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评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高血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点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骨科救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91例,以不同麻醉方法为依据,对91例患者分组:实验组(46例,施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参照组(45例,施以静脉复合全麻),同时对照、观察两组“优良率”、“并发症”、麻醉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实验组4.35%,低于参照组22.22%,(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展开麻醉工作时,建议选择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方法,在改善机体优良率的基础上,可充分防治并发症,从而提升高血压手术操作流程安全性。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高血压手术;临床效果
高血压手术的实施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疼痛感。因此,麻醉医师需选取一个安全、高效地麻醉方式对患者行麻醉处理,以免发生应激反应。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手术展开麻醉时,多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静脉复合全麻等为首选,但不同麻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也表现出差异,其中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应用优势更加突出。本文重点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救治的行高血压手术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方法后,评估其各项指标,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重点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骨科救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91例,以不同麻醉方法为依据,对91例患者分组:实验组46例,26例(男)/20例(女),17岁至66岁,其均值(45±5.82)岁;参照组45例,25例(男)/20例(女),18岁至66岁,其均值(46±4.27)岁。对照两组手术患者以上各项资料的同时,发现并无突出差异,(P>0.05)。
1.2方法
高血压手术前,医务人员告知患者需禁食、禁饮4h,且严密查看并记录下两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值。给予参照组静脉复合全麻,实验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方法为:(1)麻醉人员为患者0.1mg/kg注射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铵、2mg/k丙泊酚、0.5ug/(kg?h)瑞芬太尼;(2)高血压手术实施过程中,麻醉人员每隔5min,为手术患者注射一次0.5ug/(kg?h)注射瑞芬太尼、6-12ug/(kg?h)丙泊酚,以较好地控制患者术中麻醉效果;(3)患者手术完成前10min,麻醉人员应及时停止应用麻醉药物。
1.3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于患者麻醉期间,需仔细查看并记录下两组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开始、结束时的收缩压、心率等指标变化,并对患者行为期3-6个月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效果评估
对两组临床优良率评估,发现患者术中没有肢体活动,即“优”;患者术中肢体操作活动无碍,即“良”;术中肢体活动造成手术过程难以正常开展,即“差”。
1.5数据处理
本次主要选用SPSS20.0型软件,文中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选择“n/%(例数/百分比)”表示。经客观对照两组术高血压手术患者“优良率”、麻醉前后“收缩压”、“心率”、“并发症”等,若研究结果表现出差异性,(P<0.05)。
2.结果
2.1行不同麻醉方法后两组优良率比对
行不同麻醉方法后,实验组46例:27例“优”,17例“良”,2例“差”,优良率95.65%(44/46);参照组45例:20例“优”,16例“良”,9例“差”,优良率80.0%(36/45),(P<0.05)。
2.2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对
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术中“收缩压”、“心率”,均优于麻醉诱导前“收缩压”、“心率”,(P<0.05);且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术中“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参照组“收缩压”、“心率”,(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对( ±s)
2.3行不同麻醉方法后两组并发症比对
行不同麻醉方法后,实验组46例:1例头痛、0例尿潴留、1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4.35%(2/46);参照组45例:4例头痛、3例尿潴留、3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22.22%(10/45),(P<0.05)。
3.讨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下述几方面:瑞芬太尼属于全新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中的一种,重点通过机体血液、组织当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进行快速水解,能够较快地阻断β受体作用,并使心率减慢,缩减心输出量,效果较为显著,且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通常情况下,瑞芬太尼消除半衰期的时间在4-l0分钟左右,其作用的时间非常短,能够大大增强可控制。丙泊酚属于临床高血压手术救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短效全麻诱导以及维持麻药,和瑞芬太尼麻醉药一样,其起效非常快,且作用过程所需时间非常短,待患者全麻术后,可快速苏醒,术后引发恶心、呕吐发生的几率往往比直接吸入麻醉药物要低得多。
此次行不同麻醉方法后,对所选患者行为期3-6个月随访,发现实验组优良率95.65%,并发症发生率4.35%,参照组80.00%、22.22%,(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术中收缩压、心率值,均优于麻醉诱导前,(P<0.05);实验组诱导后,术中收缩压、心率,低于参照组收缩压、心率,(P<0.05)。由此表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当前骨高血压手术中的有效应用,对改善手术患者的病情、降低机体收缩压、心率等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高血压手术患者时,对其开展麻醉工作时,建议麻醉人员选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方法,通过提升高血压手术患者机体优良率,在改善其收缩压、心率指标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防治并发症,从而确保高血压手术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荐。
参考文献:
[1]庞勇.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02):165-166.
[2]马涛.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01):132-134.
[3]易建平.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01):30-31.
论文作者:张义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芬太尼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收缩压论文; 手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