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城市的持续发展遇到困难。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增长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法律保障、资源保障、最基本物质保障、空间保障、环境保障。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新时期,这对城市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然而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城市整体格局缺乏协调,有的城市建设严重污染了环境,给城市再发展造成许多困难。这在过去过分强调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后,用集约型经济增长理论来指导,才能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要具备三个要素: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和方式要素。这里的方式要素指的就是经济增长方式,即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的结合方式,它应包括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因此,十四届五中全会以一种更为贴切的提法对经济增长方式划分类型加以规范,提出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类型的划分方法。粗放型增长方式对资源消耗量大,不注意技术开发和效率提高。长期在粗放型增长方式指导下,将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益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使增长转型成为可能。(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可能。(2)40年来的经济建设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3)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政策保障。(4)多次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忽视经济增长质量不可能持续发展。人们思想认识的这一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对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正确认识,使增长转型成为必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1)从人口数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看,粗放型经济增长会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如果以大量投入劳动力,建立劳动密集型企业来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必然会使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压力。制约城市的再发展。(2)从资源的承载力来看,以高投入高消耗支持经济高增长也不能持续发展。(3)从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来看,粗放型经济增长将造成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观。它强调在增长的同时要更注重城市质量的提高,包括城市的生态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建筑美学质量和精神文化氛围质量等方面,最终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市发展的现状,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未来,它不会导致今天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明天的环境质量降低和子孙的生活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可以说,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发展观,更是一种城市进步的行为准则。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城市的中心地位。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思想文化中心。据对200个城市调查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固定资产占全国固定资产的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三,财政收入占全国的80%以上。城市的这一中心地位决定了必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当前我国面临的城市问题。在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下,我国城市出现了许多问题,表现在:①城市人口众多,素质不高。②资源相对短缺,且浪费严重。③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据统计,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所排放的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比重占全国排放量的80%以上。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面对如此严重的城市问题,若不很好解决,势必给经济发展造成困难。而解决的唯一途径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城市生态经济效益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指标。城市生态经济效益就是指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的生态效益的统一。人们的劳动既会产生社会需要的经济成果,又会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带来某种影响,产生生态效益。这两种效益是在劳动过程中共同产生的,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地位,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城市生态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适度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保护环境。这三者任何一项处理不好或者是三者不能协调发展,都不能使城市持续发展。
总之,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是城市生态经济效益,它是社会经济协调规律的要求,是人口、资源、环境同步进行,均衡发展的结果。
(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城市发展可划分为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外延发展阶段和内涵发展阶段。外延发展阶段的城市的发展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即资源的投入单纯地以量的扩张为特征。外延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潜在着危机,因为,城市的物质容量有限、资源有限,粗放型经济增长必然给城市再发展造成困难,这就要求城市必须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内涵发展阶段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理论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增长方式,它对指导我国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过去,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我国城市质量不高,虽在80年代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城市处于外延发展阶段,这时期强调的是在低层次上搞重复建设。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来推动城市发展的作法,必然阻碍城市的再发展。因此,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充分就业、改善生态环境,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一致的,所以,集约型经济增长理论是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城市规划要科学化、法制化。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发展,是驾驭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社会经济宏观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城市若不规划或规划不科学,城市发展必然具有盲目性,使人口、资源、环境各不协调,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反之,规划若能科学、并有法律保障,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有重要意义。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素材。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城市规划正是在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的。可见,城市发展制约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规划要科学化、法制化。城市规划科学化是指要依据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该规划要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有可行性。城市规划法制化是指要制定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法律,以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监督城市规划的实行。要改变过去那种规划不成体系、规划意识淡薄、实施无保证的现象,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法律保障。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创造新资源;能够使各类资源均衡协调,共融互生;还能够对短缺资源有巨大的升值和提高利用率的作用。只有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前提下,转换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条件允许的城市,集中力量发展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的附加值高、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占地少的企业,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转换产业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三)建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并不是说不投入,不上新项目,它的最主要特点是提高效率,协调比例。所以,在城市里仍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和充裕观念,否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就必然要补缺改造,结果造成很大浪费。建设具有超前意识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四)鼓励区域联合,建立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区域联合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地缘、物缘比较接近的几个城市联合起来;二是城乡一体化。区域联合可以发挥地区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利用其他地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求更快发展,一般要比再创造这种优势更现实可行。区域联合的目的是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和长远效益,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去追求某一项目的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要扩大城市布局视野,把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向郊区转移,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可见,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保障。
(五)发展环境资源市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向生态城市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只有建立生态城市,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生态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资源、人口协调发展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要建立生态城市,就必须加强对环境资源的管理,发展环境资源市场,依靠供求关系来调整环境资源价格。为此,就要首先设立增值价值环境税;其次根据环境容量的大小实行容量消耗的差别价格政策;再次收取城市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税。这既可以在生产中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城市持续发展。发展环境资源市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
总之,城市必须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提高城市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