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 264200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和兴趣导学的指导思想,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将武术少年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阳光体育心态。
二、教材分析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传承的一种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初中生进行武术练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动作灵敏、手眼协调等素质。少年拳第二套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注重全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少年拳需要镇定自若,需要下肢动作稳健。因此,学练武术动作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五四制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而且身体稳定性和悟性比较高,能理解武术动作的连贯性和柔韧性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能感悟出动作要领的真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合于青少年、儿童的锻炼,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作为一节新授课,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的内容以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为基础,重点教会学生少年拳第二套1—4式的手型和步型,进而理解将手型和步型结合起来体会其攻防含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少年拳第二套1-4式的动作名称和术语,了解其锻炼价值和攻防含义。
2.技能目标:掌握少年拳第二套前四节的动作要领,能够协调连贯、劲力顺达、形神兼备地完成动作演练。
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集体、分组和个人演练、展示和攻防练习,体验到习武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作到位有力,眼随手动。
2.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型、步法正确到位,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教学方法
1.讲解法:讲明学习内容与要求。
2.提问法:通过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3.比赛游戏法: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
1.导入。用师生敬拳礼引出本课内容,简介中华武术、武德,让学生明确练习少年拳的意义。
2.课堂学生准备。
(1)热身跑与武术活动专门性练习。带领学生进行武术活动专门性练习,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
(2)自编搏击操。学生在动感时尚的节拍里跟随老师共做搏击操,既活动了身体,又激发了学习武术的情感,为本课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3)武术基本功练习。抱拳礼、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训练,依托圆形或者方形队列进行变换训练。
3.新授。
(1)视频观摩。学生观摩少年拳视频,整体感知连贯动作下少年拳的力与美。
(2)动作讲解与体验。教师分解动作,从预备式到整个过程:
①抡臂砸拳。
②望月平衡。
③跃步冲拳。
④弹踢冲拳
进行具体的讲解并指导学生跟进体验,对动作要领进行强调、展示,让学生明确动作要领。
(3)动作纠偏。师生间或者生生间互相观摩互相指导,对动作不到位、不规范,力度不够、态度不端正等情况随时纠偏。组长帮助同学指出动作存在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动作。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要熟记要领,在要领指导下进行动作练习,直到稔熟于心。
(4)连贯展示。学习少年拳第一套1-4节动作,两人一组进行喂拳练习,体会动作攻防含义。
4.巩固练习。
(1)采用武林大会的游戏模式,各小组进行展示。展示时,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展示的学生表扬或者纠正不到位、不规范的动作。
(2)采用“功夫少年向前冲”(男儿当自强伴奏),学生分四组进行素质练习。练习内容分四个环节:第一关,俯卧撑(练习上肢和腰腹力量)。第二关,跳绳(练习下肢力量,增强协调性)。第三关,小跨栏(练习学生弹跳能力与爆发力)。第四关,绳梯训练(练习脚步灵敏性、灵活性)。
在游戏环节中,教师课前要设计好游戏内容,确保游戏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游戏要展现的体育精神,遵循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性原则。课中,教师要讲解清游戏规则并示范如何完成,作为裁判员监督闯关进行。游戏结束,师生要及时进行游戏活动总结,挖掘游戏的课程内涵。
5.课堂总结。播放音乐《太极24式》,随音乐全班同学跟老师一起做相应的动作,体会少年拳一招一式的力与美。
论文作者:刘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动作论文; 学生论文; 武术论文; 少年论文; 要领论文; 游戏论文; 连贯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