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五小 325600)
摘要: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学为中心”课堂改革实践最直接的形式之一,针对当前课堂练习存在杂乱、无序等问题,笔者认为练习设计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有“梯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度”。
关键词:梯度练习;教学效率;现状;策略
梯度练习,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拔高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并最终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然而,笔者在本校教学检查中,发现教师对梯度练习关注度与设计能力明显不足。于是在研修班学习导师的指导下,对学校梯度练习设计的现状、设计存在的难度进行分析和梳理,试图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一、语文梯度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梯度练习在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梯度练习进行质与量的分析,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梯度练习凌乱无序
教师备课本中出现的练习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一些练习没有针对性,没有层次感,毫无实效可言。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没有抓住本段的对比写法做梯度练习设计凌乱的练习,使得学生重复练习、平坡练习,效率不高,作用不大。
2.梯度练习比例不足
备课本中对梯度练习设计量的不足。对自己五下备课本进行回头看,发现当时教学设计对梯度练习关注不够,比例严重不足。较小比例的梯度练习,使课堂教学无层次感,讲解多于问答,平叙多于质疑。
3.梯度练习脱离教学目标
梯度设计的第三大问题,是设计的梯度练习脱离教学实际,不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容。有时难度过大,有时难度过小,练习无效。有的教师忽视了布局谋篇能力训练的练习设计,练习内容设计脱离了文本,脱离课堂教学情境。
二、梯度练习的有效设计
1.从教学内容入手,分层设计梯度练习
于永正老师指出,每节课我们都应该坚持训练一、两点,每个训练要扎实到位,重视细节。所以,从教学内容入手,着手分层设计梯度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的宏、中、微观,可以分别设计篇章、语段、词句三层面的梯度练习。
2.纵观篇章设计“大”梯度
学习布局谋篇是小学语文高段的年段目标,教师要有篇章意识,设计梯度练习,帮助学生习得谋篇布局的能力。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本文的谋篇布局很有特点,是学习“详略得当”方法的典型。教师将学习重难点定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某教师做了这样的大梯度练习设计:
第一梯度:理解内容,知道详略安排
(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抓住了哪几个重要时段呢?快速读文,找到相关词语划下来。(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2)作者以这几个时段为点介绍了北京人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呢?
(3)对照表格和课文,老舍先生是如何处理材料的?
借用表格整理,让学生轻松发现详略得当的安排,这仅仅是停留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详略得当,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详略得当具体是怎么写的,详写要写些什么,略写怎样一笔带过。
第二梯度: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在详写的这四天里,你对哪一天最感兴趣?请你再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详略得当的好处: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这样就为第三梯度做好了铺垫。
第三梯度:尝试运用
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说一说或写一写。
3.抓住语段设计“小”梯度
一堂课的教学有时将不同语段分为几个板块进行,根据学习内容的差异,板块之间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每个板块有它自己的学习重点或难点,因此在一个板块或语段的学习中,也要设置练习的梯度,循序渐进。
如笔者将《金钱的魔力》分为“托德”和“老板”两个板块,在学习“托德”板块中重点对“托德的笑”的描写语段做了梯度练习设计:
第一梯度:读懂“笑”
这段话具体写了什么神态?(笑)平常我们积累了哪些形容“笑”的词语?
