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管干部原则确立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依据论文,原则论文,干部论文,党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6)03-0086-05
党管干部是党的领导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体现,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的实质是坚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也就是党组织引导、支持人民选拔、管理、监督干部。党管干部之所以被确立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原则,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性质理论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根本理论来源
政党的性质是这个党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任何政党都有一定的阶级基础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反映这个阶级的世界观,为这个阶级服务。资产阶级学者对政党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不承认政党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的特点,把政党看作是人们在共同商定的特定原则下,联合起来促进全国性利益的社会团体;有的只是把政党看作是公民的结合,是具有某种组织形式的、持久性的集团或团体;有的虽然承认政党是开展政治活动的政治集团,但把政党的根本目的归结为谋取公职,使它们提名的候选人出任政府官员;有的还对政党作了歪曲的解释,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内的政党是“表达民意的组织”,是“整个政治自由的主要成分”,等等。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政党的某些外部特征,但却模糊或者回避了政党的阶级性,没有揭示出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的。同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相反,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内的各个政党,都是如此。例如,现代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虽然都属于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但是,两党所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垄断资本集团。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实行多党制,那些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主要政党各自都有自己的阶级基础和利益集团背景。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反映了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反映了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之间的本质关系。世纪轮回之际,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如苏联共产党、台湾的国民党、印度的国大党、巴西的民主运动党、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等纷纷垮台,丧失政权。痛定思痛,贯穿其衰败过程的是一条从代表大多数人利益到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历史轨迹。特别是到了执政后期,这些政党内部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形成了一个个特殊利益集团,最终为人民群众所抛弃。比如,在苏联共产党垮台前进行的民意测验中,85%的人认为苏联共产党的政策代表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利益,只有7%的人认为苏联共产党的政策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可见,苏联共产党在解体前,已经蜕化为一个主要代表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党。而国民党在垮台前也已被认为是“有钱人的党”、“富人党”,“黑金政治”、政商勾结极为严重。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成为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宣称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它代表了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利益代表的阶级性和广泛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党在执政中,能够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社会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的这种代表性,是党不断赢得社会支持的关键。
从政党最基本的执政功能——社会利益整合功能看,党必须通过协调社会中多元的、多层次的利益来整合社会力量、凝聚整个社会,以造成一个和谐的局面,求得社会进步。“利益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1] 执政党要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就必须制定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日本学者冈泽宪芙把政党的功能归纳为四项:其一,政党对其成员利益的集约功能;其二,补充和选出政治领导人的功能;其三,决策机构的组织化功能;其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等等。[2] 其中“对其成员利益的集约功能”,就是要代表其成员的利益。在当今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情形下,党必须找到各阶级阶层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的共同取向与共同点,协调好利益主体多元化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利益格局多样化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所以,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先进性中体现人民性,显现党的代表性更宽泛,更为各阶级阶层群众所认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这里把党的干部的本质特征属性作了科学概括,这是党能够管干部的必要条件。孙中山曾经把各级官吏统称为“公仆”,并且明确地把“公仆”职责定位为“为众服务”。“服务”是“公仆”们的各类政治行为所应该具有的根本属性,而各级官吏成为人民的公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那里才成为历史发展的合理逻辑。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干部既是权力的拥有者,又是人民委托的代表,既是领导者,又是勤务员。首先,党的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是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代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公仆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者,是依法接受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进行活动,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是为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的。公仆的这种角色、身份和使命是由公仆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公仆来自于人民,和人民之间是委托和代理关系,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所以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 其次,党的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组织。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一切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人民公仆的特殊含义。
