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项目成本管理论文_方华颖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深圳 51805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建设项目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 建设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一,造价专业贯穿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因此,有必要将建设领域革命性的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引入到大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来。BIM的引入,对项目成本管理有了革命性的帮助。为实现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可预测、可控制提供了平台,从而推动建筑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费用管理;造价;算量

成本费用管理是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一,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参与方的直接利益,所以尤其重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现代建设项目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 建设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传统的造价管理软件和方法存在体制落后、开展方式过于局限、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大型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将建设领域革命性的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引入十分有必要。BIM应用实现了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维护全方面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工程造价,提升造价管理效应,提高工程管理与建设的进度要求及质量要求,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一、目前传统的工程造价的特点

1、工程造价管理协调方式不完善

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配合完成。需要把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参与部门的数据都联系起来,目前的管理方式是由统一部门管理,根据工程进展各阶段对造价管理人员任务进行划分,深入到基层开展工作。建设工程各个项目的建设内容不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施工内容不了解,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因为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而使资源出现偏差,工作开展时会浪费大量时间,各部门负责人由于缺少制度约束也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工程造价确定方法静态滞后

工程概预算是基于工程项目不同阶段所能提供的工程图纸,然后将图纸计算出的的工程材料使用量结合人、材、机等价格做出计算完成的,施工周期、雇工费用以及设备使用情况也都是结合图纸计算的。工程图纸自身理论性很强,造价管理依据过于静态,尤其是大型的工程项目施工工期跨度较大,虽然已有考虑暂估费,但静态方法并不能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全部考虑引入其中,不具备很好的风险抵御能力。定额管理在小规模建筑工程中能够发生良好效果,对施工各个环节都能起到约束作用,但大规模工程则需要静态与动态方法结合使用,制定出具有长期发展潜质的造价管理方案。

3、工程造价模型建立不便捷

目前虽然已告别传统的人手算量时代,较为先进的造价软件均有提供识别CAD图纸进行建模的功能,但是仍然需要造价人员导入设计人员的二维CAD图纸然后进行识别翻模,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由于图层的设置问题,构件参数设置问题等导致模型识别不了或者识别错误。需要后续进行检查和修改,甚至是需要造价人员对这二维图纸重新建模,仍然需要花费一定量时间在算量上面,效率仍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

二、BIM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1、参数化建模

何为参数化? 参数化就是指整个建模的过程中,有着未知的可以变化的量,这也就是为什么BIM技术能够做到一个建筑构件数据的变化将影响整体数据的变化的原因了。比如说,门梁,门窗,支撑的柱子等都将参数化建模,当门梁的数据有所变更时,门窗和柱子的比例大小等各项数据都会随之改变,这样能够大大节省设计者去计算的时间,如同最低等的统计软件excel上的求和等功能一样,只要上面的数据变化,下面的数据就会在系统的帮助下跟着改变,不用使用者再去计算一遍。通过修改模型的参数,软件就会自动变更模型,工程量随之变更,是提高效率的利器。

2、数据一致性与唯一性

通过BIM技术建立出来的模型不仅仅是个二维平面图形,而是一个三维立体图形,设计者能够在图像上研究其正面、侧面、立面、剖面等。而且在共享资源的时候,不必担心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资源偏差,从而更放心地去专注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从而提高设计速度,使得图纸和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同步。同时,BIM模型与图纸联动,平面修改则立面和大样同步修改,不存在以为需要分开修改而导致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在Revit中,每个构件还具有唯一的编码,通过编码可以确定构件的位置和信息。例如在图纸变更的时候,传统的二维图纸还需要通过云线,编注,索引等表示需要修改的地方(如图2.2.1所示),而Revit模型只需要通过查找构件编码,方便快捷地对构件进行修改变更(如图2.2.2所示),对应的工程量及价格修改更为便捷。

3、协同性

正如前面所说,BIM技术能够把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参与部门的数据都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BIM技术的信息是联系协调一致的,而且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时间空间上差异而使资源出现偏差。因此,现代BIM技术可以让多专业在同一模型上进行设计、讨论、协调。各个专业都可以在同一个服务器上提取全专业模型,各专业使用同一个模型进行设计。由于模型本身就包含着由业主、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提供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所有基本信息,从设计阶段开始,各个参与单位、各个专业工程师就能够协同合作,互通有无,能够了解项目建设的目标,能够从资金、人员、机械和材料各个方面保证建设项目能够按照预先制定的进度计划进行。综合了建设项目设计阶段能够掌握的全部资料,经过多方参与工程师的全部讨论通过,使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过程变为真正的按图施工。BIM模型提供的这个协同工作的平台,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使各个参与单位、各个专业工程师形成一个真正的BIM团队。