这个设计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文中作者对“笑”独特描述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梯度:读懂作者怎么写“笑”
1.作者怎么写笑?圈出文中写笑的词语。(折纹、皱纹、螺旋纹;凝结的笑)
2.这句话把 比作 作者怎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
在学生圈圈画画填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不仅抓住各种丑陋的“皱纹”写出这个“笑”的难看程度,还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托德的“笑”陷入窘境写清楚了。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丑恶的表情使人联想到丑陋的东西”这种独特的描写方法。
第三梯度:写法运用
想象一下托德“摆出一张刻薄的嘴脸”,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模仿说一说或写一写。
在学生领悟了描写方法之后,进入第三个梯度,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对话,想象托德的“刻薄”“摆架子”的表情让人想到了哪些事物,进行运用。
4.从培养能力入手,分块设计梯度练习
练习的另一个功能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所以,要关注学生“学到什么”与“学的怎么样”。梯度练习也可着眼于学生在课堂上要“学到什么”,根据学生“学”的需求进行设计。下面,笔者将从语文最基础的说、读、能力的培养,阐述梯度练习的设计。
首先,指向“说”的“效度”
“说”首先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张志公先生指出:“我们一向特别重视写,为了写而重视读,读是为了写,对于听、说则相当忽视。”因此,教学中,教师对“说”的能力训练也要设置“梯度”。
如《女娲补天》的教学,教师为了达成本课的学习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为“说”设计了这样的梯度练习:
第一梯度:概括地说故事,并圈一圈,课文讲女娲补天做了哪些事?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找雨神,造了船,寻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
这个练习设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事件,将课文大概内容讲清楚。既符合中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年段要求,又为学生如何说大概内容提供了方法。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初步的,还没有达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引领学生将故事说生动,有详有略,有重点地说,教师设计了第二梯度的练习,渗透“说生动”的方法。
第二梯度:学习如何说生动的方法
第一组:练习用上形容词说生动
( )的响声 ( )的大窟窿( )的碎块( )的泉水( )的云霞
第二组:练习用上动词说生动
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 )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第三组:练习用上自己的想象说生动
(在学习女娲找五彩石的基础上)女娲找五彩石这么辛苦,女娲找雨神课文只用了一个“求”字,想象一下女娲是怎样求的呢?又是怎么造船救人的呢?
三组围绕“说生动”的目标进行说话训练,都是为达成“用自己的话说故事,尽量说生动”这一教学目标架设楼梯。这样第三梯度的练习设计就是让孩子尝试说,学会运用方法说生动。自然而然达成说的教学目标。
其次,指向“读”的“效度”
课堂上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因此,课堂上的“读”就要按照这三个层次做“读”的梯度训练。
如《搭石》的教学设计:
其中一条重要目标为:指导学生把课文中作者写得很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第一梯度:立足“读通”
选择正确读音,打“√”
一行(háng xíng)人 协调(tiáo diào)有序 人影绰绰(chuò zhuó)
罗列句中难读的词语,通过练习,反复读,完成“读通”的任务。
第二、三梯度:在“读懂”中“读好”
看下面这段课堂练读实例:
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呀?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
生:搭石。
师: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从这开始:“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分组练习3次)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稍快)踏踏的声音,像——
生: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
师引读,前面的——生接读——抬起脚来 后面的——生接读——紧跟上去 (练习3次)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 ——没有。
师: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么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协调有序。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师通过演练,反复读,合作读,在反复的读中完成“读懂”任务,并实现了从“读懂”向“读好”的过渡。
第三,从课型任务入手,整合设计梯度练习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都安排了课后习题。这些课后习题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是课文内容和脉络的重要线索,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和课堂达成性。因此抓住课后习题设计梯度练习,既是对课后习题进行整合,由易到难的重组,又能使课后习题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达成。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课后编排的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前文的梯度练习设计中,第一梯度的3个问题(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抓住了哪几个重要时段呢?快速读文,找到相关词语划下来。2.作者以这几个时段为点介绍了北京人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表。3.对照表格和课文,老舍先生是如何处理材料的?)是根据课后习题2设计的,用三个难度较低的练习引导学生思考。由于课后习题2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教师便将此题分解成两个梯度,又因为要引导学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必定要在解答习题1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将课后习题中的1、2进行整合,完成了第二梯度的练习设计。第三梯度则是根据课后习题3设计的,有了前面两个梯度的铺设,学生在完成习题3时就有了说或写的方法,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想到的朴素想法,从专题立项,到合作开发,深深感到梯度练习设计的魅力所在。今后,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努力使教研组练习设计能力有所提升,科研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M].浙江省教研室,2009
3.李犇.让课堂因小练笔而绽放光彩.课程教学研究[J],2013年03期
4.卓旭皓.领会,应用,步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J],2013年07-08期
论文作者:黄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梯度论文; 学生论文; 托德论文; 课文论文; 习题论文; 教师论文; 课后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