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雨[1]2001年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文中研究说明元朝是由起于漠北高原的蒙古贵族建立起来的,它版图辽阔,通过滚滚铁骑,杀伐征战,成为一个横跨亚、欧的统一大国。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之后,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的萨满教信仰,另一方面也在征服西藏的过程中接受了藏传佛教。为了管理和稳定以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组成的社会,蒙古贵族在宗教信仰上实行承认现状和兼容并包的政策,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信仰都给予宽容,形成元代宗教文化多元并存、同时发展的局面。 尽管元朝国祚不长,但其对宗教兼容并蓄的态度,使元朝的各种宗教都有相当多的信众,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 元杂剧的宗教戏剧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全部宗教剧目爬梳整理,并经过详细考查和辨析,提出了有别于“神仙道化戏” 的新的概念。 另外,本文也论及了元杂剧宗教戏剧的模式,宗教与戏剧的有机结合,以及“八仙戏”这一特殊的戏剧现象。同时,作者在对《西游记》杂剧研究时,发现它是介于原生的西游故事和小说《西游记》之间的重要桥梁,因为它有别于小说《西游记》,其一些特征更能证明前辈学者关于《西游记》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之间的因缘。 通过对元杂剧宗教戏剧的研究,可以发现,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向壁虚构的,宗教戏剧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出世态淡凉、官场倾轧、妓女苦况和高利贷制度等,使我们对元代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刘荫柏研究员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李学清[2]2009年在《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杂剧中的佛教剧,是无杂剧中有关宗教剧的一种。元杂剧作家们借助佛教剧,宣扬佛教思想,展示佛教在元代的发展状况和佛教对元杂剧的影响,彰显出佛教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围绕元杂剧中的佛教剧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佛教剧产生于元代的原因、佛教剧对佛教思想的背离、佛道二教与度脱剧、佛教剧的价值。佛教剧产生于元代的原因。元杂剧中的佛教剧的产生,与元代法律存在漏洞有关。元统治者针对佛教和杂剧所制定的法律宽严不同,给佛教剧作家创作佛教剧提供了可乘之机。佛教剧对佛经本义的背离。以佛教思想为参照物,结合儒道思想,分析佛教剧所表现的因果报应思想表现为道教的神佛奖惩思想的表现、忍辱思想表现为儒家的复仇思想的表现,分析产生这种背离的原因,挖掘佛教剧的思想价值所在。佛教剧中的度脱剧。分析佛道之争和融合在度脱剧中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佛道之争和融合对度脱剧的影响。元杂剧中的佛教剧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揭露批判了元代重利轻义的世风,具有劝善戒恶的社会教化作用。佛教剧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佛教剧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佛教在元代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 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D]. 毛小雨.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1
[2]. 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D]. 李学清. 新疆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