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2.麻醉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治疗的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术前构建脊椎3D模型按照1:1比例打印,后期进行模拟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以及置钉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寨组,术中透视次数小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D、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术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普遍的骨科疾病,临床上多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胸腰椎椎体的生理弧度及高度,从而恢复胸腰椎的解剖结构,具有即刻缓解疼痛、创面较小以及恢复时间短等优点[1],但是传统的椎体成形术主要在C型壁X线机透视下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压迫损伤脊髓、损伤血管等并发症,因而即使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已经是一项较为成型的治疗方法,仍具有穿刺困难、骨水泥易渗透等技术缺陷,而3D打印技术的推广使得骨科中一些较为复杂的骨科手术难度显著降低,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利用3D打印技术,通过重建患者的胸腰椎骨折模型,达到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2-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我院骨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纳入标准为行X线检查确诊有单纯闭合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其中椎体压缩大于椎体高度的30%),排除脊髓或神经损伤、骨折明显错位、需行后路椎管减压术的复杂性患者,排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脊柱肿瘤及结核、凝血功能缺陷、以及严重脊柱侧弯的患者,将100例纳入实验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45.12岁,男24例女26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7.22岁,男25例女25例,两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且全部签署相关授权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手术方式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对损伤腰椎行薄层CT扫描,后期完成三维编辑重建,采用STL格式将模型导出并打印,后采用聚乳酸材料打印出重建后的椎体模型备用,术前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测量置入人体的最佳位置以及螺钉最佳置入部位、方向、角度等数据,模拟各种可能存在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患者术前则运用X线以及CT检查技术对f角、e角、螺钉 置入角度、方向、长度等数据进行术前评估,术中运用C型壁X线机对损伤痕迹进行探视,确定损伤椎体水平后,按照术前准备数据,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先将术前预估的进钉点处的皮质骨咬除,后采用开口器将切口拉开,缓缓置入开路器,确保钉道四壁有明显骨质感后缓慢进钉,最后将螺钉拧入预设好的深度后最后置入椎弓根螺钉。
1.3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2小时嘱患者下床活动,行伤椎部位的X线片检查,不使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物,若有并发症的发生则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售后给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理疗,术后3天及3个月行常规随访。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以及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卡方检验,结果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及出血量也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伤椎前后高度比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均达到了临床治疗要求。
3.讨论
作为骨科的一项常见疾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种,主要引起患者严重活动受限及腰背部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瘫痪,目前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已经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一项比较成熟且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疼痛即刻缓解的优点。但单侧穿刺要求更大的外展角度从而保证骨水泥的分布中心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损伤脊髓,同时由于不同患者的不同节段穿刺角度的不同,如何使椎体成型术精准个性化就成为了此种治疗方法一项迫切解决的问题。[4]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打印出1:1的骨骼模型,在术前模拟手术,提高了手术的预估性与精准性,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基础上辅助3D打印技术,用以治疗胸腰椎骨折及矫正和维持,可以很大程度上保留运动节段,避免术中测量造成软组织损伤[5],同时模拟术中可能情况及预备解决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本研究结果证实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照射次数、减少术中出血、同时提高置钉准确率,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VAS评分均有改善,证明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骨科脊柱外科疾病,对患者制定不同的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准确率,可以考虑3D打印技术的推广及临床治疗的进一步运用。
参考文献:
1.佚名. 3D打印骨折模型加定制钢板在复杂骨折中的基础临床应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08):18-19.
2.刘俭涛, 卢腾, 牛斌斌, et al. 仿生人工腰椎及椎间盘复合体的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 14(2).
3.邹伟民, 冯学烽, 庞祖才,等. 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6, 37(14):2130-2132.
4.3D打印个体化矢状曲度模棒及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在胸腰椎骨折脱位术中的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11):1381-1388.
5.邓烨, 陈嘉华, 罗立镇,等.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钉螺钉置入术中的影响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11):59-60.
论文作者:李创新1,屈娃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腰椎论文; 螺钉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