由此,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必然具有一整套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标准,也就是党能够管干部;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性质决定了党的干部对于实现维护发展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决定了党必须管干部。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规定,以及由此性质所决定的党的干部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地位并成为人民公仆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由此决定了党管干部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地位。如果说党管干部原则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原则,那么党的性质则是决定党管干部原则合理性的根本渊源。
二、党的领导原理是党管干部原则的直接理论来源
现代国家都是由政党领导的,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政党领导体制则是各现代国家的共同特征。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解释政党参与功能时指出:“政党已经从一般的政治社会的范围上升到一个由《基本法》确立的合法地位。”[5] 原苏联1977年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第6条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这些国家用法律规定了政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也在宪法中明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从路线、方针、政策上领导国家政权及其建设,规划、设计国家政权结构形式及其运转机制,指引和掌握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确保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及有效地参加管理,等等。而党的组织领导就是从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去规划、设计、调整党的干部人事工作,其具体体现就是党管干部原则的确立。党管干部原则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根本要求之一,归根到底是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
(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由党来制定,这是党的领导原理成为党管干部原则的直接来源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其实,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六大每次修订的党章都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政治领导也列在第一位。“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一科学表述,准确地表达了党的领导的实质。政治性的领导其实就是原则性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这说明政治领导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层次的领导,是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方针以及每一历史阶段的总目标,而不是陷于具体琐细的行政事务和经济管理事务中。
党管干部原则作为党的领导原理的具体表现,其主要内容就是在制定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起领导作用。党的领导的内容,在干部工作方面,主要是指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诸如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每个历史时期干部工作的统一部署,都由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决定。党根据党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所制定的干部路线、干部政策及干部标准,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因此,按照党制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干部标准对干部实施管理,是党的领导在党管干部原则上的集中体现。
(二)通过选拔和推荐重要干部到国家机关中去工作,来领导国家机关的工作,这是党的领导原理成为党管干部原则的直接来源的重要内容
列宁认为,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也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要通过选拔、教育和调配干部实现。因此,列宁指出:“我们在组织方面的任务,就是要从人民群众中选拔出领导者和组织者”[6] 参加对国家的管理。也就是说,党的领导包括对党的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领导,这个领导体现在制定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上,党据此指导人民选出“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是“干部”。俄共(布)八大决议明确规定:“俄国共产党应该在苏维埃中进行实际的、日常的忘我工作,把自己最坚定忠实的党员提拔到所有苏维埃工作的岗位上来,通过这些工作在苏维埃中取得政治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并对苏维埃的全部工作进行实际的监督。”[7] 这也说明,党选拔干部到重要岗位,同时也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需要,表明了党管干部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十三大报告,认为党的政治性领导的内涵之一就是“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是“推荐重要干部”,不是推荐所有的干部;是“推荐”而不是由党组织直接委任或决定。应该说,在这方面,无论是苏联还是我国,都曾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体制,有过严重的挫折和教训。而“推荐重要干部”的提法,也为党管干部增加了科学内容。
党的领导的实质,是党作为“两个先锋队”,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起引导、指导和向导作用。党的领导是通过法律程序,把自己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和正确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又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一思想表现在党的干部工作中,就是把党的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在干部工作中贯彻执行,就是党管干部原则的体现。因此,党的领导原理成为党管干部原则的直接来源。
三、政党政治录用的基本功能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理论来源
政党的政治精英是这个政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他们忠诚于本党的事业,为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奋斗。因此,政党都非常重视形成和培养自己的政治精英。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也都把挑选干部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因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一)政党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政治录用功能
按照阿尔蒙德的观点,每个政治体系必定要通过各种方式选用部分人员在政治结构中担当精英角色。这种政党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功能在政治学上就是“政治录用”概念。通过政治录用,政党推荐本党的成员通过法定途径担任国家机关要职,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政党通过一定法定程序选拔和录用政治领导,有利于使国家政权获得合法性来源。所以说“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8] 这些论述表明,一般政党都把培养选拔管理教育监督本阶级的精英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由此才能形成自己的骨干力量。
