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建工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且施工地点不一。部分施工区域,地下水较为丰富,地面承载力差,软土地基问题严重。如未处理既开始施工,容易对工程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灌浆加固及静力压桩等技术,为工程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技术。为提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对各项技术的管理方案加以研究是关键。
关键词: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1、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必要性
软土地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性,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会降低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甚至引发坍塌等问题。当软土地基上承受的外力荷载过大时,会发生沉降和变形,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结构发生差异沉降,进而引发建筑倾斜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勘测和测量,以便准确掌握软土地基地质水文等情况,采样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提升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及质量。
2、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主要指的是土层中含水率较高导致地基的可压缩性较高的一种土层结构,其将会对土建工程的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软土地基在土建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触变性,软土地基在未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将呈现出固态的特性,而土建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软土地基将会受到较大的扰动,而软土地基在受到外界扰动的情况下将呈现出稀释流动的状态,对土建工程的后续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2)高压缩性。软土地基中含水率较高且其中的天然空隙较大,因此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土建工程的建设施工将会使得软土地基承受极大的竖向载荷,在这一巨大的载荷压力下软土地基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3)低透水性。软土地基中的高含水率使得软土地基的透水能力较差,通过排水的方式来降低软土地基中的含水率使软土固结将会消耗掉大量的时间,甚至一些土建工程工程通过采用排水的方法来使得软土地基进行固结达到符合的沉降量将城需要消耗掉约10年左右的时间。
3房屋建筑工程软土桩基础的基本结构形式
3.1桩-承台基础
所谓的桩-承台基础指的就是柱下的独立桩基础,它可以是单根的桩,或者也可以是由若干根桩共同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在这些桩-承台基础之间都是会设置拉梁相互的连接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基础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其抵御水平荷载的能力。
3.2桩-箱基础
所谓的桩-箱基础指的就是通过具有顶板、外墙、底板以及若干纵横内墙所共同组成的空箱结构将上部分配给桩。它的刚度是很大的,同时其调节各个桩的沉降和受理的能力也是十分优异的,在绝大部分软土地基上建设房屋建筑时,都是会选择这类基础的结构形式的。
3.3桩-墙基础
所谓的桩-墙基础指的就是实腹筒壁下的或是剪力墙下的单排桩基础和多排桩基础。剪力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深梁,其刚度较大,并且能够将所有荷载平均的分配给各个支承桩,不需要再设置其他类型的基础梁。而一般情况下筒壁的厚度以及剪力墙的厚度都是要小于桩径尺寸的,所以,我们会依据构造的尺寸要求在桩顶部做一条形承台,从而保证桩和筒体或墙体共同施工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桩-筏基础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限制而影响施工的情况,由于单体桩的承载力较低,为了更好的支承建筑的荷载,就必须局部满堂布桩或是满堂布桩,通过整块的钢筋混凝土的上板将墙和柱的荷载传递给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桩-筏基础,其形式通常为平板式或梁板式。
4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管理对策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对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并对管理效果进行了观察。
4.1工程概况
如某建筑工程,建筑共15层,总面积24595m2。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对施工质量及稳定性的要求更高。施工前,通过地质勘察发现,工程当地地下水水位较高,软土地基问题严重。承包该工程的施工企业,具备丰富的软土地基处理经验。目前为止所应用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灌浆加固技术、静力压桩技术、振动沉桩技术等多种。发现软土地基后,工程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各项技术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并要求管理人员于技术的应用期间加强管理,以确保技术的价值能够得以体现。
4.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管理
4.2.1灌浆加固技术及管理
灌浆加固技术,要求利用钻机造孔。在此基础上,将灌浆管置入地层的设计位置。利用高压灌浆,使浆液与地层中的物质相互混合,使软土地基问题得以解决。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喷射流压力、喷嘴直径选择等因素的管理,使施工参数的合理性得以提升。根据以上条件,工程所应用的管理方法如下:(1)喷射流压力:喷射流压力与水量有关,压力越高,需水量越大。本工程喷射流压力为16.2MPa,为确保水量充足,管理人员将出水频率设置为了100L/min。(2)喷嘴直径选择:不同喷嘴直径,喷射压力及成桩直径不同。考虑到本工程的设计成桩直径,为108cm。因此,管理人员将喷嘴直径设置为了3.0mm。
4.2.2静力压桩技术及管理
静力压桩技术指借助静力压桩机的自身重力,将混凝土桩逐渐打入至软土地基中使其成桩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压力大、灵活性强等方面。且可有效降低桩头破碎,及应力过大等风险的发生几率,使地基能够被加固。静力压桩技术应用期间,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桩的数量、长度、施工流程的管理。管理方法如下:(1)桩的数量:静力压桩技术应用过程中,桩的数量应视工程面积,及其对稳定性的需求而确定。如工程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则需适当增加桩的密度。(2)桩的长度及施工流程:静压预制桩的长度,一般为12m。施工前,管理人员需对桩的长度进行核查。确保无误后,方可通过确定桩位、垂直度等途径,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
4.2.3振动沉桩技术及管理
振动沉桩技术,要求借助插入式振动器而应用。软土地基均具有受振液化的特点,将插入式振动器应用到地基处理过程中,振动的过程,能够带动桩周围的土体液化。借助该趋势,将压力桩沉入,既可达到提高软土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的目的。为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工程管理人员应通过以下途径,对技术的应用过程加以管理。方法如下:(1)振动器选择:目前市场中的振动器类型较多,为满足工程需求,应选择轻便、易固定的振动器予以应用。(2)操作管理: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嘱施工人员,采用钢筋将桩固定。沉桩完成后,应严格控制静置时间,提高施工流程的合理性。
4.3技术管理效果
工程施工完成后,通过对各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的观察发现:(1)工程效率:上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程效率,并缩短了工期,改善了施工企业的信誉与形象。(2)工程质量:管理后,通过对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的检查发现,本工程的软土地基承载力,均能够符合国家要求。(3)建筑稳定性:该建筑投入使用1年内,未见任何沉降现象发生。表明,各项管理措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对策,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中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遵循工艺流程,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另外还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重视经验总结,加强施工检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防和处理,保证土建工程软土处理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加强软土地基施工管理,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J].价值工程,2018(6),61-62.
[2]史鲁明.浅谈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8(5),166-167.
论文作者:刘宗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土地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土建论文; 振动器论文; 静力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