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李永红

(临汾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以是否发生吻合口瘘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男性占比74.36%(29/39)、合并糖尿病者占比46.15%、白蛋白<35g/L者占比51.28%、预防性造瘘者占比12.82%、肿瘤距肛缘距离(5.69±0.05)cm、有血管侵犯者占比20.5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男性、合并糖尿病、未给予预防性造瘘等因素,均为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影响因素

前言

直肠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根治术+放(化)疗为主。吻合口瘘,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明确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是预防该并发症的主要途径。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样本,对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以是否发生吻合口瘘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患者资料如下:年龄(45--85)岁,平均(59.87±2.98)岁。对照组患者资料如下:年龄(44--90)岁,平均(59.897±3.00)岁。两组患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已确诊为直肠癌。(2)观察组患者均已发生吻合口瘘。(3)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4)两组患者知情同意。

1.3 方法

1.3.1 研究方法

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糖尿病、术后白蛋白、预防性造瘘、(肿瘤)距肛缘距离、血管侵犯情况等方面,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

1.3.2 手术方法

(1)术后给予甲硝唑及庆大霉素口服3d。(2)术前1天夜间及清晨给予灌肠。(3)全身麻醉,于左侧解剖肠系膜静脉,结扎肠系膜下静脉及动脉,清扫淋巴结。(4)超声直视下,采用电刀钝性分离筋膜,处理韧带。(5)采用吻合器重建消化道吻合,采用络合碘液,冲洗远端直肠,扩肛,消毒近端肠管。(6)缝合,术后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观察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男性占比74.36%(29/39)、合并糖尿病者占比46.15%、白蛋白<35g/L者占比51.28%、预防性造瘘者占比12.82%、肿瘤距肛缘距离(5.69±0.05)cm、有血管侵犯者占比20.5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术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寿命。但如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则极容易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严重甚至容易诱发腹腔感染,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1]。本文通过对吻合口瘘患者,以及非吻合口瘘患者的对比发现,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男性占比74.36%(29/39)。与未发生该并发症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导致男性吻合口瘘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其解剖结构有关[2]。男性骨盆相对较小,术中操作空间有限,且缝合不便。加之男性中,存在吸烟饮酒习惯者多,因此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发生吻合口瘘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占比46.15%。与未发生该并发症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合并糖尿病者,多伴随糖代谢紊乱,组织营养利用率低,愈合困难。因此,患者吻合口瘘发病率往往较高。本组发生吻合口瘘,白蛋白<35g/L者占比51.28%。与未发生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白蛋白指标降低,提示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高。营养不良者,切口愈合速度慢,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通过对预防性造瘘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组发生吻合口瘘者,预防性造瘘者占比12.82%。与未发生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预防性造瘘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发病率。但需注意的是,如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谨慎实施预防性造瘘。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发现,肿瘤距肛缘距离(5.69±0.0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p<0.05)。肿瘤距肛缘距离过近,容易增加术中操作难度,进而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本组发生吻合口瘘者,有血管侵犯者占比20.51%,与未发生吻合口瘘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伴随血管侵犯,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此,建议临床于术前,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明确患者的营养状况、肿瘤血管侵犯情况、肿瘤与肛缘的距离及合并疾病情况。针对存在吻合口瘘危险因素者,应给予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男性、合并糖尿病、未给予预防性造瘘等因素,均为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营养补充,并考虑通过预防性造瘘,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东达.腹腔镜下治疗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OL].当代医学,2018(16):29-31.

[2]徐茂春.直肠癌吻合口位置的高低及辅以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对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09):99-101.

论文作者:李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李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