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万 灌云县人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中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给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龄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给药方式,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D阶段,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为平稳,血压较低,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E阶段,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较低且心率较快,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肌颤发生次数较少,意识消失时间较长,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中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给药方式,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较少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给药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高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龄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28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73.5±5.8)岁,其中20例为腹腔镜手术、6例为前列腺电切术、8例为上腹部开腹手术、9例为骨科手术;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74.2±5.5)岁,其中19例为腹腔镜手术、5例为前列腺电切术、9例为上腹部开腹手术、10例为骨科手术,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此研究中对比数据可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的方式,即给予患者依托咪酯进行静脉推注,用量为0.3mg/kg,推注时间大约为15s,之后将麻醉诱导药物注入;而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给药方式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方式,即应用依托咪酯,设置2.5µg/ml的TCI靶浓度,当患者为睡眠状态后,依托咪酯给药停止,之后将麻醉诱导药物注入[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咪达唑仑及顺式阿曲库铵,将两组患者的给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2]
将两组患者的给药过程分为A-F6个阶段,其中A为注射前;B为给药阶段,同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小于90;C为入睡阶段,同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小于60;D为喉镜暴露插管阶段;E为插管后1min;F为插管后5min,主要观察的指标为BIS、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另外,对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肌颤发生次数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分析,文中所有对比数据均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BI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BIS评分,结果显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在D阶段,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为平稳,血压较低,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E阶段,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较低且心率较快,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肌颤次数
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发生肌颤,而观察组无1例发生肌颤,两组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为(6.5±1.0)s,而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为(9.5±1.4)s,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全麻诱导镇静类药物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为依托咪酯,其为非巴比妥类静脉短效催眠药物,优势为较小的干预血液循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龄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中,而采用静脉注射却会产生不良反应,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靶控输注给药方式效果较为理想,较少的影响血流动力学,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肌颤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在高龄患者全麻诱导中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给药方式,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较少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红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
[2] 颜景佳,赵桀,王金珠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2):128-130.
[3] 李多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给药用于高龄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110-111.
论文作者:王永万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患者论文; 诱导论文; 全麻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给药论文; 两组论文; 高龄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