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重庆市电公司垫江县供电分公司 408300)
摘要: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能源市场竞争要求,必须对当前的企业运营效率进行优化,并积极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方面的相关政策。其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线损就成为了电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实中,线损管理成效不仅关乎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而且还和节能政策的推行与落实息息相关,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实确实,当前的线损管理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管理主体的多样化以及管理环境的无序性,使线损统计的精确性和分析的深入性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进而导致线损管理的工作效率长期得不到提升。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监测;线损管理
引言
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普遍应用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使电力企业在供电传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使损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电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各个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更多的用户,获取最大的利益。电力企业除了要增加用户之外,还要提高企业的效益。那么,降低损耗率也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的有效措施,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线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管理中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明确在各个环节中员工的责任。另外也要借助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及分析。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线损管理的概念描述
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nergy data acquire system)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电表,实现了电力用户采集用电信息的采集、监控与处理的现代自动化系统。它是国家电网公司营销业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电力营销业务可以通过Web Wervice或中间库等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与用电控制与管理,其自身也可以独立工作运行,完成采集点设置、电费管理、异常用电管理、、远程抄表以及电能损耗分析等多种功能。近年来,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的优异表现,在电力企业中抄表、核算、收费等营销方面的优化与改革,已经将传统的电力营销理念彻底改变,在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切实保障了用电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标准一体化。
1.2 线损管理
台区线损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定额线损、理论线损、统计线损、经济线损以及管理线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见的是定额线损,也就是线损指标,通过对下一个考核期的低压电网负荷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再考虑结构变化状况来对降损措施进行安排,当然也要与实际线损情况结合起来;经过测量与计算之后,报给上级领导,再由领导进行批准从而得到一个指标,这就是线损指标。就一些线路设备状况不稳定线路来说,其理论线损数值是不固定的,供电负荷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理论的线损数值,这一个最低值的线损率就是经济线损。因采取线损管理措施会出现明显的损耗,这就是需要进行管理线损,数值时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值之间的差。统计线损,是售电量与实际供电量之间的差,通常可以借助计算电能表的质数来获得,但因低电压线路有着明显的多变性与复杂性特征,在没有完备的方法下进行线损计算,只能使用像典型台区损耗率法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理论线损的计算。
2 用电采集系统的线损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产生线损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电阻作用、磁场作用以及管理因素。电阻作用是指在线路的导线变压器电动机中,主要使用的导体为铜、铝等,接通电流后,会产生阻力,即电阻。电能在电力网传输中,需要克服电阻的阻力,产生电能损耗,主要变现为导体发热。由于这种线损是由于电阻引起的,因此,也被称为电阻损耗,研究显示,电阻损耗与电流平方成正比。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由于绕组产生的损耗,也叫做铜损。磁场作用是指在电动机和变压器工作中,都与磁场作用密切相关,例如,电动机主要依靠旋转磁场产生动力,变压器主要通过交变磁场控制升降压。在磁场建立的过程,电磁也完成了转换,并在电气设备中产生了磁滞和涡流,导致电能损耗,主要变现为设备铁芯发热。这种线损由于磁场转化产生,也被成为励磁损耗和铁损。此外,还有管理因素产生线损,由于制度管理不规范,部门管理不协调,人员管理不严格,很容易产生管理漏洞,出现用户违章用电、窃电等现象;部分电网设备维护不到位导致漏电、计量装置误差等问题。
3 具体运用
3.1 在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市场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对线损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对以往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电网故障的问题,从而导致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线损,给电力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线损管理是为了保证电网可靠运行的关键,为了提升电网线损管理的可靠性,应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到线损管理中,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实现信息化技术采集,实现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化,对提升线损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3]。另外,在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对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和优化,能够及时发现电网中的不足,并且能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更有利于对电网的优化,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的线损率,切实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此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点主要是通过系统来对配电网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获取所设置的虚拟总表集成装置以及在基层的分表采集装置即时电量的详细情况,以便于对电网运行的线损进行统计,并分析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提升电网线损管理效率。
3.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线损管理主要是采用分压管理、分区管理、分线管理、分台管理等模式对电网线损进行管理,下面分别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这四种管理模式中应用。(1)在分压管理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对全网的电压等级线损进行固定周期统计、分析;(2)在分区管理中,将供电区域分为全局、分局供电区域,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按日、周、月固定周期进行线损统计,并且根据层次关系逐层进行分析;(3)在分线管理中,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各变电站馈线线损进行统计,例如在分段开关、联络开关处安装终端设备,能对分馈线进行线损统计,馈线线损包括配变时段电能损耗和馈线电能损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定期统计、计算电能损耗状况;(4)在分台管理中,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对各个公用变低压电能损耗状况统计出现,定期计算线损。
3.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线损计算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能对各个计量点的用电量进行采集、计算,还能对采集对象进行分析,自动计算线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线损计算方式可以分为手动触发线损计算、自动线损计算两种情况,线损计算由线损率计算、线损模型、计量点电量抽取等三部分构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对采集对象进行日、周、月等定期进行线损指标统计、分析,然后在月底进行线损汇总,从而使得线损分析更加直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实现线损管理自动统计,生成线损报表,为分析线损异常状况提供依据。用电信息系统能根据已有的变电站、用户、计量点、馈线等资料,分析对象的拓扑关系,自动生成线损模型,并且利用监控的信息自动更新线损模型。
结束语
为了解决当前线损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难题,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用到其中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这不仅可以提升线损监测、分析以及管理的成效,同时还可以促进线损管理向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在未来线损管理发展中,将会应用更多的智能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将人和设备紧密地联系起来,保证线损管理更加高效,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从宝,桂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1):319.
[2] 周嵩.浅谈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大数据在客户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8):271,283.
[3] 谌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J].电力科技,2014(1):251.
论文作者:李正洪,杨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线损论文; 采集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能论文; 磁场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