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中心小学校,646411)
摘要:古诗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深刻的意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其情操,为未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从思想的角度关注古诗词的教学,从行动中实践古诗词教学的原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分析古诗词教学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合理建议,旨在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培养;兴趣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悠久历史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文教育和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和写作的兴趣和敏感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诗歌素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品味蕴含,体会情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此外,小学生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品尝其中的含义。为了让学生在习得一首古诗词时能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充分教材中的诗歌,让学生掌握定位诗词关键句的方法。古圣贤者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日常积累的习惯。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古诗词有其自身的结构和特征。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必须掌握这些要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韵律、节奏。这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例如,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拟人、比喻等等,以及常用的写作手法衬托、欲扬先抑等等。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作者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这首诗整体上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豪放诗歌特色。
二、探究诗意,理解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古诗都充满了诗意和绘画,它们具有哲学的光彩,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就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辟简括,逸趣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再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探究,就不难悟到这样一个哲理: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要发光,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趣味,还要根据哲理诗的特点,启发学生由形悟神,在探求古诗词意蕴的同时,理解它们的哲理美。
三、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非常美丽,是因为它用精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生动的意境,创造了当时作者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中国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古诗词意境的再现,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其中“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四、扩展提高,激发兴趣
教科书中出现的中国古诗词非常有限,课堂教学时间仅为45分钟。如果教师只为学生在教科书中研究古诗,不仅不能满足基本的考试要求,对于他们诗词素养的培养以及长期的语文诗词学习兴趣等方面都非常不利,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侧重拓展延伸,借助古诗词完成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古诗词的题材广泛,但是一些作者由于生活的年代较为相近,所表达的思想大体相同。所以,教师可以对相同题材或者相同感情的古诗词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对比教学,便于小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其中的意境。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本中只是收集了一系列作品中的一首。例如古诗词《浣溪沙》就有不同的版本,教师在讲解晏殊的《浣溪沙》时可以将苏轼的《浣溪沙》同时给出,做拓展练习。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作诗风格,对诗的内容有更加完整的理解。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方式将古诗词营造的氛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又能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拓展延伸,感悟意境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小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境,是中国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原则。只有教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才能调动小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拓展,用古诗词来完成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古诗词有广泛的主题,但有些作者因其相对相似的生活而有类似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大力营造古诗词学习氛围,有效带动小学生进行融入式学习,营造一种感性的学习课堂空间,让学生潜移默化沉浸在古诗词的洗礼之中。以此为基础,本人阐述以下两点融入策略手段:首先,利用画画的手段进行代入。在教学中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文体形式,对于小学生这个阶段来讲,理解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如何将其转换为一种具体直观的形式,是一种艺术性手段,教师利用诗中的意境来构画,建立起艺术性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来体会古诗词的内在含义,这时教师再大力加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和深入探究。其次,用剧场式的手段进行代入,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让其学习背诵困难且形式无法理解的古诗词,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每组上台进行舞台表演,引导学生自己把握课堂的节奏,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
六、结束语
总之,优秀的古诗词是五千年来我们伟大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我们就会不断丰富自己,提高文学修养,正确把握作品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的咏叹主题,用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这必将为古诗词的教学带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使祖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曾小霞.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
[2]陈晓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学段差异性研究初探[J].家教世界,2014,(2)
论文作者:李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意境论文; 古诗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