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9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配合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记录症状改善时间,并且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临床上,该病以听力降低、耳痛、耳漏等为显著表现,有时可出现鼓膜充血与穿孔等表现,长期病变可能累及到中耳传音结构,中耳周围骨质遭到破坏,引起颅内并发症[1]。对此,我们建议一旦确诊,尽早治疗。为了更好地治疗该病,本文笔者选择94例患者且分成2组进行比较。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5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9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7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听力下降、耳痛等表现;(2)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失语失聪、无法正常交流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4.95±4.19)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9±0.41)年。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5.14±4.58)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5.89±0.5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方法治疗,根据临床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随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抗生素,疗程共7-20d。同时,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配合应用吸引器,将鼓室中的药液与脓液吸干净。患耳朝上,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每次5-10滴,滴耳后,耳浴5-10分钟,每天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经地塞米松与氧氟沙星浸泡后的超薄硅胶湿敷在患处,每天1次,共1-3周。
1.3观察指标
(1)根据用药后的情况,判断疗效:显效,1周后,外耳道未见脓性分泌物,而且鼓膜无充血表现;有效,1个疗程结束后,外耳道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但鼓膜仍伴有充血表现;无效,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耳痛消失、鼓膜充血消退与穿孔愈合。
(3)统计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评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3不良反应
统计发现,研究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各1例,发生率为4.2%(2/47),对照组1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发生率为2.1%(1/47),二者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感染的细菌主要表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局部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诊治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其中,氧氟沙星,对多种病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氧氟沙星在中耳微血管中吸收迅速,一般不会扩散至脑部[3]。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而且可减少渗出,对结缔组织增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联合应用氧氟沙星与地塞米松,采取直接湿敷的方式用药,增加作用时间,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炎性渗出,对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抑制作用,促使肉芽组织萎缩,进而减少耳内炎性物分泌。本文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的用药价值高。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的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联, 王俊平. 局部氧化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5).556-557.
[2] 熊素芳, 王美荣, 马维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2).216-218.
[3] 孙小姣. DGGE法分析CSOM耳道菌群变化及药敏特征[D]. 大连医科大学, 2013.
论文作者:张永菊 张金旭 张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6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中耳炎论文; 氧氟沙星论文; 化脓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6月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