减轻紧张情绪,争取配合治疗。有的患者对反复多次腰穿检查有顾虑,应主动与其交流,讲明腰穿的必要性、对院内感染的指导治疗意义,争取主动配合。
参考文献
[1]任连宝. 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3,10:102-103.
[2]岳晓艳,石广志.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02:177-180.
[3]俞美定,周仁菊,朱艳.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3:1233-1234.
[4]宋琦,王永和,曹培成,王胜.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03:181-183.
[5]舒凯,吴俊,殷波涛,雷霆,李龄.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颅内感染的临床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1:53-54.
论文作者:黄妙妙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患者论文; 颅内论文; 术后论文; 导管论文; 神经外科论文; 病例论文; 脑室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