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417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观察对其实施Ⅰ期手术以及Ⅱ期手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展开分组。对对照组(Ⅰ期)的80例(80眼)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选择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配合选择术后2天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Ⅱ期)的80例(80眼)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选择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配合选择术后1个月-2个月Ⅱ期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以及术后反应等存在的差异。结果:在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后囊混浊等系列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P<0.05)。结论:对于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Ⅰ期白内障手术以及Ⅱ期白内障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均可以将患者的视力提高,防止出现眼压升高的现象。综合分析对患者选择Ⅱ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穿通性眼外伤;外伤性白内障;Ⅰ期白内障手术;Ⅱ期白内障手术
诸多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临床上实施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后,配合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视觉功能加以改善,促进其康复。但是无法确定最佳的时机对患者实施外伤性白内障摘除【1】。为了探讨分别对患者实施Ⅰ期白内障手术以及Ⅱ期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上述目的展开分组对比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男98例(98眼);女62例(62眼);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57岁,平均年龄为(34.2±10.2)岁;患者的受伤时间为1小时-3天。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为:因为鞭炮炸伤的患者24例,因为玻璃划伤的患者22例;因为铁器刺伤的患者70例,因为地砖釉碎片划伤的患者16例,因为小刀刺伤的患者24例,因为挫裂伤的患者5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展开分组。对比两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患者完成角巩膜缝合之后,选择透明质酸钠于患者的前房注入,将患者的前房深度有效恢复。在患者上方角膜缘位置娩出晶状体核,或者利用双腔注吸管将患者的晶体核吸出,之后将残留的皮质有效吸出,于患者囊袋内部以及患者睫状沟的位置,将人工晶状体植入【2】。在对患者实施角巩膜缝合后或者完成缝合后的2天之内完成临床手术治疗。完成手术后,于患者患眼侧选择妥布霉素(15毫克)以及地塞米松(2.5毫克)注入,1次/天,共需要对患者实施为期3天的治疗【3】。针对患者角巩膜伤口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针对表现出玻璃体溢出的患者,于前部实施玻璃体切割,针对表现出强烈葡萄膜炎性反应的患者,选择合理剂量的短效散瞳剂对患者进行干预。
1.2.2 观察组方法
对患者的角巩膜完成缝合后,选择无菌空气泡于患者的前房注入,于患者患眼侧结膜下的位置,选择妥布霉素(15毫克)以及地塞米松(2.5毫克)有效注入,对术眼实施消毒以及包扎,针对患者全身以及局部实施抗感染治疗。在完成手术后的1个月-个月,准备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针对患眼前囊膜表现完整,皮脂溢出量较少以及悬韧带表现较好的患者,对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4】。针对患眼前囊膜完整程度较低以及破口非常大的患者,对其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针对后囊表现出微小破损的患者,于周边完整囊膜上方,将人工晶状体有效置入【5】。完成手术后的治疗步骤同对对照组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并发症出现概率等通过X2检验以%形式表示,远期效果评分通过t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
在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后囊混浊等系列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如表1。
讨论
穿通性眼外伤属于医院眼科较为普遍的眼外伤疾病,临床呈现出较高的致盲率,导致患者致盲的原因为患者合并出现了外伤性白内障的现象。对此临床需要研究有效方法将患者的视功能加以恢复。
本次研究中,对于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临床分组后,分别选择Ⅰ期手术的方法以及Ⅱ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发现在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后囊混浊等系列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P<0.05)。从而证明临床对患者选择Ⅱ期手术的方法加以治疗,可以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获得显著的治疗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Ⅱ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的远期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鑫.儿童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3:102-106.
[2]冯俊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D].河北医科大学,2013:222-226.
[3]吴文芳,吴强,宋蓓雯,等.复杂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10,7(10):725-729.
[4]陶方方.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D].郑州大学,2014:725-729.
[5]林玉琛.分体注吸在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清除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3:559-561.
论文作者:陈江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患者论文; 白内障论文; 通性论文; 外伤论文; 外伤性论文; 手术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