三、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

1、全员、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正如前文所说, BIM技术作为一个协同的信息数据库技术,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完整的数据信息流,作为一种信息技术,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程数据模拟成模型,从而方便设计者进行建筑设计,方便施工者进行施工,方便运营者进行运营。

BIM技术下的成本计划的编制就是以业主为主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共同组成的。通过前期建筑信息模型的搭建,各单位根据自身要求,在模型搭建阶段沟通交流,能够提早发现现场施工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早解决,从而制定出合理优化后的进度计划指导项目顺利进行,从而对成本计划进行优化。

BIM技术能够把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参与部门的数据都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BIM技术的信息是联系协调一致的,而且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时间空间上差异而使资源出现偏差。

2、优化项目人、材、机成本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环节中引入BIM理念,在BIM技术下建立的三维模型,对时间成本进行实时监督、控制。这样,可以使资金计划、人员安排,以及设备管理等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三维模型下,能够提前计算出每个时间段的工作量,然后在核算的基础上,对资金计划以及工作计划作出调整。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进行的模拟,建设单位及供应商可以较为准确的知悉材料供应的数量和时间,包括施工所用方案以及材料用量,以模型为基准开展的管理工作不会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材料供应计划更加准确,保证材料设备供应不影响工期并节省运输、仓储成本。同时,BIM可以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建模形式做出优化,具有可协调性,造价管理人员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各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为实现精细化造价打好了基础。

3、减少变更的造价成本管理

在传统的设计方式下,常常由于考虑角度不同,专业技术水平不同,造成业主方和设计方或者施工方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常常出了图之后才发现需要变更的地方,甚至于现场施工方才发现不是当初所希望的样子,然后再砸掉重做。这样就会大大增加项目的施工成本。

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因此BIM技术是业主理解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提前理解工程设计效果、施工技术质量等。业主方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表达意愿和想法,设计方能更加明确业主方想要的效果,减少甲方“改改改”的常态,而通过模拟全过程的建设施工,发现施工中可能考虑不周的地方,从而进行优化改正,减少实际施工中造成的返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同时,全方位立体建模技术,在传统二维技术基础上做出整改,融入现代科技理念,不但图形更立体,所表述的内容也更加全面。非专业造价管理人员,例如图纸设计师,通过观察模型也能直观的了解到工程建设所用成本,从而根据预算成本对设计进行优化。传统二维的图表总会使具体施工人员产生误解,而且由于各个建设项目并不完全相同,实际施工工艺也会千差万别,在施工之前不能详细的了解相关知识往往会造成返工现象的产生,因此可视化的施工过程的培训加上传统进度计划图表的辅助是向建设项目具体执行层表达的必然选择。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4、加快项目造价流程进度

在现阶段,revit直接算量运用的相对较少,还没成熟,但是各大造价软件运营商均已开发相关BIM模型工程量计算模块,通过revit模型导入,可以节省大量的图纸翻模时间,相对传统二维图纸导入造价软件翻模的方式能够避免一些图纸识别不了,识别错误的问题,大大地提升效率。在全BIM时代,从设计人员开始使用BIM直接进行设计,各造价人员运用同一个平台的BIM模型,应用模型提供的工程量数据进行概预结算,让造价人员从繁复的工程翻模,工程量计算,工程量对数等当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是进行工程经济分析,而不是将时间主要运用在工程量计算。

同时,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算阶段,有各个不同的造价部门和造价人员,若各个由于各参与方都是使用基于同一平台的BIM信息模型,工程量计算及价格均统一,变更管理更为清晰,对于数据争议将会大幅减少。从项目开始的概算审批到项目最后的结算都能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优化流程,节省时间,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四、案例应用

以深圳蛇口邮轮中心为例,深圳蛇口邮轮中心位于深圳市蛇口太子湾片区,集海陆交通快捷集散、国际滨海休闲、通关服务、办公、商业配套及餐饮于一体的口岸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3816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199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617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17285.93平方米,平面尺寸:长297m,宽192m,屋面高度H=64m。

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Revit模型,对各专业图纸进行翻模,提前检查是否存在管道碰撞、各专业图纸不一致等错误,并模拟施工过程,对施工方的进度计划进行优化,以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基于BIM模型运用造价软件对项目进行概算编制,对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最终项目顺利落成。

五、结束语

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人员、技术方面的原因,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与此同时,传统的工程造价方法过于死板,不能准确控制工程造价,从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BIM在工程造价中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省成本等优势,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怀中.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J]. 建设科技. 2016(13)

[2]周于惟,张雪,应悦,傅玉贞,沈华婷,孙明磊.B I M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3]张天骄.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6).

[4]彭蔚.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工程经济, 2015(04).

论文作者:方华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项目成本管理论文_方华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