因为政党作为阶级的核心和本阶级利益的最高政治代表,由本阶级中政治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组成,理应成为本阶级的政治领导者和组织者,并为保护和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而奋斗。政党要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就需要培养和选拔大量本阶级的政治精英,并将其输送到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政党不仅有责任而且有条件和能力来培养和选拔本阶级的政治精英。因此,正是政党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了大量的政治精英,并通过他们率领本阶级来实现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完成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政治录用是党管干部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带有强烈阶级性的政党也具有一般政党的形成和培养本阶级骨干力量的功能。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党管干部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包括制定干部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等。作为一个执政党,如果不管理选人用人,党的事业就失去了保证。党管干部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党要主动担当起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监督干部的责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就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生动体现。党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标准、资格、条件、学习、培训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都成为党培养选拔自己的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于干部的监督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党管干部原则也是一般政党功能的体现。
其实,干部管理的本质是政治录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干部管理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联系。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手段配置资源,这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为了完成各项计划任务的指标,就需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管理方式,党管干部要服从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要求,在对干部的政治录用上就是实行委任制。和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党管干部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党发挥政治录用功能,但是管而不“统”,适度竞争,既扩大了政治录用的范围,又使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有了保证。对领导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实行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年度测评等办法,加大了群众参与的成分,降低了“伯乐”的“人治”效应。同时,党的各级组织,都把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忠诚而有能力的干部群体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去落实。
总之,无论从党管干部的理论,还是党管干部的实践,政党的政治录用的一般功能都构成了党管干部的基本理论来源。
四、现代官员理论奠定了党管干部原则的一般理论基础
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奠基于人类政治文明的现代官员理论作为人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党管干部原则的确立提供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官员理论中对官员的阶级性的规定是党管干部原则理论的关键
官员和干部的内涵都是指政治体系中实现阶级利益的骨干力量。现代官员理论认为,现代官员的权力是由公民授予、法律规范的,表示的是权力所有者与权力执行者的关系,因此“对现代官员的最本质的定义就是他们是统治阶级队伍中的骨干分子”,“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阶级统治的能动的工具”。[9]这些官员在行使自己所掌握的那部分权力时,总是要努力贯彻其阶级意志,对那些本来就渗透着统治阶级的主观成分的法律、制度、政策,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去组织贯彻落实。因此,任何官员都只能为自己本阶级的事业服务。同时,为了使官员更有效地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统治阶级也要对本阶级成员和那些力求改变原有阶级地位并被纳入本阶级队伍中的人进行筛选和培养。也就是说,一个阶级的政党,大都由本阶级中政治上最积极的中坚分子所组成,并由此成为这个阶级的核心力量。所以,一切政党的干部无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此,共产党的官员、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服务的。这和现代官员理论的官员的阶级性说法是一致的。只不过不同阶级的官员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党的干部、官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并且“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现代官员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理论认为,每个官员都明确地拥有特定的权限,并且对上级负责;每个官员的工作是根据固定的规则、而不是根据官员的好恶来确定的;行政官员是一个专职的薪金阶层,其职务稳定,并有望正常晋升;官员都是择优录用,受过专门训练的,并系统了解所在领域的全部知识。马克斯·韦伯认为,上述特征综合在一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官员的行政管理职能。现代官员理论一般认为,现代官员有其自身的基本要素,这就是官员的产生、任期、职位和职权。官员的产生是指他们取得任职期限、职位、职务、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途径、手段;官员的任期是指他们担任各级领导职位的时间限制;官员的职位是指他们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官员的职权是指他们所在职位的权力,是他们履行其职责的必要依据。这些共有的特征,使现代官员成为政府的血脉,成为维持政府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一般意义上,党管干部也是保持干部队伍正常履行职责的要求。
(二)现代官员选拔任用、培养监督等诸环节的科学精神构成了党管干部原则的科学化成分
现代政党尤其力图使自己的统治行为以一般社会管理行为的面目出现。现代官员理论对现代官员的选拔任用、培养监督等具有如下观点:官员应进行专业化分工,每一职位都应赋予相当权力;官员的选拔任用应遵循一定的规章程序,其产生应当具有合法性;官员的选拔任用应该采取公开平等竞争考试等方式。这些基本要求在具体的干部选拔任用中有其科学化的表现,就现代官员理论本身而言,已经引入了政治学、行政学、人事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学科的合理内容。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现代官员理论的科学化表现在统计学、数学、运筹学、社会学等方法的运用。同时,现代官员理论还非常重视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现代各个国家普遍制订、完善了公务员法等一系列有关人事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建立了完善的人事行政机构。而现代官员的管理机构、管理业务、管理分工也都进行了专门化的分工,对官员的要求是不仅是专家,还要是行政管理的行家里手。
党管自己培养选拔的干部体现了政党现代性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对官员的政治行为进行周密的组织,以便给予他们必要的社会形式。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现代官员的管理都适应政党现代化的需要,采取了选任、考任、任期制、罢免制等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精神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对于党管干部的科学化都有借鉴意义。党管干部在探索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科学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科学的干部新陈代谢机制、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等方面,都是对现代官员理论的吸取和创新,体现了现代官员理论的基本精神。
标签:政治论文; 党管干部原则论文; 党的干部路线论文; 精英主义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台湾政党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日本政党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精英阶层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