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要深入发掘素质思想,传承教改精神,注重学生思维建设与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并在此条件下对具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新。问题情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体指根据具体的知识点创设直观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深入想象和规律总结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上,教师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化理念[1]。从生活中发掘数学素材,并支撑问题情境的构建。促使学生在生活常识的支撑和导向下,对问题本身所存在的数学内涵和规律加深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知识的内化上,所呈现的学习效率更加突出。比如说,在数学课上,教师在讲解“圆形的认识”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构建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活中所存在的圆形事物模型,比如说最具有代表性的车轮,以及一些圆形的食物、用具等。之后,结合生活常识设置问题,即“自行车的车轮形状为什么被设置成圆形,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数学图形,将其设置成三角形等其他图形是否可行,阐述理由。”学生在生活情境支撑下,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寻能够有效掌握圆形图形的数学规律,并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创设操作性强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上,教师需要全面考虑素质背景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就问题情境创设形式进行优化。以素质改革新目标为战略导向设置具有一定操作价值和实践空间的情境[2]。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的数学规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学习环境,加深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与内化。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多边形面积”时,可以就面积计算规律考核设置问题情境。即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某社区内部有两种图形的花坛,一种为长方形,另一种为正方形,相关参数分别对应为4×3,4×4,问那个图形的花坛面积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梯形面积计规律进行自主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梯形图形的了解自主制作图形模型,并通过转化思想的利用,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面积计算与整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与自主分析,掌握梯形与其他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尝试着利用转化和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编拟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所处年龄段对事物所表现的兴趣需求。将通话故事与数学问题相融合,构建直观、趣味的情境,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自主探究的动力和热情[3]。比如说,教师在设置“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时,则可以合理的融入童话素材,例如,“动物王国组织会议,其中大象来了有10位,而猴子是大象数量的1/2,老虎比大象多了3/5,问动物会议中一共参与的动物数量有多少?”如此一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童话情境能够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直观想象对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有效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在创编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梳理学习思路。
四、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游戏化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游戏氛围的渲染下,产生问题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学习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独立解决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在围绕“轴对称图形”设置问题时,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型的图形,之后引导学生以竞赛的方式抢答那种是轴对称图形,并诠释利用,以此来考核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定的计算游戏情境,比如说,将男女生分别代表赋予一定的数字含义,如2和1,当教师说出一个数字时,以10为例,学生之间彼此组合最终凑成10,如此一来能够训练学生形成灵活性的数学思维,也能够有效调节数学课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和激情参与到数学课学习活动当中。
结论:综上,问题情景法是一种新手段,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素质思想内涵。在具体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情境素材和形式进行创新。站在学生的角度,分别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实践操作、童话故事以及趣味游戏相融合,从而保证所构建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兴趣需求更加贴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情境当中,通过问题深入探索掌握相关的数学规律。
参考文献:
[1]王予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2]王玉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2-53.
[3]王春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86.
论文作者:王玛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图形论文; 规律论文; 圆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